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茶酒
- 姬素
- 蔡金華
- 5057字
- 2024-06-22 05:54:01
十三
年初二,他們照樣去爬了山。姬素發(fā)現(xiàn)山上的靈氣沒有他們剛來紅嶺村的時候綢密,甚至還不如那片亂石遍布的灘涂。所以,在那里抓的小魚,都要比街上買的好吃。
下午,天空下起了小雨。姬素教姬米一起織起了手套,她說家里建房子,可以戴著手套,可以避免受一些小的割傷和擦傷。
姬雨霖練了一會兒字,檢查了一下自己那歪歪扭扭的字,再和姬素的字對比了一下,不知不覺小嘴就噘了起來。
但是,沒多一會兒,她就被姬素隨手寫下的那首詩吸引。
輕輕地誦讀,竟然把屋子里的人,都聽蒙了。
就如同后世,聽到一首好聽和歌,聽完后還能慢慢品味一會兒。
“姐姐,這首詩寫的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我讀了之后,心里會冒出酸酸的味道。”
“這首詩啊,寫的是離開了以前那個熟悉的地方,所產(chǎn)生的一種情緒。沒什么具體的意思。”
“哦。”
“姐姐是想娘親和爺爺了嗎?”
“也是,也不是。姐姐的娘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不在這個世界上了,和你一樣,我都不知道她們長什么樣子。爺爺去世,我還有你和米姐姐。所以,也只是一時的情緒。”
正當(dāng)姬雨霖還想要問下的時候,他們家的大門被敲響了。
來的是小山的叔叔,身后還跟著三個成年男人。
原來,其中兩個人就是小山叔叔介紹來造房子的泥水匠,一個瘦一點(diǎn)的是木匠,建房子打好地基后,門框和窗框都要先打好,砌進(jìn)墻里面。所認(rèn),泥水匠找到的活的時候,都會帶上木匠一起攬活。認(rèn)識的一起建房子,自己都能協(xié)調(diào)好。
姬米重新泡了一壺茶,請幾人坐下來聊。
姬素拿出她畫的后一進(jìn)房屋的圖紙,上面還有許多改動的地方。姬素提出了把新建的房子地基挖深一點(diǎn),墻腳也堆厚一些。后面那排房子,要建得跟前排的主屋一樣大,兩邊還要建廂房,正好跟前面的主屋連在一起,形成一個四合院。東廂房還要留出走廊,到時下雨的季節(jié),還能在院子里自由行走。
講了一個時辰左右,就把動工的時候給定了下來。都是地里刨食的人,所以也不在乎還是新年,有活就早點(diǎn)干。
更何況早期還要去河灘邊運(yùn)些石頭回來。運(yùn)回來也不是馬上能用,還要請人鑿開,平面的朝外,墻腳才能堆得平整好看。
對于姬素她們來說,現(xiàn)在人多地方小,最好早點(diǎn)動工把房子建成。所以,雙方一拍即合,準(zhǔn)備第二天就開工。
年初三,姬素家的屋后面,就來了五六個人,每人手里都拿了鐵鍬和籮筐。幾個在個地上經(jīng)了一根繩子,然后在地上灑了一條石灰線。其它就開始按這條石灰線挖泥土。
姬素幾個還是照樣在清晨去爬山,米姐夫一早上去鎮(zhèn)上買了些菜回來,等姬米姬素他們回家后,就開始擇菜做飯。
村里有幾個年輕人,看到姬家才建了半年不到的房子,現(xiàn)在又要建房子,都過來幫忙,這讓姬素有點(diǎn)措手不及。領(lǐng)頭有個叫王水男的,說是你們家建這么多房子,肯定也是要定居的村民,我們以后就住一個村,大家有什么大事都要相幫。
別人家有什么大事,你們也要來幫忙。
姬素他們只能說謝謝,就把幾個村里的男人,帶到泥水匠的跟前。讓他安排,要做什么。泥水匠問他們附過哪里有石頭,讓他們推輛車去運(yùn)些石頭回,大的小的都可以。
