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新聞學與傳播學名詞作者名: 新聞學與傳播學名詞審定編委會本章字數: 2574字更新時間: 2024-06-12 15:35:26
01.07 輿論學
01.116 輿論 public?opinion
公眾關于現實社會以及社會中的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的總和。具有相對的一致性、強烈程度和持續性,對社會發展及有關事態的進程產生影響,其中混雜著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
01.117 輿論主體 subject?of?public?opinion
輿論的表達者——公眾。他們是自在的、對于外部社會有一定的共同知覺,或者對具體的社會現象和問題有相近看法的人群。能夠自由表達是輿論主體形成的必要條件。按照一定的規則有意識地組織起來的群體不能被視為輿論主體。
01.118 輿論客體 object?of?public?opinion
輿論議論的對象。即現實社會以及各種社會現象、問題。宏觀的如社會的變動,微觀的如社會活動家的活動、新近發生的重大事件、流行的現象和觀念、社會熱點問題等等。多數輿論客體具有不同程度的爭議性。
01.119 輿論數量 quantity?of?public?opinion
輿論的一致性程度。根據運籌學的黃金分割比例,在一定范圍內,若有38.2%的人持某種意見,這種意見開始影響整體,便可以稱為輿論;若有61.8%的人持某種意見,這種意見便已經成為主導性輿論。在研究中把握三分之一多、近三分之二即可。
01.120 輿論強度 intensity?of?public?opinion
輿論表達或表現的強烈程度。行為輿論通常比言語輿論的強烈程度大些,可以通過實際觀察、訪談和體驗進行估量;言語輿論的強烈程度需要通過輿論調查來測量其量級。
01.121 輿論的持續性 duration?of?public?opinion
又稱“輿論的韌性”。輿論的存在時間。輿論客體所體現的信念、價值觀若與公眾差距較大,或者說“問題沒有解決”,輿論不會消失;即使遭到強權壓制或被新的刺激物轉移,可一旦壓制消減或原有的問題再現,仍會形成相近的輿論。
01.122 輿論向量 public?opinion?vector
強調公眾意見的偏向,一般以等級的量化形式加以表達。
01.123 輿論調控 public?opinion?control
權力組織和社會團體以各種方式有目的地對輿論進行干預,以期朝著有利于自身的方向發展。
01.124 輿論的功能表現 functional?performance?of?public?opinion
輿論以自在的方式,直接或間接地、明顯或隱蔽地對輿論客體產生的影響。這種影響表現為各種輿論對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
01.125 輿論質量 quality?of?public?opinion
輿論所表達的價值觀、具體觀點及情緒的理智程度。輿論的自在形態決定了它在總體上是一種理智與非理智的混合體。
01.126 潛輿論 latent?public?opinion
尚沒有公開化的輿論。包括兩種情形:沒有公開表達的信念、知覺,不易確切捕捉到的公眾情緒。
01.127 顯輿論 manifest?public?opinion
以各種公開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輿論?;蚺c流行同步,或為了自我表現,或服務于保護自身的目的。
01.128 行為輿論 behavioral?public?opinion
主要以穿戴特定服飾、靜坐、游行、展示標志物等行為方式表達的輿論。其中既有情緒的表達,也有公開的言語表述。
01.129 輿論場 public?opinion?field
若干相互刺激因素,從而能使許多人形成共同意見的時空環境。“場”是從物理學借用來的概念,指特定物質相互作用的空間。
01.130 輿論場三要素 three?elements?of?public?opinion?field
輿論場內形成輿論的三個同時存在的情境條件:同一空間人們的相鄰密度與交往頻率;空間的開放度;輿論客體的感染力或誘惑程度。這三要素程度越高,輿論在這一空間形成越快,并加速蔓延。
01.131 輿論環境 public?opinion?environment
一種能夠感覺到卻不甚清晰的、籠統的精神環境。這種環境是不同領域、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許多具體輿論的有機總體。
