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保險知識

一、保險的概念

(一)保險的定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簡稱《保險法》)第二條規定:“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于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等條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

現代保險學者一般從兩個方面來解釋保險的定義。從經濟角度上說,保險是分攤意外事故損失的一種財務安排。投保人參加保險,實質上是將他的不確定的大額損失變成確定的小額支出,即保險費。而保險人集中了大量同類風險,能借助大數法則來正確預見損失的發生額,并根據保險標的損失概率制定保險費率;通過向所有被保險人收取保險費建立保險基金,用于補償少數被保險人遭受的意外事故損失。因此,保險是一種有效的財務安排,并體現了一定的經濟關系。從法律角度來看,保險是一種合同行為,體現的是一種民事法律關系。保險是通過合同的形式,運用商業化的經營原則,由保險經營者向投保人收取保險費,建立保險基金,當發生保險責任范圍內的事故時或保險條件實現時,保險人對財產的損失進行補償、對人身傷亡或年老喪失勞動能力時的保險受益人進行給付的一種經濟保障制度。

(二)保險的要素

1.可保風險

可保風險是保險人可以接受承保的風險。盡管保險是人們處理風險的一種方式,它能為人們在遭受損失時提供經濟補償,但并不是所有破壞物質財富或威脅人身安全的風險,保險人都承保。可保風險有以下幾個特性:

1)風險損失的發生具有意外性及偶然性。意外性是指風險的發生超出了投保人的可控范圍,并且與投保人的主觀行為無關。

2)風險損失具有可預測性。風險損失是可以被準確預測的,即損失發生的原因、時間、地點都可以被確定,以及損失金額也是可以衡量的。

3)風險損失程度較高。風險造成的潛在損失必須足夠大。

4)風險損失具有確定的概率分布,且發生的概率較小。風險損失具有確定的概率分布,對于正確計算保險費關系重大,而發生的概率較小是為了能恰當地發揮保險轉移風險的作用。

5)存在大量具有同質風險的保險標的。只有保險標的數量足夠大,根據大數法則,風險才能被準確地預測,才會使風險發生的次數及損失值在預期值周圍有一個較小的范圍,才能夠歸集足夠的保險基金,使遭受風險損失者能夠獲得充足的保障。

6)風險不能導致災難性事件。災難性事件是指一組標的的所有或大部分標的同時因同一風險而受損。

2.多數人的同質風險的集合與分散

保險過程,既是風險的集合過程,又是風險的分散過程。眾多投保人將其所面臨的風險轉嫁給保險人,保險人通過承保將眾多風險集合起來。當發生保險責任范圍內的損失時,保險人又將少數人發生的風險損失分攤給全部投保人,也就是通過保險的補償行為分攤損失,將集合的風險予以分散轉移。保險風險的集合與分散應具備兩個前提條件:一是多數人的風險。如果是少數人或個別人的風險,就無所謂聚合與分散,而且風險損害發生的概率難以測定,大數法則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二是同質風險。如果風險為不同質的風險,那么風險損失發生的概率就不相同,因此風險也就無法進行集合與分散。此外,由于不同質的風險損失發生的頻率與幅度是有差異的,倘若進行集合與分散,會導致保險經營財務的不穩定,保險人將不能提供保險供給。

3.費率的合理厘定

保險在形式上是一種經濟保障活動,而實質上是一種商品交換行為。因此,厘定合理的費率,即制定保險商品的價格,便構成了保險的基本要素。保險的費率過高,保險需求會受到限制;反之,費率厘定得過低,保險供給得不到保障,這都不能稱為合理的費率。費率的厘定應依據概率論、大數法則的原理進行計算。

4.保險基金的建立

保險的分攤損失與補償損失功能是通過建立保險基金實現的。保險基金是用以補償或給付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和人體自然規律所致的經濟損失和人身損害的專項貨幣基金。它主要來源于開業資金和保險費。就財產保險準備金而言,表現為未到期責任準備金、賠款準備金等形式;就人壽保險準備金而言,主要以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形式存在。保險基金具有分散性、廣泛性、專項性及增值性等特點。保險基金是保險的賠償與給付的基礎。

