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漢魅魔
- 大漢謀主
- 云間射雕
- 4079字
- 2024-06-21 00:05:00
二世二年正月。
陳勝部將秦嘉等人知曉陳勝下落不明以后,擁立楚國舊貴族景駒為新楚王,繼續復楚反秦的大業。
而景駒駐地,就在沛縣南面的鄰縣留縣。
楚國,實行宗族社政制度,王族主要分為三支,屈、景、昭,這三支公族輪流把持朝政。
而有此情景,則要追溯到楚國第十七代國君是楚武王,人稱為春秋三小霸之一。
楚武王在位長達五十年,在這五十年中,開疆擴土,煊赫一時,其有兩個嫡生子,長子為王,次子熊瑕被封到屈邑。
從此之后這一支后人也不隨舊制,王為羋姓熊氏,成為熊某,其余為羋姓,稱為羋某,熊瑕以封地為氏,屈氏。
屈氏因為三族最先建立的大家族,資歷最老。
楚國第二十六代國君是楚平王,在這里有一個人物耳熟能詳,那就是伍子胥,伍子胥家族本來是楚國官宦,可是楚平王任用小人錯殺伍子胥全家,只有伍子胥逃跑,后來伍子胥逃到吳國,被吳王闔閭重用,之后他引著吳國大軍攻破楚國國都,可惜殺父仇人楚平王已經去世,于是伍子胥掘墳鞭骨,將尸體鞭打三百下泄恨。
這時候楚平王大兒子子申成為楚國國王,率領楚軍擊敗吳國,可是他是庶子,不能為王,就主動將弟弟扶上王位,也就是楚昭王。
楚昭王為了報答這位兄長,就賜給了他很大一片封地,因為楚平王謚號為景平王,這一支改氏為景,以此為榮耀。
接著楚昭王來論,楚昭王死后,他其中一個庶子以昭為氏,昭氏家族由此建立。
三大公族皆來自楚國王室,相互競爭、相互制衡,在那公族林立的春秋戰國時期,勢力不斷壯大。
這也使得楚王的權力大大減弱,國力不能很好地集中。
雖然楚國曾經方圓五千里,帶甲百萬,最終卻因屈景昭三家的權力爭斗、屯田占地、貪度享樂導致楚國滅亡。
屈、景、昭三公族占據楚國大片封地,對封地之民施加重稅重賦,致使楚國之民整日耕種卻無糧可食。
誰能想象楚地年年豐收,卻路有餓莩,遍地尸骸的煉獄景象。
所以,凡楚地之民,恨屈、景、昭三公族者,多于恨秦之人。
劉季是經歷過楚國末期黑暗的,對屈、景、昭恨意綿綿至今,在聞聽秦嘉想私立景駒為新楚王后,果斷拒絕了秦嘉共立的邀請。
當然。
劉季拒絕擁立景駒不是孤例。
在張楚陳勝大敗以后,反秦勢力中田儋齊國最為強大,田儋開始以反秦盟主自居,積極干預其他反秦勢力軍政。
楚地、齊地相鄰,秦嘉私立景駒之時,自然不可能忘了田儋齊國,也派遣了使者邀請田儋。
但田儋卻表示,沒了張楚陳勝,還有他齊國田儋,你秦嘉未經齊國同意,擅自立王,這是吃了雄心豹子膽了?
就你景家在楚地的名聲,也有臉私立為王,哪怕是換個人呢,呸,惡心。
秦嘉很是“客氣”,當即派遣使者公孫慶前往齊國,言陳王勝是失蹤,生死未仆,又沒有確定真的死了,以傷人八百,自損一千的手段,指摘田儋自立為齊王,沒有經過楚國同意。
田儋滿頭問號,與其他反秦勢力不同,田儋從頭到尾不是張楚陳勝的臣下,也沒有得到陳勝的絲毫支持,你楚國揭竿起義是占據了首義,但和我田儋有什么關系?
我認你楚國,你楚國就是楚國,我不認你楚國,你楚國算什么東西?
張楚陳勝尚且如此,又何況是你景駒楚國?
