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設計的初步探索

趙華 黃善明趙華,四川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師;黃善明(通訊作者),四川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經濟學博士。

摘要:宏觀經濟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課程思政設計應從家國情懷、個人品格和科學觀等多個方面進行,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形成“知識到思政”主線,對比“正面”教材與“反面”教材,構建“理論與實踐”體系。在案例討論內容的設計上,要強調結合政治經濟學方法論與相關理論、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教師應根據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從現實問題入手,將國家發展戰略、國家經濟發展的現狀、國家最新經濟政策及國際經濟熱點話題與所要講解的知識聯系起來,引導學生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專業精神。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宏觀經濟學課程以國民收入為主要對象,包括國民收入核算和決定、失業和通貨膨脹、經濟周期和經濟增長、宏觀經濟政策等基本概念和理論內容。作為本科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開設的專業多、學生受眾廣、惠及范圍大,課程教學和學習效果對后續整個課程體系的總體學習效果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將德育融入教學中,能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使學生理解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學生提升思想境界,以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學生。因此,學校開展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意義重大。

1 課程思政育人目標

1.1 總體思路

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新型的高校教學模式,應具有兩個重要功能:一是充分挖掘各類專業課程的思政元素,將思想引導和價值觀塑造有效地融入各門課程的教學中,使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產生協同效應,共同發揮立德育人的作用;二是在知識傳授與思想品德教育結合的過程中,讓學生將專業知識內化于心,成為其精神世界的有機構成,提高其職業素養,培養其正確認識與改造世界的能力。

為實現這兩個功能,教師在宏觀經濟學教學中應樹立兩個基本觀念:第一,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其主要體現在: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注重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在授課過程中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第二,“從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宏觀經濟學課程應采取“查、做、演、論”的多元化教學方式拓展教學時間與空間,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入思政內容。通過學習,學生既能掌握課程的理論知識,又能運用經濟學原理觀察、分析和解釋現實中的經濟現象和問題;同時通過課程思政的融入,學生能提升政治素養和專業素養。

1.2 主要目標

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的主要目標為:從家國情懷、個人品格和科學觀等多個方面進行設定,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組織學生對宏觀經濟的熱點問題進行研究討論,引導學生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專業精神。

1.2.1 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意識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GDP(國內生產總值)持續增長,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學生在學習如何衡量一國綜合國力時,能認識到我國經濟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愛國熱情油然而生;同時了解中國企業家為國家、人民所做的貢獻,學習他們的家國情懷,愛國熱情受到激發后能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社會義務,堅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1.2.2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當代社會網絡信息發達,大學生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接受速度快,但易受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宏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案例豐富,與現實中的經濟現象緊密相關,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引入思政元素,能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和文化自信,使他們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武裝自己,積極為社會做貢獻。

1.2.3 培養勇于探索、求實創新的科學精神

教學中不僅要教授理論知識,更應培養學生不怕吃苦、勇于挑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以及追求真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宏觀經濟學課程通過講述經濟學家、思想家與科學家、偉大政治人物以及經濟人物關注社會發展、探索科學真理的真實案例,為學生樹立了榜樣,弘揚了科學求知精神。

2 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2.1 思政元素挖掘思路

2.1.1 形成“知識到思政”主線

教師應深入挖掘專業知識中蘊含的思政價值觀、思想邏輯和共同情感,在知識點設計時,做到從廣度上延伸,從深度上解讀,從維度上強化,由一個“知識—思政”的點發散到多個,形成一條“知識—思政”線,進行思想價值觀模塊的整合。

2.1.2 對比“正面”教材與“反面”教材

宏觀經濟學領域的學者以及經濟學家、經濟管理大師、著名政治家與領袖的成長道路和奮斗史是典型的“正面”教材,甚至名師、教師個人的經歷,都可以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起到重要的教育導向作用。同時,教師也可通過“反面”教材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師向學生剖析社會經濟宏觀形勢與政策的熱點,特別是失真流言,讓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進行思考和比較,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和社會責任意識。

2.1.3 構建“理論與實踐”體系

思政教育應融入理論與實踐性價值體系構建的整體過程,兼具參與性、活動性、主動性和情感性。理論教學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而實踐教學同樣有大量思政元素可以挖掘。教師通過讓學生進行客觀、嚴謹、細致的科學訓練,培養其發現、質疑、探索與創新的品質,訓練學生的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和創新思維,切實踐行培養國家需要的兼備技能與視野、能力與價值的人才的創新應用型育人模式。

