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續改善 追求卓越:中國核電精細化運行管理之道(上)
- 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編著
- 5335字
- 2024-06-28 18:49:32
1.4 生產經營管理體系“用數字說話”
中國核電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整合原有關鍵指標數據、同行對標指標、績效指標和運營監測指標,搭建高質量戰略運營指標體系,形成數字化生產經營管理長效統籌機制。以數字化的生產經營管理理念不斷加強信息化總體規劃與架構設計,加強信息化戰略牽引,充分利用和挖掘現有信息化海量基礎應用數據,依托中國核電生產經營監測平臺逐步實現業務數據自動獲取和關聯深度分析功能,以滿足中國核電及業務部門各級領導、管理層全面了解核電板塊整體經營管理、安全生產等狀態的需要,更好地輔助領導科學決策。
中國核電以推動核能、非核清潔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生產經營管理信息化、數字化為途徑,通過重新塑造以產業為主線、以領域為支撐的生產經營管理組織架構,在筑牢底層大數據池的基礎上,搭建縱橫貫通的高效信息流,加強業務領域逐層數據分析,構建數字化、智能化的經營管理駕駛艙,加之優化的制度建設和激勵機制,形成了高效的數字化生產經營管理體系,對公司創新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4.1 概述
在業務邏輯設計上,中國核電建立了以數據平臺層為基礎,通過一體化業務的管理與協同構建了生產經營監測平臺,以“集約運行、源端維護、分布應用、優化流程”為核心,杜絕重復錄入、信息冗余的情況發生,力求將“自動抽取”+“一次輸入,相互鉤稽”作為主要方式,將各領域數據匯總、分類處理,轉換為管理層所需的分析型數據,通過圖表等多種形式,展現數據間隱藏的內在規律,進而展開多維度、多層次關聯分析,促進了數字化在安全質量、機組運行、經濟指標、市場管理、投資管理等方面的二次、三次或更多層關聯應用,實現全面協同。
經營監測平臺讓公司管理者隨時得到可供決策的經營狀態信息。公司管理層在企業經營活動中需要的信息不僅是營業收入、利潤、經濟增加值(EVA)等財務數據,還需要聚焦核心主業關鍵指標,如計劃任務狀態、機組運行情況、發電量、功率、動態評價指標、風險管控情況等各種有助于準確了解和判斷公司業務狀態及經營成果的績效指標,方便統籌安排、全面布局、提前規劃經營活動。
1.4.2 做法
1.重塑高效的生產經營管理組織模式
自2017年起,中國核電統籌推進經營管理各業務線精益化管理,加強各項業務橫向協同和上下聯動。根據集團公司“三合一”(戰略規劃管理、績效考核管理、經營分析管理)工作的整體部署,結合數字化管理新要求,統籌推進經營管理各業務領域精益化管理,構建了“3655”經營管理組織體系。
為進一步推動中國核電生產經營管理全面落地與實施,研究成立以中國核電董事長為組長,總經理為副組長,中國核電公司領導、各成員公司第一負責人為組員的中國核電經營管理領導小組,組織制定并推動公司經營管理策略、體系建設、重大事宜及難點問題的解決;同時設置經營管理各領域業務組,其核心就是責任管理及落實,把公司、員工的責任細化到具體工作中,實現精益化管理,做到固化責任、崗位到人,加強橫向協同與縱向聯動,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組織與人力保障。
2.構建橫縱貫通的數字化信息流
目前,中國核電與國家高質量發展核電產業的要求相比,在技術積累、人才儲備、基礎資源建設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特別是面對福島核事故后國內核電項目審批節奏放緩、上網電價下調、調峰降負荷運行壓力大、三代核電造價較高等多維度壓力,亟待從智能化的角度進一步加強縱向一體化、橫向集成化的經營管控,應對公司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內外部風險,在生產經營管理領域中重點開展了三項工作:一是建立一套可以實現業務數據自動獲取和關聯深度分析功能的生產經營監測平臺,對關鍵指標進行有效管理;二是建立一套融合經營監測及對標分析的經營管控模式;三是將相關指標納入績效考核體系。
為確保該項工作順利推進,此項工作被定位為“一把手工程”,從橫縱兩條線進行部署:縱向上,本部與成員單位貫通,顆粒度小的原始數據以“一次輸入,相互鉤稽”為原則,最大限度減少成員單位的重復工作量,達到上下貫通,協同推進;橫向上,牽頭部門與業務部門分工協作,達到多業務領域交叉合作,集約處理數據的可利用性。此項工作充分利用和挖掘現有信息化基礎應用海量數據,充分發揮模型中數據的利用率和最大價值,設計實現已有業務系統支撐外的數據采集模塊和指標管理模塊;打破原有“線下要數據”的管理思維,使原先“定期要數據”的管理行為演變為“變化即更新”的日常行為,提高了數據質量及專業管理效率。
