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三顧茅廬
- 大漢謀主
- 云間射雕
- 4059字
- 2024-06-06 12:00:11
二世二年十一月。
秦軍轉守為攻,秦大將章邯率軍大舉出關,擊殺張楚軍大將周文于曹陽,周文軍被殲滅。
遂后,章邯軍東進解除滎陽之圍,張楚軍假王吳廣被殺,大將田臧、李歸戰死,圍困滎陽的張楚軍幾乎全部潰滅。
三十萬秦長城軍,由秦將王離率領,渡過黃河東進,入太原郡封鎖井陘關,兵威震懾邯鄲,趙將李良叛變,武臣趙國被覆滅,反秦形勢急轉直下。
二世二年十二月。
楚王陳勝被章邯擊敗,生死未卜,六國反秦活動陷入低潮。
沛縣。
一輛辒辌車緩緩行駛。
車上有窗,閉之則溫,開之則涼。
到達一座茅草莊子前,夏侯嬰收起策馬的鞭子,勒緊韁繩,待馬腳完全停駐,輕叩車門道:“沛公,到了!”
劉季、劉交、樊噲這才覺察到了地方,走下了車。
數九寒天,濃霧彌天罩地,放眼望去,全都是灰蒙蒙的。
近日養傷,劉季深感人生之艱難,就像那不息之長河,雖有東去大海之志,卻流程緩慢,征程多艱。
然而,江河水總有入海之時,而人生之志,卻常常難以實現,令人抱憾終身。
數月前,他從芒碭山回到沛縣,便奪取了沛縣,然后,就對附近郡縣展開攻勢。
連戰連捷,泗水郡的沛縣、戚縣,薛郡的薛縣、胡陵縣、方輿縣,盡皆被他攻下,秦泗水郡郡守更是被他生擒斬殺。
反秦大局不利,但他的形勢卻一片大好。
就在他雄心萬丈,準備繼續進攻亢父縣時,卻得到消息。
魏將周市來了。
方輿縣,胡陵縣投降了魏咎魏國。
而豐邑父老大多為原魏國大梁遷徙而來,如果胡陵反為魏,那么豐邑很可能遭遇重大變故。
豐邑,不僅是沛縣第二大都邑,還是他和豐邑出身將士的故鄉,家室都在豐邑,失去豐邑,等于失去了一半的立身之本,不容有失。
于是乎,他分兵兩路,由曹參率軍再攻胡陵縣、方輿縣,他則率軍南下,查看豐邑現狀。
不出所料,鎮守豐邑的雍齒率領豐邑父老降了魏國。
五縣之地,轉眼只有兩縣半。
他親與雍齒交涉,但剛被魏國封侯的雍齒一心為魏國守豐邑,大戰之后,沒有拿回失地不說,還身中流矢。
屋漏遭逢連夜雨,船遲偏遇打頭風,大局不利,后院失火,憂慮憤恨交心之下,劉季大病一場。
身心兩面,受到生來從未有過的打擊。
所幸,他大難不死,病體不久得到康復,曹參方面也傳來了好消息。
與魏軍多番論戰,胡陵、方輿兩縣,重新回到了掌控之中。
經此一事,劉季不僅經受了挫折的磨煉,更體會到人心的反復多變。
同時,他也意識到軍隊的不足之處。
那便是缺少一位能在大軍勝而后戰時,能穩定大后方的頂級謀士。
不然,今日勝,明日反,后日再戰,就是支鐵軍,也會被活活耗死。
所以,劉季便問諸縣賢士豪杰、怪才奇人,凡入軍者,無不許以重利。
但這些人與頂級謀士還是相距甚遠。
皇天不負有心人,真讓他打聽到一則奇聞,一位許姓女相師路過沛縣,曾見一儒生,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矣。”
多方尋覓,劉季找到了這里,然后備了重禮重金趕來。
可不曾想,首次求見時,這茅廬之主去了他處,歸期未定。
只能二次造訪。
劉季親自上前叩響了柴門。
莊子里的童子聽到動靜,就從中走了出來,拱手作揖道:“見過沛公。”
“先生今日可在莊內?”
劉季頷首問道。
目光越過柴門,望向院中的馬車,不知怎的,總覺得十分熟悉。
“回沛公,先生與人相約,出外閑游去了。”
“何處閑游?”
