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在疫情中思考企業家的時代責任

人類命運共同體

隨著新冠疫情的到來,很多朋友在思考和關注本企業的發展。值此機會,我想就“在疫情中思考企業家的時代責任”這個話題,說一下我的三點反思。

古人說:“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當疫情到來時,人類面臨共同的考驗,不只是全國,還有亞洲;不只是亞洲,而是全人類。在人類這條命運大船上,企業家只是其中一個船員或是乘客,作為其中一員,如果我們看不到整個人類的命運往哪里走,作為個體,我們將被淘汰出局。

商業從來不是孤立行走的。我在《使命與發心》一書中反復講到緣起,講到工商業的使命,講到人類的命運,就是想提醒大家,創辦事業,要看到整個人類大背景。不了解大背景,孤單地追求個體的命運,在這個時代已經不行了,人類必須抱團往前走。“天災示警,逆之必亡;人禍告誡,省之固益。”這次疫情,既是天災也是人禍,帶給了我們太多的思考。

第一點,對人類命運的反思。

近200年來,工業革命到來,信息產業化,人類過上更加富裕的生活,而這種生活使我們不知不覺地產生了傲慢和自我。甚至有人認為這種生活可以長久下去,可以永遠無憂,疫情到來,讓我們再次看到了人類的脆弱。一個病毒就可以讓我們閉門1個月、2個月、3個月甚至半年之久,幸好它只是階段性的,如果更長呢?如果反復呢?在這次疫情面前,我們過去所炫耀的、所揚揚自得的、認為我們可以永遠享有的東西,經得起考驗嗎?

過去我們一直在談發展,談如何過更優越的生活,現在突然發現,原來我們連生存有時可能都保不住。所以,在思考人類命運之后,我相信整個社會會反思,對文化的反思,對生活方式的反思。國家也會做出行動,我們生活在中國,當國家采取行動以后,企業一定要做跟隨者。

這些年國家一直倡導文化回歸,很多人會問,文化回歸有什么用?文化是做什么的?是之乎者也?是經史子集?這個東西沒意思,沒有錢來得實在,我們有了錢以后就能住豪華酒店,就能吃大餐,就可以為所欲為。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為所欲為了嗎?財富真的改變我們的命運了嗎?無論是個體,還是一個種族,乃至一個國家,當整體文化高度不足的時候,所犯下的錯誤是無法用金錢來彌補的。

第二點,反思我們的錯誤。

其實不只是亂殺亂吃野生動物這一件事,還有很多很多。為什么在當時我們沒有覺察呢?因為許多人不知道做這些事情可能惹出大的事端來。一個文化深度不夠的族群,未來能走多遠?在惑業苦這個鏈條上,如果不能回到鏈條的首端“惑”上去解決,我們最終難逃苦難的命運。

我們應該學習文化了。文化告訴我們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了會造成什么。文化是防微杜漸,文化是防患于未然,踩滅一根火柴,只需要3秒,可是撲滅一場大火可能要三天三夜。我們在玩火的時候,沒有想到后面會有多大的后果產生,總是抱著無所謂的心態。

我們以積累財富或者瀏覽大量信息,來遮蓋我們文化不足的真實現狀,與過去比,我們有錢了、時尚了,會玩手機了、會發微信了、會上微博了,我們似乎無所不知。我們到網絡上做網紅、做直播,我們可以坐飛機,可以全球游。可是這些真的改變了我們的命運嗎?命運到底是什么?它的規律在哪里?我們學習了多少?實踐了多少?

《使命與發心》一書的下卷“發心篇”,講的就是企業人的人生與命運,展開來說,是大家共同的命運。如果把企業家換成大眾也是可以的。這本書探討了很多過去企業家沒有關注到的話題,不談資本,不談市場,不談商業整合,那些非常時尚的詞匯在書中幾乎都沒談,只是在反復問企業家朋友,我們應該追求什么?我們追求得對嗎?我們追求的能夠實現嗎?

第三點,對現代商業的反思。

在現代商業中一直在重復著哪種模式?我們認為,只要不停地生產,不停地消費,人類就可以一直過上富裕的生活,可是,這種模式真的對嗎?我們的生產消費取自大自然——“母親”。大自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在整個人類和自然互動鏈條上,商業到底該如何布局?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哪些商業項目要大力發展?哪些商業項目要縮減規模?增量生產,增加消費,然后發展商業,這種繁榮是暫時的。從整個人類的命運高度來看,這種繁榮背后有對資源的浪費,有對個人福報的折損,可能使我們本來可以用之千年的東西,50年或100年就用空了。