2.2 思政案例導入設計

第一,對于傳統的章節教學板塊,筆者建議思政案例導入多使用直觀演示法與案例分析法。例如,在國民收入模塊,引入“五分鐘看完中國崛起”的視頻,以中國崛起的生動證據來激發學生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終身的崇高理想;介紹通脹理論時,引入“你的錢為何越來越少”視頻;介紹危機理論時,引入“經濟大蕭條時代眾生相”視頻;剖析財政政策運用時,播放港珠澳大橋航拍視頻,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國家財力提升對人民福祉的重要作用;等等。教師可通過引入“中國案例”激發學生的興趣并潛移默化地進入理論講授階段,導入愛國、擔當、進取、自信、敬業等價值理念,更好地實現課程與思政的深度交融。

第二,部分章節的教學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采用專題方式進行,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的知識板塊,例如,宏觀經濟增長與發展、開放經濟等板塊可采用專題方式,思政案例可以貫穿于專題講授的全過程。

2.3 思政案例討論內容設計

2.3.1 結合政治經濟學方法論與理論進行設計

宏觀經濟學課程的理論內容就其微觀基礎而言,依然沿用新古典經濟學范式。從立德樹人的角度看,如果沒有課程思政,很容易讓學生形成誤解,忽視他人和公共利益,無法培育愛國、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個人主義、主觀主義的微觀行為假設進行思考,以整體主義的視角對相關理論進行必要的反思;同時,在課程教學中融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生產關系理論、剩余價值理論、資本積累理論、相對過剩人口理論和資本主義再生產理論等,剖析宏觀經濟學中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失業與通脹理論、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理論。這不僅能夠充實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內容變得更為豐富,而且能讓學生更為深入和全面地掌握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各種流派和理論。例如,讓學生結合馬克思主義經濟周期理論分析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認清資本主義內在矛盾以及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使學生樹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認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提升辨別新自由主義等錯誤思潮的能力。這樣,在與資本主義制度的對比中,學生能看到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及優越性。

2.3.2 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理論與實踐進行設計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回答了新時代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這與課程內容中促進經濟增長、治理經濟衰退等主題有一定的重合性,相關的重要內容包括:中國夢以及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安排;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等。課程可在引入階段、分析階段或小結階段與以上內容相聯系,教師要注意緊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實踐的特征與趨勢并在教學內容中予以體現,例如,凱恩斯需求管理理論在教學中原本占據重要地位,而現階段我國經濟宏觀調控重點從需求側轉向供給側。教師在講授過程中需要適當引導學生關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特征、新趨向,避免學生產生“理論與實踐‘兩張皮’”的錯誤印象。

2.3.3 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設計

將宏觀經濟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可以凸顯出課程思政的價值引領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宏觀經濟學課程內容中均可得到體現。例如,通過數據展示中國經濟增長率、在世界排名的變化過程,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與建設社會主義的使命感;通過分析中國發展戰略,從“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的變化,介紹“要GDP但不唯GDP”等觀點,深化學生對“富強”“文明”“和諧”等核心價值的認識;分析各地的收入差距,了解稅收、轉移支付等概念體現出的“平等”“公正”的思想;通過科斯、索洛等的成長歷程,深化學生對“敬業”的理解;等等。

2.3.4 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設計

當代宏觀經濟學起源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大蕭條時期,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宏觀經濟學之間可以相互溝通融合,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有鮮明的體現。比如,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節儉是一種美德,教師既可以將之與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中的高儲蓄率帶來高穩態人均收入的觀點進行印證,也可以引導學生討論該觀點是否與凱恩斯的需求管理思想存在沖突;又如,古代的鹽鐵官營、平準均輸制度等都是十分具有中國特色的宏觀經濟政策形式,可以引導學生從需求管理、供給管理等角度去進行分析。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宏觀經濟學教學,體現了宏觀經濟學的中國化,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增強了學生的文化自信。

3 思政元素剖析

3.1 思政教育元素及教學設計表

教師在撰寫課程教學大綱、教案、講義和課件時,要有意識地把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滲透到每一章節的教學內容中,展現課程的育德功能和思政教育功能,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教師應根據課程進行模塊劃分,根據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從現實問題入手,將國家發展戰略、國家經濟發展的現狀、國家最新經濟政策及國際經濟熱點話題與所要講解的知識聯系起來,在相關章節中加入思政內容,落實“育人”目標。具體設計見表1。