“不知。”
“不料我與先生的緣分如此淺薄,兩番不遇大賢,實在遺憾啊,待先生回,還請告訴劉季前來拜訪,以表殷勤之意。”
劉季從劉交、樊噲手中接過重禮、重金,先后遞送給童子,童子悉數收下。
樊噲面露不豫,抿嘴不言。
劉季轉身要走,余光再次瞥到那馬車,遙指詢問童子道:“敢問此車可為先生所乘?”
“非也。”
聽罷。
劉季回車。
劉交、樊噲影從。
“駕!”
夏侯嬰揚鞭打馬,車轂緩緩轉動。
車內。
樊噲不吐不快道:“這先生真是傲慢,人不在莊,卻讓童子一手收禮,一手收金,大哥,與其這樣下去,不如趁早散伙算了。”
重禮,重金。
兩者共花了十鎰金。
一鎰,是二十兩。
秦制,金為上幣,銅為下幣。
一兩金,約五百枚銅錢。
十鎰金,是為十萬枚銅錢。
拜謁一次,是十萬錢,拜謁兩次,就是二十萬錢。
他跟隨大哥起義,先后搜刮了五座縣衙,也才得了幾十萬錢。
先前的征戰,人吃馬嚼,已經花了不少,沛縣之中,總共不過三四十萬錢。
再拜謁幾次,不用魏軍、秦軍的攻伐,這沛縣里的軍隊就要餓死了。
劉邦沒有理會樊噲的抱怨,開啟車辌,望著漸行漸遠的茅廬,笑道:“先生在莊。”
此刻。
他終于想起那乘車架的主人了。
貴客乘車登門,茅廬之主焉有不在之禮?
不是不在,而是故意不見罷了。
“先生即在,為何不見吾等?”
“豎儒莫不是在消遣乃公?”
劉交、樊噲同時說道。
但言辭和神色卻大相徑庭,惶恐和憤怒在兩個人的臉上,形成了鮮明對比。
“或許是先生有別的考慮吧。”
劉邦的目光越發深邃,隱隱透露出期待之意。
頂級謀士,該是找到了!
三顧茅廬,又有何妨?
與此同時。
茅廬里。
被堆滿了寸長銀炭的兩個白云銅大火盆燒得紅彤彤的,與屋梁上吊下來的幾盞紅燈籠上下輝映,暖紅成一片。
可跪坐在案幾的老儒心情既不紅也不暖,沉默注視著對面面呈玉色,姿容清秀漂亮的少年。
厚厚門簾掀進來一陣寒風,童子將兩次的禮金放置到一起,而后就自退了去。
“濟安若無出世之心,又何以累番收受大禮?”
在任何時候,馬維說出來的話都透露著儒家君子的身份,向身前的少年問道。
《左傳》有云:“無功不受祿,有勞者受之。”
哪有收人禮金,卻又避而不見的道理?
“馬師,可是在為門生抱不平?”
魏嬴,字濟安,在奮筆疾書的同時,會心道。
以劉季對待儒生的態度,要是隨便就允諾出仕,以后反而更加麻煩。
越是輕易得到的東西,越是不會珍惜,劉季就是這般人。
“我德行淺薄,何曾有沛公為門生?”
馬維長長的眉毛不經意地抖動了一下。
當初豐邑書院內,只曾有過門生劉季,與沛公何干?
“也對。”
魏嬴停筆,抬首四目相對,笑道:“沛公從芒碭山回,做了兩件事,一,毀尸情敵,二,在馬師書院前尿注儒冠,馬師乃當世大儒,怎會教出如此不通斯文的性情流氓?”
昔日,劉季與沛縣令因呂家女結仇,數年間爭鋒相對,哪怕劉季放役徒落草芒碭山,沛縣令仍不放過,抓劉季妻兒入了獄。
因此,反秦浪潮掀起時,沛縣令響應起義,但在聞聽是劉季牽首后就反了悔。
劉季回到沛縣,一封帛書鼓動百姓殺掉了沛縣令,待入城后,就將情敵剉骨揚灰了。
而意氣風發的劉季,接下來所做的事,就是在沛縣書院前,摘下了儒生儒冠,尿了進去。
若非宿怨難平,絕不會如此。
馬維神色一黯,復雜道:“濟安是因沛公有辱斯文而猶豫出世?”
魏嬴點點頭,又搖搖頭。
“濟安大可放心,沛公文武雙全,仗義忠信,是難得的英雄。”
馬維似是憶起曾經,嘆息道:“不通斯文的人,是不會瞧不起儒生的,唯有儒生才會輕視儒生。”
魏嬴追問了一句,“馬師,楚考烈王二十三年,沛公為何沒有入仕?”