5.訂立保險合同

保險是一種經濟關系,是指投保人與保險人之間的經濟關系。這種經濟關系是通過合同的訂立來確定的。保險是專門對意外事故和不確定事件造成的經濟損失給予賠償的。風險是否發生、何時發生、損失程度如何,均具有較大的隨機性。保險的這一特性要求保險人與投保人應在確定的法律或契約關系約束下履行各自的權利與義務。倘若不具備在法律上或合同上建立的各自的權利與義務,保險經濟關系則難以成立。因此,訂立保險合同是保險得以成立的基本要素,它是保險成立的法律保證。

二、保險的特征

1.經濟性

保險是一種經濟保障活動,這種經濟保障活動是整個國民經濟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此外,保險體現了一種經濟關系,即商品等價交換關系。保險經營具有商品屬性。

2.互助性

保險在一定條件下,分擔了個別單位和個人所不能承擔的風險,從而形成了一種經濟互助關系。它體現了“一人為眾,眾人為一”的理想。互助性是保險的基本特性。

3.法律性

保險的經濟保障活動是根據合同來進行的。所以,從法律角度看,保險又是一種法律行為。

4.科學性

保險是以數理計算為依據而收取保險費的。保險經營的科學性是確保保險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三、保險的分類

隨著經濟的發展,保險的險種越來越多,所涉及的領域及具體做法也在不斷地擴大和發展。然而,迄今為止,各國對保險的分類尚無統一標準,只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大體上的分類。

(一)按保險的性質分類

按保險性質分類、保險可分為商業保險、社會保險和政策保險。

1.商業保險

商業保險是指投保人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根據保險合同約定,投保人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疾病、傷殘或者達到約定的年齡期限時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保險。在商業保險中,投保人與保險人是通過訂立保險合同建立保險關系的。投保人之所以愿意交付保險費進行投保是因為保險費用要低于未來可能發生的損失,保險人之所以愿意承保是因為可以從中獲取利潤。因此,商業保險既是一種經濟行為,又是一種法律行為。目前,一般保險公司經營的財產保險、人身保險、責任保險、保證保險均屬商業保險性質。

2.社會保險

我國的社會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對社會勞動者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或失業時提供一定的物質幫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會保障制度。當勞動者遇到年老、生育、疾病、死亡、傷殘和失業等危險時,國家以法律的形式由政府指定的專門機構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新中國成立以后長期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就屬于社會保險范疇。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不同,商業保險的當事人均出于自愿,而社會保險一般都是強制性的,凡符合法律規定條件的成員不論你愿意還是不愿意,均需參加。在保險費的繳納和保險金的給付方面,也不遵循對等原則。所以,社會保險實質上是國家為滿足勞動者在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和待業時的基本生活需要,通過立法采取強制手段對國民收入進行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專項消費基金,用以在物質上給予社會性幫助的一種形式和社會福利制度。

3.政策保險

政策保險是指政府由于某項特定政策的目的以商業保險的一般做法而開辦的保險,例如為輔助農牧漁業增長增收的種植業保險和為促進出口貿易的出口信用保險。政策保險通常由國家設立專門機構或委托官方的保險公司具體承辦。例如,我國的出口信用保險是由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承辦的。

(二)按保險標的分類

保險標的也稱“保險對象”,是指保險合同中所載明的投保對象。按保險標的分類,保險可分為財產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證保險和人身保險四類。

1.財產保險

財產保險是指以各種有形財產及其相關利益為保險標的的保險。保險人承擔對各種保險財產及相關利益因遭受保險合同承保責任范圍內的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等風險,因其發生所造成的損失負賠償責任。財產保險的種類較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海上保險。海上保險是指保險人對海上的保險標的由于保險合同承保責任范圍內的風險的發生所造成的損失或引起的經濟責任負責經濟賠償的保險。海上保險包括海洋運輸貨物保險、船舶保險、海上石油開發工程建設保險等。

2)運輸貨物保險。運輸貨物保險是指承保海洋、陸上、內河、航空、郵政運輸過程中保險標的及其利益所遭受的損失,主要包括海洋運輸貨物保險、陸上運輸貨物保險、航空運輸貨物保險和郵政運輸貨物保險等。

3)運輸工具保險。運輸工具保險是指承保海洋、陸上、航空、內河各種運輸工具在行駛和停放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損失,主要包括船舶保險、汽車保險、飛機保險等。

4)火災保險。火災保險是指承保在一定地點內的財產,包括房屋、機器、設備、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家庭生活用品、家具等發生火災造成的損失。目前,火災保險一般不作為單獨的險別,而將其包括在綜合性險別的責任范圍內。例如,在我國,當投保企業財產保險和家庭財產保險時,火災損失屬于其主要的責任范圍;在運輸貨物保險條款中,火災損失也是保險人承擔賠償責任的重要內容。