表1 宏觀經濟學課程包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及教學設計

3.2 課程的道德和倫理問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的基本要求是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學生對所處的市場環境有充足的信心,使學會正確處理個人和社會、自利和利他、小我和大我之間的關系,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真正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需要。而宏觀經濟學中蘊含著大量的經濟倫理問題,如國民經濟總量和增速目標的合理性、國家宏觀調控的正當性、宏觀經濟政策法規的正義性、國家經濟職能的合理邊界等,如果對此不加辨別區分,有可能出現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況。

3.2.1 課程的理論內容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式

宏觀經濟學是以研究社會總體經濟行為及其運行規律和政府經濟政策如何調控國民經濟的一門學科。在本科教學中,該課程主要講授以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理論為核心,兼容貨幣主義、理性預期以及供給學派等在內的新古典宏觀經濟理論,其理論內容背后的意識形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現在以下方面:其理論的個人主觀主義方法論基礎不利于學生辯證理解客觀與主觀的關系;不利于培育大學生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集體主義精神;在不少領域無法令人信服地解讀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成功實踐經驗;初級宏觀經濟學課程內容本身有一定的教條化傾向,不利于學生辯證地理解并用于分析中國國情;等等。宏觀經濟學的很多范疇、原理和假設都是針對復雜現實經濟問題提出的。教師在宏觀經濟學教學中不能局限于理論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價值觀和方法論向學生講解經濟理論,讓理論服務于中國經濟發展實踐;讓學生能夠更全面、辯證地對待宏觀經濟學理論,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2.2 原有培養計劃與課程大綱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式

宏觀經濟學長期以來都是經管類專業的基礎課程、核心課程,其教學模式在各高校本科層面都已經比較穩定成熟。既有的人才培養計劃以及課程教學大綱都比較強調從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兩方面著手,要求學生首先能夠對宏觀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其次能夠利用所學的宏觀經濟學理論和方法分析、思考和研究中國經濟改革和經濟建設中的實際問題,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多數高校的教師較少思考課程的育人功能,都未曾思索過該課程在培養學生人文主義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格方面的作用。目前中國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GDP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人均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競爭力不斷增強。另外,當前中國經濟也面臨增速放緩、結構轉型、提質增效升級的動能不足,外部國際經濟環境惡化、中美貿易摩擦等諸多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把中國經濟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面臨的現實與未來的嚴峻挑戰融入課本知識的講授中,使學生自覺地把自身成長成才與國家未來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潛移默化地形成民族自信心和為國奮斗的使命擔當。

3.2.3 學生主觀認識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式

宏觀經濟學理論是建立在西方國家經濟實踐基礎之上的理論總結。在四川師范大學,該課程的開設學期為大二第一學期,該階段的大學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普遍認識面較窄、層次較淺,部分學生甚至停留在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中學認知水平上。同時,也有部分學生受就業焦慮的影響,在課程及學習內容的選擇上存在明顯的功利主義觀念,視宏觀經濟學一類課程為“對于找工作沒有用的理論課”而缺乏學習主動性。這種錯誤認知,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其進行“糾偏”,否則既不利于學生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背離了本科層次人才培養的能力目標。因此,宏觀經濟學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各種經濟理論,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地踐行所學的經濟學理念。在宏觀經濟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經濟熱點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對當前經濟現象、經濟事物和經濟問題進行分析、判斷的能力,深刻體會并努力踐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總之,教師應實施課程思政,深入挖掘宏觀經濟學科的各種思政教育資源,將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宏觀經濟學教學的全過程,在教學中能夠彌補宏觀經濟學學科內容固有的不足,做到知識傳授、價值引領、能力培養的高度統一,在課程教學中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4 課程思政教學的方法設計

地方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文理兼收,但部分學生的數理知識基礎相對薄弱,對模型的推導和應用的理解不夠;而部分學生又可能將宏觀經濟學理論學習過程誤解為數學模型推導過程,以數學結論推演取代了對理論思想的理解。同時,宏觀經濟學課程覆蓋范圍廣、理論抽象,涉及的經濟社會現象大多超出了學生日常生活經驗和感受的范疇,學生往往難以將理論聯系實際。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的開展更需要創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