運(yùn)石頭對這里村里人來說太簡單了,拿上一根粗麻繩,一根木棍,推上那輛車,就往山坳里去。
村里要建房子,筑圍墻,都在那里撿石頭。所以,有些地方變成一個大水坑。還養(yǎng)出不少小魚。
中午,姬素用豆腐皮包了肉,做了些百葉結(jié)。還用大年夜沒吃完的魚丸和素丸子做了一碗紅燒丸子。這些丸子,要吃到嘴里,才能吃出不同的味道。
除了這些,還有炸小魚干,炒了個自己發(fā)的豆芽,現(xiàn)加上一鍋魚湯。把來幫忙的村民和匠人都吃得都心滿意足,下午干活的時候,就更賣力了。
一天下來,壘墻腳的溝就開得差不多。來幫忙的人中,正好有個石匠,會開石頭。于是,他剛把圓溜溜的石頭劈開,泥水匠就跟人一起把石頭翻進(jìn)溝里,一塊一塊地壘好。
三天后,石頭就壘得有半人高了。到了這里,就要用磚砌墻了。一方面石頭壘墻太重容易受傷,一方面,磚頭比石頭更光滑,整潔。所以,在姑蘇方圓幾百里,都這么建房子。磚頭,早就讓匠人從認(rèn)識的人那里買好了,送了過來。同時送來的還有瓦片。同時木匠一邊準(zhǔn)備好大小梁木,還抽空做好門窗。
院子里到處都是建筑材料,堆得有些亂。
姬素和姬米都忙著一天三頓飯菜。山花和姬雨霖差不多高,但她畢竟比姬雨霖大了兩歲,又是個機(jī)靈的,看到姬米割了菜回來,就去拿盆過來洗干凈;看見姬米和姬素往廚房里跑,就跟著往灶下一坐,問素素姐,米姐姐,先燒哪個灶。惹得姬素和姬米,都舍不得輕易說她一句話。
那孩子太乖了,乖得令人心疼。
等工匠們吃飽了飯,把碗灶洗干凈。大伙都回炕上斜倚著休息,有一日,幾個人都累得睡著了。只有姬素,閉著眼睛養(yǎng)神。
她睜眼看了身邊的幾個孩子,自己儼然已經(jīng)是個孩子王了。
姬米的生理年齡雖然比她大,畢竟她還帶著上一世的一些記憶。看人看事,她在自己眼中,其實(shí)也只是一個孩子。
這么一群孩子,守在一起過日子。不曉得這個世界,什么時候又會出現(xiàn)一些爭權(quán)奪勢的事,老百姓的日子就不會像現(xiàn)在這么安穩(wěn)了。
不知道為什么,她總有一種危機(jī)意識,想把自己的周圍弄得堅固一些,再堅固一些。這么想著,突然感覺窗邊有一個影子晃過。
然后,她微微睜開一條縫,似睡非睡的腔調(diào)。然后,她把頭往下沉了沉,腦子卻異常清醒。
有一個男人,剛剛走進(jìn)了堂屋,朝每個房間望了望,還推了推幾個房間的門。回身的時候,看到幾個孩子都睡在炕上。便放輕了腳步,迅速退了出去。
那個人是小山叔帶過來做小工的,不是每天都來,隔一兩天來做一次工。自從那天看到那人有些異樣,姬素就注意到了。好在后來上梁過后,那人就沒再來過。
房子建好,泥水匠們開始往墻上抹石灰粉,石灰加了稻草屑后,便成了刷墻保溫保濕的最好材料。全部粉好的墻,遠(yuǎn)遠(yuǎn)望去,就是粉墻黛瓦。
房子一建好,一家人的爬山運(yùn)動就恢復(fù)了。
晚上,姬素盤了一下賬,看了看手里還有一百多兩銀子。和姬米和米姐夫商量了一下,是不是再買十畝地。無論什么時候,土地都是非常寶貴的財富。
米姐夫去牙行問了下行情,旱地比較便宜,五到六兩不等。水稻田貴一些,要近十兩銀子一畝。
姬素在心里和衡量了一下,還是暫時放棄了買地的心思。
她說:“姐姐,姐夫,一百兩也買不了多少地,總不能到時這一塊,那一塊的。這樣吧,姐姐姐夫先辦喜事,
接下來兩年,我們再多做一些宣紙,種些蔬菜水果。院子里種幾棵櫻桃和枇杷,到時就不用出去買了。平時,我再設(shè)計一些枕頭,靠枕,和小孩子的玩具。看看拿到城里頭,能不能賣個好價錢。