5)工程保險。工程保險是指承保各類建筑工程和機器設備安裝工程在建筑和安裝過程中因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物質損失、費用和對第三者損害的賠償責任。

6)盜竊保險。盜竊保險主要承保因盜竊等行為造成的財物損失。

7)農業保險。農業保險是指保險人為農業生產者在從事種植、養殖和捕撈生產過程中因遇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導致的損失提供經濟補償服務的保險。農業保險有農作物保險、農產品保險、畜牧保險、家禽保險及其他養殖業保險等。

2.責任保險

責任保險的標的是被保險人依法應對第三者承擔的民事損害賠償責任。在責任保險中,凡根據法律或合同規定,由于被保險人的疏忽或過失造成他人的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所應付的經濟賠償責任,由保險人負責賠償。常見的責任保險有以下幾種:

1)公眾責任保險。承擔被保險人在各種固定場所進行的生產、營業或其他各項活動中,由于意外事故的發生所引起的被保險人在法律上應承擔的賠償金額,由保險人負責賠償。

2)雇主責任保險。凡被保險人所雇傭的員工(包括短期工、臨時工、季節工和學徒工)在受雇過程中,從事保險單所載明的被保險人的業務有關工作時,遭受意外而致受傷、死亡或患有與業務有關的職業性疾病,所致傷殘或死亡,被保險人根據雇傭合同,需要付醫藥費及負經濟賠償責任,包括應支付的訴訟費用,由保險公司負責賠償。

3)產品責任保險。產品責任保險是指承保由于被保險人所生產、出售或分配的產品或產品發生事故,造成使用、消費或操作該產品或商品的人或其他任何人的人身傷害、疾病、死亡或財產損失,依法由被保險人負責時,由保險人根據保險單的規定,在約定的賠償限額內予以賠償。被保險人為上述事故所支付的訴訟費用及其他事先經保險人書面同意支付的費用,也由保險人負責賠償。據此,能獲得產品責任賠償的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造成產品責任事故的產品必須是供給他人使用的,即用于銷售的商品;第二,產品責任事故的發生必須是在制造、銷售該產品的場所范圍以外的地點。

產品責任保險是20世紀70年代以后,首次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開始舉辦并迅速普及起來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于1980年起開始承辦產品責任保險。這對提高外商經營我國產品的積極性、提升我國產品的競爭力、促進我國出口貿易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4)職業責任保險。職業責任保險是指承保各種專業技術人員(如醫生、律師、會計師、工程師等)因工作上的疏忽或過失造成合同對方或他人的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的經濟賠償責任,由保險人承擔。

3.信用保證保險

信用保證保險的標的是合同雙方權利人和義務人約定的經濟信用。信用保證保險是一種擔保性質的保險。按照投保人的不同,信用保證保險又可分為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兩種類型。信用保險的投保人和被保險人都是權利人,所承擔的是契約的一方因另一方不履約而遭受的損失。例如,在出口信用保險中,保險人對出口人(投保人、被保險人)因進口人不按合同規定支付貨款而遭受的損失負賠償責任。保證保險的投保人是義務人,被保險人是權利人,保證當投保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有不法行為使權利人蒙受經濟損失時,由保險人承擔賠償責任。例如,在履約保證保險中,保險人擔保在承包工程業務中的工程承包人不能如期完工或工程質量不符合規定致使權利人遭受緊急損失時,承擔賠償責任。綜上所述,無論是信用保險還是保證保險,保險人所保障的都是義務人的信用,最終獲得補償的都是權利人。目前,信用保證保險的主要險種有:

1)雇員忠誠保證保險。雇員忠誠保證保險是指承保雇主因其雇員的欺騙和不誠實行為所造成的損失,由保險人負責賠償。

2)履約保證保險。履約保證保險是指承保簽約雙方中的一方,由于不能履行合同中規定的義務而使另一方蒙受的經濟損失,由保險人負責賠償。

3)信用保險。信用保險是指承保被保險人(債權人)在與他人訂立合同后,由于對方不能履行合同義務而使被保險人遭受的經濟損失,由保險人負責賠償。常見的有出口信用保險和投資保險等。