站在當下看,我們是享受者;站在千年看,我們可能就是敗家子。所以,現代商業何去何從?是短暫的過度消費,還是人類的長治久安?是造福于社會,還是在危害社會?今后幾年,很多人會思考整個商業和人類命運的問題。“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我們真的需要停下腳步,重新思考這些問題了。

再說一說“不謀未來者,不足謀當下”。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從2000年到2020,這20年經濟高速發展,但中間出現兩次一樣的事件,分別發生在2003年和2020年,這使我們不得不皺緊眉頭停下來思考,今后的30年會發生什么?到2050年,只要我們努力,可以保證經濟持續增長,有信心做到全球第一。可是,從過去20年看未來30年,我們不希望2003年“非典”再現,不希望2020年新冠疫情再現,那么,我們有規避的方法嗎?僅僅通過停止濫殺野生動物這一項措施就能解決嗎?或者說得悲觀一點,疫情如果在未來30年再一次到來,比這次更加嚴重,我們怎么辦?它的時間密度和災害程度,我們無法預期。

在整個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條大船上,商業已不單純是銷售額、利潤、稅收、就業這么一點事情,這些過去我們的日常,在疫情面前突然全部被叫停,無法就業、沒有利潤、商業停擺。我們突然發現,在整個人類社會中,商業只是一塊,所以我們不得不去關注那些古老的文化對我們的教誡——人類命運藏在哪里。

《了凡四訓》說:“福之將至,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我覺得這兩句話可以作為人類命運的基本描述,人類未來到底是福是禍,不是由天決定,而是由人決定。

如果我們人類行在善的道路上,將來一定是福之將至,未來30年乃至百年、數百年,一定會越來越好,災難會遠離我們,讓我們的晚年、我們的未來,包括我們的子孫,再也沒有這種恐懼,再也沒有這種傷害,再也沒有這種犧牲。可是,如果我們所行的一切是不善的,不能與萬物相應,那就可能“禍之將至”。

所以,在利潤的得失和人類的福禍之間,何者為大?每一次災害到來我們都應該反思,我們想要“福之將至”,想避開“禍之將至”,必須從當下做起。當下我們能做什么?商業積善,必是大善;商業造惡,必是大惡。整個社會的善惡集中在商業中,這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

稻盛和夫先生說過,“要以善惡,不以得失為判斷”。可是今天商業是這么做的嗎?好像不是。現在商業所在意的還是利潤、資本,很少聽到企業家坐下來談善惡,談我們所做的事情對人類到底是有貢獻還是有危害,大家很少思考這些話題。

我們的商業要從過去的追逐利潤的標準中回到善惡的標準中來,因為利潤的得失和福禍之間沒有必然聯系,而能夠影響人類命運的只有善與惡。所以,在整個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未來的中國企業家如何擔負起責任,這是我們應該考慮的。

在人類命運的大考驗面前,我們不做旁觀者,命運是共同的,命運是你我的,每個人都有責任。疫情不屬于武漢,不屬于那些同胞醫護人員,也不屬于國家,它屬于你我他。在這樣一個大時代下,任何人都不能再做旁觀者。

當這條大船遇到危險時,所有人都可能無路可逃。有人說逃到外國,可是外國疫情更加嚴重,這是上策嗎?所以,商業在這個時代要挺身而出,要有擔當,要盡到責任,要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不要做縱火者,不要造惡,不要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去傷害萬物、傷害自然、傷害他人、傷害員工。我們獲得了一些利潤,做了1億元產品,賺了1000萬元,可是這1000萬元能挽回你所造成的損失嗎?你在數鈔票時,可能整個人類會因為你的不負責而遭受損失。

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大思維下,那些以私害公者應該被淘汰出局。國家也會做出同樣的判斷和決策。人類遇到了困難,這是集體抗災自救的時候,人類需要重新思考與自然的關系,這是重新恢復和諧的時代。

在這樣一個大局下,如果我們還看不懂時運,還依然故我,談著自己的利害得失,我想我們不配做一個卓越的企業家。所以旁觀者要被淘汰,縱火者要出局。因為在這條船上,這兩種人是不受歡迎的。

困難是機遇,是考驗,考驗我們的人格、我們的格局、我們的大局觀,考驗我們最后能不能挺身而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昌县| 北安市| 福清市| 武冈市| 伽师县| 犍为县| 河津市| 志丹县| 厦门市| 山丹县| 苏尼特左旗| 慈溪市| 凯里市| 遂川县| 九龙县| 漠河县| 兴化市| 婺源县| 乐亭县| 合山市| 长汀县| 兴仁县| 定边县| 莫力| 平利县| 城固县| 福贡县| 洪雅县| 会泽县| 泰宁县| 长岭县| 资溪县| 长泰县| 达拉特旗| 全椒县| 宁化县| 油尖旺区| 峡江县| 固原市| 平湖市| 福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