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員工同舟共濟
我們做企業為了什么?我在《使命與發心》一書中反復闡述企業的使命——致力于全員共同幸福,這是一個組織存在本身的使命。如果疫情到來,我們只看到個人得失,沒有想到員工的困境,可能我們暫時度過了這場危機,當疫情過后也是我們失去人心的時候。
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當年劉備匡扶漢室打天下,到了新野,后來曹軍來追,他帶著百姓逃跑,因為百姓人多跑不動,很多人勸他拋棄這些百姓,這時劉備說了一句非常感人的話,他說:“民不棄我,我安忍棄民?”老百姓都沒有拋棄我,我怎么忍心拋棄他們呢?從那以后劉備的命運改變了。
匡扶漢室打天下,是為了個人當王侯還是為了百姓的生活?我們常說患難見真情,真情在哪里見?在患難處。哪怕有一碗粥,加點水大家一起喝,等疫情過去的時候,就是我們企業最團結、人心高漲的時候,我們就會做成大事,利用剩下的幾個月完成全年的任務。
疫情考驗人心,是困難也是機遇,就看在疫情中我們怎么做。近代大企業家周學熙說:“所辦實業,以民生為志,不在謀利。”他說:我辦實業是為了民生,不是為了賺那么多錢,這是我辦企業真正的目的。
我們不妨看一看,度過3個月困難期以后哪家企業更團結,哪家企業發展更快?疫情到來的時刻,就是我們經受考驗的時刻,考驗企業家的發心,考驗企業家的德行,厚德載物,我們的德到底有多厚?我們能否薄己而厚人,能否在疫情中考慮到每一個員工的不容易,我相信如果能夠做到這些,員工就能夠理解我們,團結起來共同面對困難。
推薦一本書——《在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這本書是稻盛和夫先生寫的。其中講了很多企業遇到困難時怎么面對的方法,我覺得這本書正好適合中國目前的企業家去讀,其中講到在蕭條期到來之前,怎么做水庫式經營,讓企業有足夠的資本存留;在蕭條時期如何與員工同甘共苦,怎么做全員營銷。對于這家企業來說,每一次蕭條到來的時候,都是一次飛躍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