01.132 輿論生態 public?opinion?ecology
人們生活在其中的由各種輿論構建的精神環境。
01.133 輿論慣性 inertia?of?public?opinion
原有輿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某種形式的延續。這類輿論一般帶有傳統文化的因子。
01.134 輿論波 wave?of?public?opinion
具體事件引發的輿論同時向四周的波及式擴散。包括人們的意見波和社會行為波。這是一種社會范圍內向周邊的橫向傳播。
01.135 情緒性輿論 emotional?public?opinion
顯輿論在原始階段的表現形態。情緒通常較為含糊地表達公眾對輿論客體的態度,是一種對刺激情景估量的直覺反應,與人的本能和無意識有更多的聯系。
01.136 信息形態輿論 information?flow?as?public?opinion
人們規模化地找尋、相互轉發某方面訊息而構成的一種特殊的意見關注。
01.137 觀念形態輿論 trend?of?thought?as?public?opinion
直接以不同程度的贊同(同情)、反對(憎惡)等形式表現的輿論。
01.138 藝術形態輿論 artistic?pursuit?as?public?opinion
公眾以各種體裁的文學、音樂、舞蹈、繪畫等藝術審美形態表達的意見傾向。這類輿論所表達的傾向是間接的,但比信息形態的輿論更深刻地反映一個時期輿論的特征。
01.139 社會影響輿論四方格 matrix?of?social?influence?on?public?opinion
1995年由美國輿論學研究者普賴斯(V.Price)、奧沙甘(H.Oshagan)提出的一項關于輿論在歷史空間形成過程中諸影響因素相互關聯的圖式。該圖式涉及四方面交叉影響的因素:社會規范的直接影響、信息傳播的間接影響;人際間的直接影響、媒體對公眾的間接影響。
01.140 三種歷時引導輿論類型 three?types?of?diachronic?guidance?on?public?opinion
1950年美國社會學家理斯曼(D.Riesman)和他的兩位助手在其著作《孤獨的人群》里提出的一組關于外部因素影響輿論的假設,即傳統引導輿論類型、內在引導輿論類型和他人引導輿論類型。
01.141 傳統引導 traditional?guidance
又稱“火爐旁的媒介作用”。前現代社會通過講家史、神話、傳說、吟唱等形式傳播相對穩定的社會價值觀,以影響輿論的引導類型。
01.142 內在引導 internal?guidance
這是一種通過文字對人的思想,進而對輿論的影響,特別是印刷品——書。人通過讀書進行理解,不再受傳播者的直接控制,能夠建立一種新型的性格結構,培養接受與鑒賞能力,強化選擇能力。
01.143 他人引導 other’s?guidance
人們身外的媒體,包括各種互聯網傳播形態對輿論的引導。
01.144 區域性輿論 regional?public?opinion
一種輿論的空間劃分。由于歷史文化、自然環境、人種遺傳的原因,不同地區的公眾在種群個性、文化心理、行為特征、精神風貌、教養程度、趣味追求等方面存在差異,從而形成本區域特有的輿論特征。
01.145 輿論調查 public?opinion?survey
運用科學方法對公眾意見、社會輿情進行量化和質化的搜集、描述、分析、預測的各種調研活動。
01.146 輿情 public?opinion;public?sentiment
公眾情緒。19世紀末電報在中國出現后,一度比較集中使用該詞,基本等同于“輿論”。進入21世紀以來,在調控互聯網的政策下再度集中使用。主要指互聯網各種傳播形態里呈現的意見、情緒、傾向等有可能形成輿論的苗頭。
01.147 輿論陣地 public?opinion?battlefield
把發表意見的言論平臺視作各方勢力攻防戰場的一種認識。
01.148 社會協商對話制度 social?dialogue?system
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的一項旨在溝通社會各利益集團之間關系的民主制度。它的基本原則是發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優良傳統,提高領導機關活動的開放程度,“重大情況讓人民知道,重大問題經人民討論”。為此,要求新聞媒體增加政務和黨務活動的報道,及時、暢通、準確地做好下情上達、上情下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