4.人身保險

人身保險是以人的身體或生命作為標的的一種保險。人身保險以傷殘、疾病、死亡等人身風險為保險內容,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間因保險事故的發生或生存到保險期滿,保險人依照合同規定對被保險人給付保險金。由于人的價值無法用金錢衡量,具體的保險金額是根據被保險人的生活需要和投保人所支付的保險費,由投保人和保險人協商規定。人身保險主要包括人壽保險、健康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1)人壽保險。人壽保險包括死亡保險、生存保險和兩全保險三種。

①死亡保險是指在保險期內被保險人死亡,保險人即給付保險金。

②生存保險是以被保險人在保險期內仍然生存為給付條件,如被保險人在保險期內死亡,不僅不給付保險金,而且也不返還已繳納的保險費。

③兩全保險則是由死亡保險和生存保險合并而成的。當被保險人生存到保險期滿時,保險人要給付保險金;當被保險人在保險期內死亡時,保險人也要給付保險金。兩全保險的保險費帶有較多的儲蓄因素。

2)健康保險。健康保險又稱疾病保險,它是指承保被保險人因疾病而支付的醫療費用,或喪失勞動能力,按保險單規定,由保險人給付保險金。

3)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是指承保被保險人因意外事故而傷殘或死亡時,由保險人負責給付規定的保險金,包括意外傷害的醫療費用給付和傷殘或死亡給付兩種。

(三)按保險的實施形式分類

按保險的實施形式分類,保險可分為強制保險與自愿保險。

1.強制保險

強制保險又稱法定保險,是指國家對一定的對象以法律或行政法規的形式規定其必須投保的保險。這種保險依據法律或行政法規的效力,而不是投保人和保險人之間的合同行為產生,例如我國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凡屬強制保險承保范圍的保險標的,其保險責任均自動開始。例如,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對在國內搭乘火車、輪船、飛機的旅客實施的旅客意外傷害保險,就是規定自旅客買到車票、船票、機票開始旅行時起保險責任就自動開始,每位旅客的保險金額也由法律按不同運輸方式統一規定。

2.自愿保險

自愿保險又稱任意保險,是由投保人和保險人雙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通過協商訂立保險合同并建立起保險關系的。在自愿保險中,投保人對于是否參加保險、向哪家保險公司投保、投保何種險別,以及保險金額、保險期限等均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在訂立保險合同后,投保人還可以中途退保,終止保險合同。至于保險人,也有權選擇投保人,自由決定是否接受承保和承保金額;在決定接受承保時,對保險合同中的具體條款,如承保的責任范圍、保險費率等也均可通過與投保人協商決定。自愿保險是商業保險的基本形式。

(四)按危險轉移的方式分類

按危險轉移的方式分類,保險分為原保險、再保險、共同保險和重復保險。

1.原保險

原保險是指投保人與保險人之間直接訂立合同,確立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投保人將危險轉移給保險人。原保險簡稱“保險”,我們平時用的最多的就是原保險。

2.再保險

再保險是指保險人將所承保到的保險業務的一部分或全部,向另一個保險人再一次保險,也就是保險的保險,這種方式也稱“分保”。

3.共同保險

共同保險又稱共保,是由多個保險人聯合起來共同承擔同一標的的同一危險,并且保險金額不得超過保險標的的價值,在發生保險責任時,賠償是依照各保險人承擔的金額比例分攤。

4.重復保險

投保人以同一標的的同一危險同時向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保險人進行投保就構成了重復保險。

共同保險和重復保險的區別在于:

1)共同保險中,投保人和保險人之間簽訂的是一個保險合同,其賠償金額不會超過保險價值。

2)重復保險中,各保險人之間沒有互相溝通,投保人與每個保險人均簽訂了一個合同,很可能使被保險人獲得超額利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中市| 兰溪市| 班玛县| 大田县| 德保县| 修武县| 柳河县| 板桥市| 会理县| 苏州市| 阿克陶县| 昭觉县| 抚顺市| 文山县| 信阳市| 长子县| 邵东县| 阿克陶县| 诏安县| 山丹县| 满洲里市| 荥阳市| 崇义县| 华宁县| 恭城| 阳城县| 邹城市| 高清| 阿克苏市| 正镶白旗| 平陆县| 弋阳县| 瑞金市| 南澳县| 桃源县| 洮南市| 水城县| 襄樊市| 盐边县| 错那县| 驻马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