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食是雪白的粥,還有油條、粽子和雞蛋。
小伙子們都是胃口極好的,光喝粥不頂餓。所以,每天的早食,姬素都會讓秦嫂子他們,弄一些耐饑的吃食。
農家小院,便也沒有什么食不言寢不語。
姬素問老頭:“老人家,晚上睡得可好。”
“好,你們那個客房,睡著真是享受。老頭我都不想走了,姬姑娘可否給老頭找個事做。”
“哈哈,老人家不知道怎么稱呼。擅長做些什么。”
“我姓常,手腳還算靈活,懂點醫理,有個頭痛腦熱的,我也能治治。”
“這個好,我們這個院子里的人多,唯獨缺一個大夫。不知道常老先生,一個年要多少工錢,我們才請得起。”
“工錢你隨便給,只要姬姑娘管吃管住。”
“我看可以,姐夫,你說怎么樣。”
“行啊,我們莊子里簡單,都是年輕人,有個老人坐陣,挺不錯的。”米姐夫也看出來,眼前這老頭,肯定有來頭。反正家里頭,也就是做點吃喝的營生。就是有什么人想來查探,也就這點事。
現在,不管是酒和咸菜,都又增加了不少買家。
他們一家現在最主要的生產,都在春末那段時間。要收的那些野花野果,這幾年一直在增加。反正,每年做出來的無論是酒還是香露。都不用擔心賣不掉,做出來多少,辭淵的長隨就會取走多少。
這種買賣,都需要付出很多時間,不是投機取巧,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所以,姬素跟他講過,不怕被人偷學了去。
更何況,要做出跟他們一樣的東西,就更困難了。
吃完早食后,姬庚就帶著鋤頭和常老頭,去了半山腰,他今早去挖何首烏的地方。
他們花了一上午,挖出了一棵人形的何首烏,常老頭說,這棵何首烏可是寶貝,得有百年上下。外面有價無市,根本買不到。
誰都看得出來,他眼睛挪不開那棵剛挖出來的何首烏。
姬庚卻挖回來,老老實實地交給了姬素。
在這個家里,吃喝不愁,他才不想讓姑娘以為他有私心。他還想一直跟著姑娘,無論是讓他出去走商,還是去山上割藤,他都愿意。
在家里還能跟大家一起練點功夫,這一二年練下來,家里頭都沒人發燒感冒的。也是姑娘仁義,哪怕是下一場雨,都會讓家里所有人,都在家歇著。冬日起漁塘,也是家里所有人,輪著撒網。
不用一個人天天受凍,導致身體不舒服。不光這些,他還認了字,學了一些數字的加減。將來,即使是自己一個人,也能對付著送貨,跟人交待清楚數量和銀錢的出入。
姬素把何首烏收下后,給了姬庚一張銀票,反正數字很好看。
遇上這樣的好事,同他一起來家里的小伙伴們,就鬧著讓他請客,吃大席。他也笑著同意。
常老頭對姬素說,他會炮制藥材,那根何首烏,讓他來弄。姬素說她想跟他學一下,常老頭也同意了。
他把何首烏清洗了幾遍,直到看不到一點泥土。
然后,在太陽下面曬干,切成片,再用小火烘干致一掰就碎就成。一半何首烏,用黑豆汁浸泡,再蒸致豆汁完全吸收,再烘干。兩種不同的炮制方法,用處不同。都被姬素放進罐子里,還用蠟封好。
當然,看著常老頭的眼神,她還是勻了五分之一給他。
沒有他惠眼識珠,那根何首烏藤就要變成紙漿,然后,變成無數張彩宣。散發著藥味,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只是,到那個時間,就沒幾人能看出那紙長的好來。
姬素想這里,便跟常老頭商量,能不能讓他帶著大家,學習認識一些草藥,珍貴一些的,可以采回家來。
老頭一點也不藏私,第二天早上,就跟大家說,愿意學認草藥的,可以在下山時,跟著他走。有五六個人,還真在他身后,去鉆了林子。
學了一陣,后來只剩下二個人,還堅持跟著他,他們每天倒也能采回來不少藥材。下午,常老頭,就能把那些藥材分門別類地或曬或炮制出來。
姬素給常老頭弄了個藥柜,專門給他一間小的廂房。時間一久,村里有人生病,也來找他。幾副藥下去,藥到病除,老頭的名聲就傳了出去。附近村莊,來看病的人也多了起來。
姬素看著家里越來越多的藥材,就跟常老頭說,自己想炮藥浴,能不能讓給配一些出來。于是第二天,家里就多了許多松枝和松針。其它的藥材,姬素就不認識了。
姬素泡過后,感覺身體暖烘烘的,就讓米姐夫他們也一起泡。
轉眼,又快到過年的時候了,常老頭也不說要走。姬米倒是提了一句,這常老先生,還真把這兒當成家了。
姬素說隨便他吧,他想在我們這兒呆多久都行。人家嘴上不說,但她可以肯定,這絕對是一高人。不到關鍵時候,他的價值是顯現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