還有,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春了,地里的菜蔬也長得越來越好,用不了多久,那些野果子就會長出來。我們摘回來,釀一些果酒。”
姬素在上一世看過母親做酒釀,把糯米蒸熟拌上酒曲。冬天蓋上床棉被,幾天下來,就可以吃了。制作酒的過程,就是把這個時間拉長,再經(jīng)過蒸餾和儲存。
蒸餾的過程,也是偶然在短視頻上看見過的。酒釀做好后,用一個爐子煮已經(jīng)發(fā)酵過的酒釀,鍋上架一個木桶裝置,中間有條凹槽,通往桶中間一個小圓孔。用竹子接到外面的缸里,然后再封存窖藏一段時間。
建了這么多房間,正好可以放很多東西。
姬素根據(jù)記憶里天鍋釀酒桶,把桶的制作方法,畫了出來。其實(shí)從外觀上來看,這種桶有點(diǎn)像江南本地,那些小孩子站在里面自己玩耍的立桶,只是在桶里要加上一條傾斜的凹槽。凹槽低的那一頭,有圓孔,直通桶的外面。
圖紙畫好后,米姐夫就找了村里的李木匠,他名叫李石,卻學(xué)了木匠這個手藝,雖然做不了十分細(xì)致的活,做個桌子椅子,還是比較容易的。所以,當(dāng)米姐夫找到他,讓他做一個他們需要的無底桶出來,他就馬上就動手做了。
只半天時間,李石就把木桶做好了。當(dāng)他扛著桶走進(jìn)姬素家時,她們?nèi)荚谡淼孛妗C捉惴蛘凑占氐囊螅诎阎刑猛ㄍ箝T的那一段路,鋪上一些碎石片。這些石片都是建房子余下的碎石片碎磚頭,側(cè)著一塊挨著一塊地排烈,看上去挺好看的。
這條路,在匠人們都走了之后就開始鋪了。
姬米在鏟平泥地,姬素在用青磚鋪那條路的兩側(cè)。小雨霖和小山花,時不時地給姐姐搬幾塊磚頭過去。累了就坐一會兒,看到姬素手邊上磚頭快用光了,就馬上搬兩塊過去。期間,姬米也會搬上一堆。快鋪好的地面,進(jìn)門一看,就令人舒心不已。
李石一進(jìn)門,小山和小雨霖就把目光轉(zhuǎn)移到了那個木桶上。
當(dāng)他放下木桶,看米姐夫把最后一點(diǎn)鋪上。姬素在他進(jìn)門時,就站了起來,拍了拍手上的灰塵。
“你做得真快,我看看。”她湊過去看了一眼,里面斜橫著的凹槽。還去廚房舀了一碗水,把水倒進(jìn)那道凹槽。看到水流了出來,就滿意地點(diǎn)了點(diǎn)頭。
當(dāng)她轉(zhuǎn)身把碗放好,去屋子里取了十六文銅錢出來,就看到姬雨霖,已經(jīng)站在了木桶里。
“姐,你看,隔壁王大娘的小孫女,就每天站在這種桶里玩的。”
“你也想站在里面呆一天。”
“我不想,我就是想知道站在桶里,是什么滋味。”
“現(xiàn)在知道了,可以出來了嗎。弄壞了,晚上就餓一頓吧。”
小山很乖地扶著木桶,讓小雨霖從里爬出來。小雨霖吐了吐舌頭,就和小山跑去一邊玩去了。
李石接過姬素遞過來的銅錢,往兜里一塞。就伸手幫著米姐夫,一起鋪起了地上的小石片。
當(dāng)天下午,前院的地面全都鋪好,米姐夫請李石留下來一起吃了一頓晚飯。他從姬素前幾天做的酒釀里,倒出二碗米酒,和李石兩個人喝得臉紅通通的。
等李石走后,把幾個小孩子哄睡。
姬素就把酒釀倒進(jìn)鍋里,加上了一些山泉水,再放上這個空心桶,空心桶上面,還要放一個鐵鍋,鐵鍋里再放滿冷水。灶頭就可以開始用中火燒開,等桶和鍋都有蒸氣往外冒,就可以轉(zhuǎn)成小火,慢慢地燃燒。
桶上面的鍋叫天鍋,這個鍋里面的水燙了,就要立刻換成冷水。沒有太多的過程,都是一些重復(fù)的勞動。姬米和米姐夫,當(dāng)晚就學(xué)會了。