4.1 課堂教學

4.1.1 案例教學

教師應采用案例教學法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論教學中的概念和原理。教師應選擇合適的案例,通過設置由淺及深的問題,引導學生探討案例隱含的理論知識點。教師應努力將案例與中國的實際情況聯系起來,并引入相關的思政元素,鼓勵學生理解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4.1.2 專題教學法

對于教材章節的重點內容,尤其是難點內容,教師可事先準備好相關材料,通過專題教學幫助學生理解重點、突破難點;同時在專題材料中聯系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引導學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支持學生自覺深入學習并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從根本上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4.1.3 對比分析法

在講到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宏觀調控等內容時,教師應對比西方發達國家的情況,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西方經濟學理論在中國具體應用時不能直接照搬結論,要充分考慮本國國情,以此激發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關政治經濟理論的關注。

4.1.4 聯系歷史法

在涉及經濟史相關內容時,教師不僅要介紹西方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歷程,還應給學生講解中國經濟思想的起源,帶領學生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背景中理解中國傳統的經濟思想,譬如理解中國古代著名經濟學家管仲的經濟思想,同時了解中國經濟思想的特點和適用性,增強學生的歷史發展感。

4.2 第二課堂

4.2.1 社會參與

學校應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經濟理論的體驗和感知,對課堂教學進行拓展和延伸,引導讓學生走出課堂,體驗和感受鮮活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動態現實。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參觀校企實踐基地,帶領學生參觀各類工業園區、高科技園區以及自由貿易區等,鼓勵學生志愿參與大型經濟活動,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等等。學校通過各種形式的實踐教學,一方面讓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領悟和理解,另一方面讓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感受國家日新月異的發展面貌,激發出學生投身祖國建設的家國情懷。

4.2.2 團隊研討

教師可采用“小組+項目”模式讓學生進行團隊研討,指導學生以小組形式選擇和設計體現中國特色的宏觀經濟主題,查閱并整理權威的經濟數據,形成分析報告,再完成現場展示和講評任務;讓講臺成為展示學生能力和自信的舞臺。例如,學生可以就“中美經貿摩擦”“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等議題以小組形式進行資料收集、分析,制作PPT并展示成果。教師通過講評和答疑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并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和關注社會,將關注民生、家國命運、民族興盛等德育因素融入其中,激發學生獨立思考、敢于批判、勇于探索的踐行精神,讓學生在集體研討和熱議中辨析現實經濟生活中的雜音,堅定學生勇作新時代開拓者和奮進者的決心。

5 教學效果評估

5.1 課程整體目標設計

對于以培養應用型經管類人才為目標的高校而言,宏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目標:一是打基礎,二是提能力。對于教師對學生德育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學生是否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德育應強調過程參與,不能簡單地以卷面或者文本為標準。為此,宏觀經濟學課程應構建多維度的考核評價體系,包括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過程與方法的參與度以及政治素養的提升度等維度,以及自我評價、同學評價與教師評價等多主體的評價。考核評價體系既要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要強化學生的自我監督,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5.1.1 知識與技能方面

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對學生的考核主要包括:掌握并運用國民收入核算體系與核算方法;掌握并運用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掌握并運用總支出模型、AD-AS模型;掌握并運用宏觀經濟政策,包括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政策目標、工具、效果評價方法;掌握并運用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熟悉當代宏觀經濟學主流,綜合主要學派的基本觀點;熟悉經濟增長與發展的基本觀點;了解開放經濟的基本觀點;等等。

5.1.2 過程與方法方面

過程與方法方面的考核,主要考查學生是否具有:解釋經濟現象的能力和預測宏觀經濟政策與經濟發展趨勢的能力,邏輯分析判斷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熟練利用網絡獲取信息的能力,基本的資料搜集、整理、分析能力,解決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等。

5.1.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這方面主要考核學生能否以馬列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對西方宏觀經濟學做出全面客觀的評價;是否具有團隊合作、自律自主、組織協調等能力;是否能準確分析中國的宏觀經濟現象和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并體現出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注度與參與感;等等。

5.2 課程效果評價

5.2.1 知識與技能方面的效果評價

知識與技能方面的效果評價,以傳統方式為主,但需要改變期末考試一錘定音的方式。學校不僅要繼續采用“教考分離”模式,而且要加大全過程的知識考核力度與頻率,對課堂練習題考核、每章課后習題考核、半期考核以及期末考核四個部分的考核成績進行綜合評定,根治學生“考前劃重點、臨陣來磨槍”的投機心態,扎實上好每一堂課、做好每一次練習。

