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機構能耗大數據分類評價動態分析研究: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例
- 曹文繼等
- 1182字
- 2024-06-28 18:12:09
1.2 國內外公共機構能耗現狀綜述
1.2.1 國內公共機構能耗現狀
黨的十八大以來,公共機構節能減排從無到有、由淺入深,取得了積極進展,在能源利用效率、示范引領機制、制度標準體系、管理體制機制4個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公共機構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一是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為公共機構“碳達峰”奠定了基數優勢。二是示范引領機制基本形成。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創建示范單位,及以節能宣傳周為主陣地的宣教體系,引領綠色風尚,帶動全社會節能減排工作。三是制度標準日益健全,治理體系逐步完善。四是管理機制持續優化,形成了上下協調、橫向互動、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治理能力顯著提升。建立了省、市、縣三級公共機構節能聯絡員、統計員制度。通過組織面授培訓、遠程網絡培訓等方式,10年來累計培訓公共機構節能管理人員300余萬人次。
2015-2020年,公共機構扎實推進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能效水平不斷提升,制度標準日益完善,示范帶動作用持續發揮,節能管理能力顯著增強,具體表現在:
公共機構制度辦法方面,國內分別出臺了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費統計制度、能源審計管理暫行辦法、有關公共機構的各類國家標準、29個省公共機構的節能政府規章等制度與辦法。
公共機構數據統計方面,國內已推動各級公共機構實施能耗電力、水等分戶、類、項三級數據計量,當前已有7000余家公共機構建設節能監管系統,已有70余萬家公共機構報送統計數據。
公共機構設定目標責任方面,至2019年已有8省將節能納入省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多省建立節能考核的常態化機制、加大公共機構能源審計力度。多省制訂“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和與之相關的計劃。
公共機構宣傳培訓方面,國內從電視、報刊、網絡等多方向開展節能宣傳,部委加高校建立公共機構節能培訓體系,10余年間培訓節能工作者約300萬人次。
從公共機構節能改造成果來看,當前國內公共機構已投入200多億元實施供熱、空調、照明、電梯、水泵、數據中心、食堂等用能系統改造;2017年年底,中央國家機關和29個地區的省直機關率先實現了生活垃圾強制分類;30個地區出臺節水型單位建設標準,各地區1000多家省直機關和2000多家省屬事業單位建成節水型單位,中央國家機關本級有獨立辦公區的單位全部建成節水型單位;建成2000余家國家級節約型示范單位、2300余家省級節約型示范單位、100余家地市級節約型示范單位。
從公共機構地方限額標準實施情況方面來看,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節能條例》實施以來至今,各地積極推進能耗定額管理工作和定額標準編制工作;全國約有20個省份出臺各類公共機構的能耗定額標準。
當然,當前公共機構節能也存在一系列問題。例如,部分地區編制(應用)定額標準認知不統一;部分地區缺乏經驗,其出臺標準應用性差,與實際結合差;部分地區缺乏專業編制方法與實施方案,或只有標準沒有對應的實施方案;部分地區數據基礎差,缺少對應的分量計量數據;各地地方用能情況不同,存在多種多樣的特殊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