全家人都很忙碌,他們一邊給姬米準(zhǔn)備婚房,一邊買了十來個大缸回來。還準(zhǔn)備了一些裝酒的大陶罐。半個月不到,屋子里就飄出一陣又一陣的酒香。
東側(cè)的廂房做酒,西側(cè)的廂房放已經(jīng)做好的花宣,有些紙要在里面晾上一陣。她們上山砍了些竹子,米姐夫把竹子劈成細(xì)竹片,然后再編成竹簾和竹席。微干的宣紙,都一張張撕開,晾在上面。
不知不覺天就沒那么冷了,樹枝上的葉子在冒出了那么一點(diǎn)。
有一日,姬素在山腰上看了幾棵茶樹,長得有點(diǎn)高。她走下山路,來到那幾棵樹下,摘了一片葉子,在嘴里頭嚼了幾下,一股清苦的味道,充滿了口腔。
把葉子吐掉后,嘴里隱隱透出一絲甜來。
姬米走近了,看她在采那些嫩葉子,便問她這樹葉有啥用。
姬素告訴她,這幾棵長得一模一樣的樹,都是茶樹,肯定是以前住在這一片的人栽下的。這幾年沒人管,長得高了些,不懂的人就以為它們跟別的野樹是一個品種。
“姐姐,你發(fā)現(xiàn)什么好東西了。”
剛追上來的姬雨霖,跑得滿臉通紅。山花和小山也一起跑了過來。
“姐姐發(fā)現(xiàn)了幾棵茶樹,正好剛冒芽,這嫩芽炒出來的茶可好喝了。我們采點(diǎn)回家,炒好了還可以賣錢。”
“那我們一起采,小山,山花快點(diǎn)過來,一起采茶葉。”
小山和山花走過來,看姬素教大家怎么采,只采一片葉子和一個芯就行,不能采多葉子,否則就不新鮮了。
因為只帶了一個空布袋,六個人很快就采滿了。回到家后,姬素把那些嫩葉子放在一個大匾里面。
她讓姬米在灶下燒火,開始嘗試自己炒茶。
“米姐姐,火不要燒得太旺,我也是第一次炒,怕炒糊了。”
“好的,我少放點(diǎn)柴火。”
謹(jǐn)慎起見,姬素在自己的手指上,纏了一些布條。
嫩茶葉進(jìn)了鍋,沒多久,就飄出一股清香。姬素在前世去過好些茶山,看他們炒茶,特別是在最后要炒好的時候,兩只手要不停地翻動茶葉,慢一點(diǎn)就會糊掉。那樣一鍋茶葉就廢掉了。
在她炒茶時,米姐夫一眼不睜地看她怎么弄這些葉子。
當(dāng)那些嫩葉變成了一捧茶葉后,大家看姬素的眼睛都亮晶晶的。
姬素把炒好的茶葉稍許晾了晾,然后把開水倒進(jìn)幾個大茶碗,隨后才把剛炒的茶葉,放進(jìn)了盛水的大茶碗里。
看著碧綠的葉子,大碗里面舒展開,像剛剛從枝頭摘下來的樣子。所有人,都看呆了。那一片片嫩綠的葉片,浮浮沉沉,好看極了。
當(dāng)每人喝下一碗清茶后,都表示午飯前,他們還可以去山上采幾袋子回家。因為姬素說,這種茶可以賣錢。而且是可以賣大價錢的。
畢竟一早上已經(jīng)爬了一座山,姬米給大家用另一個鍋攤了幾塊面餅,吃完再去山上采茶。
這一次姬米找了兩個大的米袋子,幾棵樹倒是采了滿滿兩大袋的茶葉。最高的樹頂,山花爬上去把樹枝壓低了,讓大家過來采。
不小心壓斷的幾根樹枝,被姬素扛回了家,她把這些樹枝剪成小段,插進(jìn)泥里。她想試試能不能插扦成活,如果活了,她們的院子邊上,都可以種這些茶樹。長個幾年,就培育不少小茶樹了。
等她把那些小樹枝都插扦好,那邊米姐夫也把茶葉炒了一鍋出來。姬素同樣又給大家泡了一碗茶,大家覺得真的好喝。于是,米姐夫繼續(xù)炒茶,姬米留小山看灶火,只要快熄火時加幾根小樹枝就行。
她跟姬雨霖還有山花,一起去山上找一些柴火回來。
姬素用幾張厚宣紙粘了幾個紙袋子,分別把茶葉裝好。然后再放進(jìn)一個準(zhǔn)備灌酒的罐子里,再封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