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論

一、問題的提出

“絲綢之路經濟帶”共建倡議是黨和國家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對世界經濟多元化趨勢所做出的重大戰略判斷,是黨和國家站在人類歷史進程高度上對我國未來經濟發展方向和世界經濟合作模式所進行的重大戰略設想,是當前我國經濟擺脫對英美體系依賴、應對全球危機和實現經濟多元轉型的重大戰略選擇,將對實現我國乃至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這一倡議的智慧更加顯現。

“絲綢之路經濟帶”共建倡議的本質是實現迥異于英美海洋經濟一體化的新型全球化發展模式,這一模式的根本特質源于陸上國家和地區間地理上的山水相連和文化上的漸進交融。需要指出,盡管“絲綢之路經濟帶”共建倡議旨在復興古絲綢之路繁榮的動因,但它的范圍已不再僅限于陸地國家和地區之間。隨著20世紀后半葉以來的交通運輸革命、互聯網革命、大宗商品生產技術擴散和海洋探險空間壓縮,“地球村”時代日益臨近,這使得初始于陸地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文明合作模式已經可以作為全世界發展合作的普遍范式。這種國家和地區間相互尊重的合作模式相較于以往英美國家單向輸出制度和進行文化征服的國際交往形式(英美主導的全球化)在未來更能推進國家和地區間合作,更能推動世界各國未來的合作共贏,“絲綢之路經濟帶”共建倡議以及它的進一步發展“一帶一路”共建倡議的提出是人類社會發展在歷史新階段的內在要求。

在經濟與文化的關系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共建倡議與英美主導的海洋經濟一體化最為根本的區別是前者以彼此尊重的文化交流帶動商貿往來(服務本地市場的差異化商品),而后者以貿易傾銷(廉價標準化大宗商品)帶動文化征服。因此,文化交流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共建倡議的落實意義重大,只有文化交流所推動的“民心相通”得以實現,基于硬性設施建設的“道路聯通”和基于軟性政府合作的“政策溝通”才有可能實現,社會信用體系的相互認可——“貨幣流通”和服務于本地市場的差異化商品交換——“貿易暢通”才具有了前提和基礎。基于此,本書希望對我國以文化交流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合作發展進行研究,旨在對此問題在理論上進行闡釋,在實踐上尋找路徑,并提出可行政策建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林县| 大冶市| 睢宁县| 芒康县| 长治市| 中阳县| 迁安市| 蒙自县| 珠海市| 鹰潭市| 苍南县| 句容市| 临汾市| 安岳县| 珠海市| 青浦区| 县级市| 兴山县| 深水埗区| 海门市| 洪江市| 开封市| 长宁区| 高陵县| 鄯善县| 邹城市| 田林县| 沁源县| 房产| 噶尔县| 农安县| 古浪县| 邵阳县| 固始县| 屯门区| 茶陵县| 辛集市| 沙坪坝区| 双城市| 邵阳县| 昆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