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一步推進能源領域關鍵環節市場化改革
- 王仲穎 白泉等
- 3959字
- 2024-06-28 18:38:38
一、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回顧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核心是通過引入市場機制和放開行業管制改造計劃經濟體制,而“放開市場管制和限制”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依托。經過40多年的改革,我國大部分商品的價格已經由市場決定,部分生產要素的價格也正逐步市場化,除此之外,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經營型企業已經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
(一)黨的十八大之前的市場化改革
1.探索商品經濟階段(1978—1991年)
“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是鄧小平同志在1979年11月與外賓談話時首次提出的論斷。1982年,黨的十二大正式確立了“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發展模式。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首次明確肯定社會主義經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強調“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可逾越階段”。黨的十三大在“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經濟活動逐漸向市場傾斜。
這一時期,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開始發揮,我國建立了“政府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政府—市場—企業”傳導機制,商品經濟的極大發展,標志著我國“市場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首先,在企業取代政府部門成為掌握生產資料流通的主體的前提下,我國商品市場迅速發展。國家逐步放開了城鄉集市貿易、個體經營和小商品價格,并對部分工業產品實行浮動價格,在此期間,農產品商品化率迅速提高,一批綜合性或專業性的批發交易市場應運而生,專業性商業平臺逐步建立。其次,配合推行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加快要素市場的建設,在資金市場,我國發展了一批非銀行金融機構,組建了一批保險公司,證券業快速崛起,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以及各種外資銀行也紛紛設立并逐步得到規范;在土地市場,我國承認了農村土地的承包經營權,確立了城市土地有償使用的基本原則,允許城市土地使用權的出讓、轉讓、出租、抵押以及劃撥,并在此基礎上加快促進各種方式的土地交易;在勞動力市場,我國開始允許公民自謀職業,提出了“在國家統籌規劃和指導下,實行勞動部門介紹就業,自愿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相結合”的就業方針,實施勞動合同制,勞動力市場逐漸開始活躍;在技術市場,我國開始承認技術產權的個人歸屬,陸續在全國各地建立健全了技術市場管理機構,并推進技術產權自由靈活交易。再次,配合企業改革。我國加快國有企業經營權改革,從“放權讓利”逐步過渡到“兩權分離”,并積極培育發展非國有企業,出現了合作經濟、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新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形式。最后,推進價格改革,重點是轉換價格形成機制。我國實施工業生產資料雙軌制價格體制,并開始著手壟斷行業改革,在電力、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等行業加快破解“政企合一”的現象。此外,我國還開始探索市場競爭管理體系,逐步歸口市場監管。
2.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階段(1992—2001年)
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以實現城鄉市場緊密結合,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相互銜接。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又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全面描繪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藍圖和推進改革的基本舉措,提出了“要著重發展生產要素市場,規范市場行為,打破地區、部門的分割和封鎖,反對不正當競爭,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大市場”。
這一時期,我國加快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模式,并在市場經濟建設中加快改革開放,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雛形。第一,商品市場逐步豐富,市場平臺不斷健全,嘗試新建了一批商品期貨市場。第二,規范要素交易和完善要素市場體制。在資金市場,我國統一的證券市場開始形成,一系列資本市場的法規頒布完善了市場監管,“一行三會”分業監管格局基本形成;在土地市場,我國進一步規范和管理土地市場,避免市場交易帶來的城市建設亂占濫用耕地與耕地流失問題;在勞動力市場,我國逐步提升不同層次勞動力就業的靈活性,并規范勞動力就業市場機制,為勞動力自由流動創造良好環境;在技術市場,我國逐步確立技術成果轉化的具體規則與機制,為技術市場交易規范化和制度化提供重要保障。第三,加快國有企業所有權改革,完善非國有企業政策體系,促進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通過“抓大放小”的模式推動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并推進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改革;非國有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不斷完善,進一步提升非公有制經濟的整體地位。第四,全面放開了競爭性商品價格,逐步實現生產資料價格“雙軌制”的并軌,開始推進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市場化改革;壟斷行業企業改革延續了前一階段“政企分開”的思路,并著重在“政企分開”后引入競爭機制和不斷促進壟斷行業企業治理結構優化。第五,以立法為手段,輔之以行政命令和專項政策,完善市場競爭管理法律體系,持續改善市場監管體系。
3.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階段(2002—2012年)
2002—2012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時期,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深化。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要健全現代市場體系。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再一次強調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指出:“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發展各類生產要素市場,完善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p>
這一時期,我國市場化改革和市場經濟建設的重點任務是,在前期基礎上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第一,積極發展商品電子交易,實現了大宗商品的網上交易、交收和結算,涌現出多家具備一定規模、交易活躍的大宗商品“中遠期”電子交易平臺,大宗商品市場在交易規則、運行機制、法律制度等方面與國際市場接軌步伐加快,在國際市場商品定價話語權有所增強,成為國際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逐步完善要素交易機制,逐步形成了滬深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三板(含新三板)市場、產權交易市場、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期貨市場等多種交易平臺,加快推進和健全公開土地出讓制度,加快完善市場化就業機制,逐步提出強化科技激勵的戰略舉措,建設形成市場化的技術轉移機制,提升了要素市場發育程度。第三,建立優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明確要求中央和地方兩級政府設立專門的國有資產管理機構,改變部門分割行使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加大股份制改革力度,建立完善的董事會;加快提升非公有制經濟的市場地位,《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舊36條”)和《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新36條”)相繼出臺,非公有制經濟的一些重要經濟權益,如市場準入、財稅金融支持等從政策層面得到了保障。第四,穩步有序推進價格改革,完善價格市場形成機制,通過價格管理職能轉型,明確價格系統工作導向是“定規則、當裁判、搞服務”;放松競爭性領域市場準入和價格管制,積極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自然壟斷行業領域經營。第五,確立競爭政策基本框架,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正式頒布和實施,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等為主體的競爭法律體系基本形成,監管機構框架不斷健全。
(二)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全面深化改革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必須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提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边@些既為我國市場化改革明確了方向,又為我國下一步市場經濟建設提出了總體目標。
2013年底以來,我國加快推進市場化改革,并逐步完善市場經濟管理體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模式得以深化發展。第一,規范商品交易市場。一系列部門規章與規范性文件相繼出臺,我國商品現貨和期貨市場已經形成由法律、法規和若干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組成的法規體系,建立健全市場運行監測體系和應急管理系統,完善交易所交易制度,促進大宗商品市場向著與國際市場接軌并逐步掌握價格形成主導權的目標前行。第二,完善要素產權制度。逐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素交易制度的建設,促進要素規范交易與流轉,并以此推進要素市場化程度的提升。第三,分類、分層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逐步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特別是鼓勵創新創業和小微企業發展,為企業營造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第四,加快完善價格主要由市場決定的機制。確立了“定規則、當裁判、做協調、搞服務”的新職能定位,加快了價格“放管服”改革步伐,全面深化壟斷行業價格改革,完善了農產品、能源、交通運輸、環境、醫療、公用事業和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價格形成機制,逐步形成了促進綠色發展的價格政策體系。第五,確立競爭政策基礎性地位,2016年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在市場體系建設中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意見》,逐漸確立了一個政策制定、行政執法、競爭倡導得更加完善的競爭政策體系;加快“大監管”體系建設,組建了市場監管總局、環境保護部、應急管理部三個“大部制”的監管部門,在加強統一市場監管機構建設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