楚考烈王二十三年,劉季滿十七歲,戰國男子以十七歲成年,入仕為吏、征兵從軍,都是以此歲為界限。
依馬師所言,少年劉季或許不安分,但也向學友愛,識字讀書。
而楚國入仕選拔,僅兩個條件,一,讀寫會算,二,名師或縣邑推薦。
劉季俱有,那為什么會沒有入仕,而走上了游俠之路?
馬維一愣,僵在那里,良久道:“人年少時,總會為不可得之物而怒發沖冠,不顧一切。”
儒生高冠。
往事對錯已不可追,也就不愿意再提及。
“倘若沛公能為馬師執鞭隨鐙,不知能否一笑泯恩仇?”
魏嬴接道。
二世二年十月。
他如同莊周夢蝶般,夢到了自己成為了兩千多年后的人,在孤兒院長大,無病無災活到十五歲。
夢中的他,沒做過什么大善,也沒做過什么惡,平平無奇,只是普羅大眾的一員。
但有限的學習生涯中,那波瀾壯闊的共和國歷史,卻讓他魂牽夢繞。
醒來的他,難免心潮澎湃,想立刻做出一番大事業。
但那時的劉季,已經從芒碭山歸來,了卻心中宿怨,意念通達后,選出縣內優秀的人才和強兵,對鄰近郡縣發動了征戰。
缺人,少錢。
如此惡劣的開局,魏嬴思考數日,終究沒有選擇初戰就刨未來大漢帝國建立者的根。
世道艱難,秦軍、反秦軍相互碾軋,亂世之人,命比紙薄,無處可去的魏嬴,只能潛下心來做學問。
夢蝶之中的他,學歷不高,高屋建瓴的文章、經典他又不會,只好在最基礎的東西下手。
拼音、簡體字。
在魏嬴的筆下顯露于世。
字數多、比劃多、讀音多、難忍、難讀、難記、難寫、難用,“三多五難”的小篆簡化,能最大程度減少繁亂、降低學習難度。
與平均每字16.1筆畫的小篆繁字相比,簡化字平均每字10.3字,人能識記和認讀的效率提高了數倍。
再加上拼音的配合,直接能讓幼兒進行啟蒙。
如此,學問才能真正走入民間,而不為士族把控。
事關重大,而魏嬴人小言輕,必須要有大儒背書。
幸好。
沛縣有大儒馬維,當部分簡體字和拼音出現在眼前時,馬大儒立刻意識到這缺乏美感,但構字簡單明了文字的重大意義。
之后,魏嬴邀請馬維加入文字簡化,后者欣然同意,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仗著年輕,魏嬴不在乎多等幾年,等到大秦覆滅,大漢建立,太平盛世到來再出仕。
不過。
時也命也運也。
魏嬴閑暇之余,出游時遇到一位少女。
爾后,一道讖語就流傳開來。
恰好劉季遭遇大敗,求賢若渴,才有了這頻顧茅廬之舉。
但這些日子的心血,魏嬴不忍就此擱置,也就動了請馬維及其門下弟子進入軍伍授學的想法。
馬維默了一下,答道:“沛公一路披荊斬棘,勢必嫉惡如仇,過往之事,恐他難以放下,又何言執鞭隨鐙。”
“如果沛公如此?”
“愿笑彌爾。”
“君子一言?”
“駟馬難追!”
見馬維同意,魏嬴笑著抬起了右手,道:“咱們擊掌為誓?”
雙掌相擊。
馬維的思緒也從先前的事上脫離,審閱著案幾上魏嬴新書寫的簡體字,對照著注音,眉頭時而皺起,時而舒展。
可看到白色絲帛上一字時,沒有對照注音,就認出了字意,問道:“這是“馬”字?”
“是。”
“馬無四蹄,焉能行走?”
馬維爭論道。
若是旁字,缺少美感就缺少了,可牽扯己姓,就連大儒修養也不能免俗。
聞言,魏嬴寫了一個“牛”字,又寫了一個“羊”字,對道:“牛羊獨足,走到如今。”
小篆也好,簡字也罷,牛、羊皆是獨足,正與馬字對應。
四點,哪又一橫易寫?
馬維語滯,看著絲帛尾兩字,是數個字的組合,不禁看著注音,嘴中念念有詞。
忽然,臉色陡然一變,怪異道:“這個“魏”字當真是好啊。”
魏嬴自然也是滿臉笑容。
“和末尾的“昆”字在一起就更好了,日后,濟安有子,不妨以此為名。”
言罷。
魏嬴不由得笑容一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