使者公孫慶更是“客氣”,言楚為首義,為天下先,傾一地之力而抗秦,為天下父,哪怕陳王勝死,楚仍不失為六國舊地反秦先父,汝齊地竟連先父的話都不聽了。
田儋自幼喪父,公孫慶這先父一言,著實破防了田儋。
田儋當即命人烹了公孫慶。
要不是田儋堂弟田榮、田橫等人攔著,就要即刻發兵攻伐景駒了。
即便如此,田儋齊國、景駒楚國關系急遽惡化。
內失民心,外失助力,景駒稱王就徹底沒人承認了。
臉上、心里,都有些繃不住的景駒,決定給其他反秦勢力證明自身實力。
說是這樣說,但自家人知自家事,景駒、秦嘉都知道,柿子要挑軟的捏。
正好,就在景駒楚國都城留縣北邊的沛縣,兵力不多,距離又近,就成了景駒、秦嘉的目標。
近些時日,魏嬴派出的斥候連連回稟,留縣軍有異動。
不過。
留縣軍很混亂。
陳勝起義后,秦嘉和铚邑人董緤,符離縣人朱雞石等也紛紛率眾獨立起義,在郯縣包圍秦國的東海郡守慶。
陳勝派遣武平君畔想督統包圍郯縣城的這些軍隊,秦嘉不接受陳勝的命令,自立為大司馬。
并以“年少不知兵事”為由,鼓動軍吏不聽武平君畔的指揮,又假托陳王勝的命令將畔殺死。
之后秦嘉聽說陳王勝兵敗出走,立了景駒為楚王,自任上將軍,董緤、朱雞石、鄭布、丁疾、東陽甯君為將軍。
景駒楚國的軍隊,混合了各方勢力,似董緤、朱雞石、鄭布、丁疾、東陽甯君等人完全是聽調不聽宣。
景駒、秦嘉真正能指揮的部隊,其實只有秦嘉原來的麾下。
約三四千人。
靠著這點人,想打贏同等兵力,且占據守城之利的沛縣,景駒、秦嘉又不傻,自然知道不大可能。
況且,就是能拿下沛縣,兵力也會損失慘重,到時候,景駒楚國就不是景駒、秦嘉說的算了。
這些日子,景駒、秦嘉在和董緤等人來回拉扯,請求董緤等人一同進兵沛縣。
但事情是個輪回,原來沛縣中,投項派、投齊派橫行,留縣中,同樣如此。
只是,景駒使者公孫慶的作死之言,將田儋齊國得罪死了,投齊根本是個死,就紛紛轉了投項派。
現在的景駒楚國,都在等著項梁軍北上進軍抵達留縣,然后喜迎王師呢,對景駒、秦嘉的提議不置可否。
局面就此僵住了,景駒、秦嘉的部分軍隊,始終屯在留縣、沛縣交界的地方,不進,也不退。
那模樣,看著就難受。
劉季向來就瞧不起這樣的人,干脆就沒放在眼里,甚至動起了無視景駒、秦嘉攻打叛徒雍齒的念頭。
但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所以,魏嬴讓沛縣獨身去留縣說服景駒、秦嘉。
景、秦二人固然愚蠢怯懦無用,可日后項梁北上進軍,卻是沛縣外很好的緩沖。
景駒稱王,隨意稱呼就是,亂世之中,稱孤道寡的人多的是,誰先認真誰就輸了。
聽完魏嬴的話,劉季陷入了沉默,稱呼景駒這樣的人為王,自稱為臣下,這太傷自尊了。
幸好。
劉季不在乎尊嚴,輕松就克服了心理障礙,準備動身前往留縣。
帶著劉交、樊噲、夏侯嬰和幾名親衛就騎馬踏上了南下之路。
絲毫不拖泥帶水,魏嬴都為之嘆服,沛公,真勇啊。
對沛公這樣地位的人來說,這般出行,就等同單騎了。
單騎退景駒,這在任何時候都充滿個人魅力。
大漢魅魔,果然名不虛傳。
目睹沛公一行人揚鞭打馬消失在視野中,蕭何難掩擔心道:“濟安,沛公此行危險幾何?”
魏嬴認真想了想,搖搖頭道:“幾乎沒有。”
景駒、秦嘉,本質是欺軟怕硬、色厲內荏的人。
你硬他就軟,你軟他就硬,沛公打心底就瞧不上二人,即使見面也不會太好的態度,這反而會讓景、秦心懷忌憚,而不敢妄動。
如果退兵順利,以沛公的性子,估計在留縣還能作些幺蛾子出來。
沛公自身的危險幾乎沒有,魏嬴更擔心景駒、秦嘉有危險。
蕭何眼中擔憂盡消,點點頭道:“我聽說呂家又往沛縣運來了大量的錢糧,準備在進入軍營時邀買人心,濟安,你有什么想法?”