明確數字化生產經營管理的總體工作思路后,為確保數字化生產經營管理體系的建立和有效運作,中國核電成立數字化生產經營提升專項組,由經營計劃部牽頭,結合本部相關業務部門數字化管理需求,從工作職責、工作流程、管理范圍、服務對象、數字化基礎等方面進行認真分析及開發,以減少管理接口、減少內部溝通成本、加強業務關聯融合為目標,對業務管理進行整合,從系統流程上進行再造。
在新管理要求下,對核電特色的經營分析及監測管理機制進行優化,加大了數字化在安全質量、機組運行、經濟指標、市場管理、投資管理等方面的關聯應用,更好地實現了縱向與橫向的動態跟蹤和預警功能,填補監測死角。一方面立足于板塊資源整合,以有效原始信息最多填報一次為基礎,做到執行力提升;另一方面立足于價值共享共贏,通過數據貫通,運用基礎數據和模型實現關鍵指標預測預警。重點在經營管理、生產管理、投前管理、投資管理、工程管理、科研管理等主要領域深入開展組織工作。以先業務數字化、后數字化業務的思路推進公司數字化轉型,逐步把數字化場景引入整個公司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中,通過數字化實踐簡化傳統業務流程、提升業務效率和精準度,降低運維成本,實現數字化深度融合,促進長期可持續發展。
中國核電生產經營監測平臺的關聯預測管理更像是公司輔助決策的“智慧大腦”,挖掘公司各業務模塊的經營指標數據,通過復雜數據發現關鍵問題,建立了多項交互的、輔助運營決策的數據模型,如發電量、利潤、電價、市場售電、投資等縱向與橫向的跟蹤和預警,縱向上打造“生產數字化、運營信息化、全壽期協同、全產業互聯”的一體化平臺,橫向上推進經驗反饋、趨勢預測等能力建設,從數據孤立到數據交互共享,推動了生產經營實時監測與計劃執行的良性互動,不僅實現了核電特色數字化管理在生產經營方面應對風險波動的管控,為企業經營進行預警,而且通過靈活的混合平臺架構,既支持傳統數據分析,也支持大數據分析,從而具備了高效快速的海量數據存儲和大數據處理能力,降低企業運維成本。
3.夯實底層基礎,深化數據利用
中國核電針對生產經營管控要求、自身情況、發展需求及已有的海量業務數據,結合行業特征,自主設計研發的生產經營監測平臺,以信息化、數字化的技術,將內置的安全生產、大修優化貢獻、經營預測、計劃執行等業務模型進行圖形化展現,通過信息數據資源全面整合和生動展示,實現經營管理數據智能化呈現,為管理者及時跟蹤并掌握公司整體運營情況和風險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提高決策效率的同時促進經營管理變革。
中國核電力求實現以數據支撐生產經營業務為核心,對生產經營風險進行跟蹤和預測,通過閾值設定在數據異常時進行預警,主動識別生產經營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有效保障公司全部資源和經營行為在控、可控。通過實時共享運行數據,利用大數據計算能力和可視化引擎,讓監測內容變得更加全面,后續將規劃建設面向生產經營決策、面向行業監管的集成數據中心,推進公司經營管理智能升級。
4.立足經營管理實踐,實現管理提升
1)一體化經營決策的“精算師”
搭建具有核電企業特色的經營管理雙控滾動預測模型。“雙控”是指控發電量、控利潤,從業務角度來說是連接業務與財務兩條主線。“雙控”滾動預測是中國核電經營管理的核心內容,圍繞安全、經營兩條主線進行全年工作預測及管控,通過梳理發電量、大修工期、營收、利潤、電價、成本、費用等業務的內在邏輯,搭建互聯互通的雙控滾動預測管理模型;同時嵌入經營風險增減利預測模型,實時有效地將經濟利潤與核電發電、新能源、技術服務、政策變動等做交互關聯。
為適應電力市場化交易改革逐步深入的新形勢,中國核電進一步創新經濟指標預測管理,緊密結合發展戰略目標和經營計劃,加強各項業務的數字化深入聯動,優化供給、銷售預算與生產預算并重。新形勢下經濟指標預測的核心流程是:首先,充分調研各省電力供需情況,結合各省對核電企業發電計劃的安排,預測基本的發電能力;其次,跟蹤各省電改進展和電力市場交易機制,通過制定合理的營銷策略,把握重點市場,鎖定有效供給,爭取有利于市場銷售的電價;再次,根據機組能力及穩定運行情況,合理優化和安排大修工期,提高整體層面的有效電量供給,力爭每年預算的目標都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效益最大化;最后,通過深入分析單電成本構成,管控目標成本、標準成本等,尋找降本增效突破點,找出降本空間,爭取較為有利的成本管理水平。通過以上各環節的數字化聯動,持續開展經濟指標滾動預測分析,大力推進業商財融合,創新工作方式,做好財務預算與業務計劃協調融合,充分發揮預算目標的引領、激勵作用,追求精準預算管理。