5.2.2 過程與方法方面

過程與方法方面的效果評價,重點是學生在課堂上的活躍度、課后自我學習的拓展度以及社會實踐的參與度,包括:第一,利用雨課堂平臺數據,監測學生課前是否進行了充分預習;課堂上是否踴躍發言(彈幕以及抽問回答);是否積極參與平臺討論區的討論;等等。第二,學生是否主動提交課后讀書報告、閱讀心得等文字材料(每篇篇幅不少于500字)。第三,學生是否主動提交社會實踐調研報告(以小組方式提交,每篇篇幅不少于2 000字),或者拍攝不少于30分鐘的專題調研視頻。第四,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學院、學校組織的學術專題會議或做學術專題發言;是否參加各級各類雙創賽事以及本科學術創新活動;等等。

5.2.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效果評價,應強調方式多樣化,允許學生發揮創新性,堅決避免模板化、形式化,更不能將其變成公共思政課程考核的翻版而引發學生的抵觸情緒。就表現形式而言,這方面的效果評價可以采取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論壇發帖;學生小組拍攝專題視頻;個人制作或剪輯專題網絡視頻;提交個人心得;提交個人或團隊調研報告;等等。

參考文獻:

[1]寇玉典.基于“互聯網+課程思政”的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23(14):227-229.

[2]付華英.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路徑研究:以肇慶學院為例[J].對外經貿,2023(4):136-139.

[3]楊陽,姚玉洋,陳奡楠.“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初探[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3(4):37-40.

[4]高海燕.課程思政視角下宏觀經濟學課程改革與探析[J].對外經貿,2023(3):99-101.

[5]柳江,田章功.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與教學方法改革[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3(2):56-59.

[6]郭昕宇,吳佳麗,周俊華.新時代中國經濟學教材范式重構:以課程思政進宏觀經濟學教材為例[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3(3):205-208.

[7]李濤,李靜,張國鳳.“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構建[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3(3):103-106.

[8]彭新,王海霞.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模式探索與實踐[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22(6):31-37.

[9]蒲應燕,鄭春慧,劉芳.“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J].研究教育教學論壇,2022(45):169-172.

[10]柳江,朱翔宇.關于加強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的幾點思考[J].甘肅教育研究,2022(10):110-113.

[11]丁悅.“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究[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4):74-76.

[12]徐延利,林廣維.宏觀經濟學教學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及課程思政建設[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19):187-189.

[13]黃亞靜,李文福,徐娜,等.課程思政視角下宏觀經濟學案例教學優化路徑探析[J].中國輕工教育,2022(4):84-89.

[14]吉粉華.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J].現代商貿工業,2022(19):179-180.

[15]茆健,李梓毓,楊曉丹.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及其融合探究[J].對外經貿,2021(2):120-123.

[16]李偉.《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要點與思政元素結合的教學設計:以總供給總需求模型為例[J].經濟資料譯叢,2022(2):80-84.

[17]呂鳳琴.應用型本科院校“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探索[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5):60-62.

[18]萬小雨.新時代宏觀經濟學課程與思政融合的探索[J].大學教育,2022(5):146-148.

[19]張國強.基于“互聯網+課程思政”的宏觀經濟學課程建設與實踐[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2(3):101-104.

[20]寇鳳梅.基于課程思政下的“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革[J].甘肅高師學報,2022(1):91-94.

[21]劉津汝,曾倩.課程思政與《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革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3):164-166.

[22]賀景霖.高校課程思政的價值內核及建設路徑探究:以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2(1):85-89.

[23]葛新宇.“課程思政”融入我國高校“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的路徑研究[J].大學,2021(48):68-70.

[24]楚建英.課程思政視域下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觀察,2021(41):28-30,40.

[25]李俊,梁勁銳.宏觀經濟學實施課程思政的現實意義和實施路徑[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8):110-1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涪陵区| 囊谦县| 昭苏县| 含山县| 营口市| 永康市| 汉沽区| 甘德县| 桐梓县| 宝清县| 临城县| 长武县| 高邮市| 呼图壁县| 巴塘县| 双城市| 剑川县| 新绛县| 合江县| 乌拉特后旗| 建宁县| 三原县| 新晃| 太白县| 牙克石市| 噶尔县| 故城县| 高安市| 射洪县| 满城县| 闵行区| 长垣县| 通城县| 珠海市| 澄迈县| 古浪县| 昌黎县| 沁水县| 鱼台县| 武冈市| 东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