呂家底蘊深厚。
之前的人手、錢糧、武器、甲胄,根本沒有動搖呂家的根基。
趁著運武器、甲胄的間隙,呂家又從碭郡單父縣調運來了不少好東西。
令人心驚的錢、糧。
呂家幾乎是明牌宣告,要以錢、糧的方式對新軍上下進行滲透、拉攏。
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如若不加以干涉,時間一長,這新軍軍心究竟歸誰還說不定呢。
“盡管有蕭大人從中調度,我沛縣糧食依舊短缺,呂家愿意無私奉獻,我自是欣然接受,又怎么會有想法?”
魏嬴淡笑道。
隨著各樣新世紀軍隊訓練方法在新軍內展開,新軍將士的身體消耗達到恐怖的程度。
為了保持將士的體能,魏嬴又在原基礎上,增加了將士的餐量和餐數。
原先預計能消耗兩個月的糧食,還不到一個月就要見底了。
要不是茶葉賣點錢,蕭何又將之轉化為糧食,新軍馬上就要鬧糧荒了。
要是呂家能無私奉獻,喂養全軍,魏嬴做夢都能笑醒。
蕭何急了,道:“呂家狼子野心,濟安怎能沒有想法?”
“蕭大人,莫急,且看著吧。”
魏嬴賣了個關子,擺擺手后,沒有再繼續交談下去。
拖了這么久,知識入軍的事,也該提上日程了。
早在數日前,馬維就曾向魏嬴說過,入軍之后,不少儒家君子的想法都發生了改變。
不再認為士兵只是粗鄙武夫,而是一群純粹的漢子。
能將后背完全放心交給彼此的鐵血漢子,兄弟之情,尚不能如此,這群來自諸縣,素不相識的漢子們,卻能在這些日子朝夕相處中成為兄弟之上的存在。
這便是袍澤之誼。
入軍的教導員們不光想讓軍中將士知道袍澤之誼的存在,更要讓將士們懂的袍澤之誼的真諦。
這少不了知識的輔助。
簡體注音字教本,馬維已經編寫大概,不足之處,可以在授課中予以補充。
從前訓練量大、軍中糧食短缺,魏嬴不肯立即開啟授課。
現在,有呂家的鼎力支持,魏嬴自當不辜負呂家的“苦心”。
經過魏嬴、馬維的商議,授課之事,于呂家進入軍營當日夜開啟。
于是乎。
呂家人入軍當日。
軍中一日四餐餐量再次暴增三分之一,引起全軍上下的無數感激。
就在呂家人為反擊魏嬴成功,獲得軍心而激動不已,為之高興的夜里。
一日訓練疲憊不堪的將士們,沒有再如往常那樣進入夢鄉,而以連為單位,二十七個連連指導員對連中長官、士兵進行授課。
呂家人雖說不懂,但喜歡湊個熱鬧,在各個堂上亂竄。
然后,就被連指導員們所傳授的內容震驚了。
文字?
不同于小篆的文字?
魏嬴真是好大膽,敢公然傳授異于小篆的文字?
無知者無畏啊,當初秦始皇帝為了書同文揮舞的鐵拳,至今都讓人恐懼。
異端!
兩個字在呂家人心中崩現。
但秦廷都這副景象了,異不異端,其實不重要了。
相較于思想上的異端,那些拿著刀、劍砍向秦廷祖廟的現實異端,才是秦廷亟待解決的問題。
呂家人在感慨魏嬴大膽之余,也在為魏嬴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向武夫授以知識的行徑而震驚。
道德經有云:一曰慈、二曰儉、三不敢為天下先。
假如將陳勝揭竿起義反秦,為現實的敢為天下先,那魏嬴授以武夫新字,就是思想上的敢為天下先。
為諸子百家所難容也。
令呂家人不解的是,馬維這位儒家當世大儒為何也參與其中,積極向武夫傳授新字,難道就不在乎身前身后名嗎?
呂家人的“流竄課堂”行為,終于招來了連指導員們的不滿。
在初課拼音講授完畢后,連指導員們為將士們繼續講了堂別開生面的課。
呂家為何在軍中施錢、糧?
連指導員掰開了,揉碎了,給將士們講述了呂家的目的,而這還不算完,又講述了如何薅呂家羊毛。
只要一日軍心不歸呂家,呂家人就會施錢、糧一日,那么,只要將士們一直不歸心呂家人,就能一直得呂家錢、糧。
但要記住一點,獲得錢、糧的條件,是旅長魏嬴創造的,要時刻記住真正的恩人。
呂家人聽完,身體無不顫抖,頭也不回離開了。
特么的畜生啊!
畜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