同時,為應對電力市場交易產生的量價波動為公司生產經營帶來的管理問題,開發電力市場化交易分析工具,結合電力市場的交易品種,實時跟蹤并抓取電力市場交易的基礎數據,包括各電廠的競價交易、發電權交易、掛牌交易等電力品種的成交價格、成交量、交易主體等,形成電力交易基礎數據庫。
在電力交易數據庫的基礎上,根據內部管理需求,搭建電力市場化交易管理平臺,通過數據加工處理,實時掌握公司整體、各區域項目公司、各機組的市場化電量、政策電量、市場化交易電價、降價幅度等信息,形成可視化、層次化、動態化的電力交易經營分析平臺。借助電力交易經營分析平臺,可及時、有效地開展電力市場化交易業績對標、評價、考核激勵等工作,同時將其嵌入整體生產經營管理系統,與其他子平臺實現數據共享,實現對公司生產經營分析的全局管控。
2)全機組安全運行的“實時看板”
建立運行機組監測渠道,及時、有效地掌握機組運行狀態,對各機組實時數據進行采集,通過積分算法計算出機組實時發電量,結合市場電價份額及計算方式,得出精準的利潤經濟指標,并以圖形化方式動態展示,主動推送相關信息給相關人員。
發電為公司最核心的業務,電廠運行業績水平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公司整體經營績效。發電量監測預測模塊不僅可以有效地進行電量損失分析,將損失電量細化至生產經營的具體環節,還可以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發電數據實時滾動收集、計算及預測功能,通過電價、缺陷和電網要求等多因素疊加的最佳運行組合數據分析模型,提升多機組運行配置能力,有效提高經營效益。
3)全領域閉環管控的“安全衛士”
為提升安全生產整體預控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探索建立了一套適用于多堆型核電機組群堆安全生產狀態評價的數據模型,用于預測及評價群堆管理模式下核電企業的安全生產狀態,同時實現安全信息資源信息化管理,相關預警信息及異常狀態及時通知到公司管理層,把安全生產工作的關口前移,輔助公司開展安全生產工作的研究和部署,提升公司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該模型覆蓋核安全、工業安全、質量、環境保護、輻射防護、消防及運行生產等領域,重點關注安全生產事故及機組可靠穩定運行。設置核1級事件、安全生產事故、機組非計劃停機停堆等11項綜合指標,通過統計、分析歷史上發生的非計劃停機停堆事件,結合全年工程項目建設、機組運行及天氣等各類因素,設置指標閾值,建立綠、黃、紅三級狀態燈,進行月評價及年度趨勢分析,預判全年安全生產狀態。通過對中國核電重點事項隱患的關注、評估和消除,引導電廠安全可靠運行,避免事件、事故發生。
5.優化制度建設,加強績效激勵
面對內外部環境發生的變化,中國核電一方面需要順應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時代要求,積極開展電力營銷,參與市場競爭;另一方面要積極提質增效,加強成本管控,建立長效的成本管控機制,打造以安全為前提的成本領先競爭優勢。中國核電在調整改進經營績效考核工作的同時,加大精準考核、差異化考核力度,充分滿足精準激勵、靈活激勵的訴求,加強過程管理,開展月度節點考核、月度跟蹤和偏差評價;實現長期發展與短期目標、財務與非財務、個人與組織、結果考核與過程管理的綜合平衡,將價值創造貫穿經營管理全過程,積極面向市場,參與市場競爭,有效應對多變的生產經營風險波動,在逆境中尋找突破口,在風險中抓住市場機遇,在多變的環境中守住漏點,有效提升了企業競爭力。
1.4.3 成效
中國核電經營監測平臺基于微服務架構的“核源”自主研發平臺,采用前后臺分離開發模式,通過應用HADOOP、HANA、ETL工具、Spring Cloud以及基于開源的可視化展現前端控件ECharts等關鍵技術,解決了平臺涉及業務范圍廣、數據采集來源多、需實時計算和存儲的數據量大等難點,研發了基于幾何計算與算術計算相結合的業務模型展現算法,并以動態儀表盤圖形加以展現。
平臺形成多項成果,其中包括省部級榮譽2項、軟件著作權3項。集團科技鑒定委員會認為此項成果是國內第一個集安全生產、經營計劃和風險管控領域業務模型與核心指標于一體的核電經營監測平臺。經鑒定,該項目所具有的獨創性、實用性、技術先進性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和社會經濟效益,具備行業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