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七、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以胃黏膜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為主要病理變化的慢性胃病,為臨床常見、多發病之一,其主要表現為慢性上腹部疼痛及消化不良等。

本病屬中醫學“胃脘痛”范疇,多為飲食失調、肝氣犯胃、脾胃虛弱等致使脾胃虛寒,升降失常,胃絡失養所為,當以健脾養胃、疏肝行氣為治。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的《胃脘痛(慢性胃炎)中醫診療方案(2017年版)》,可辨證進行中醫藥治療。

【中成藥內治法】

1.肝胃氣滯型:主要表現為胃脘脹痛,或伴脹滿不適,噯氣頻作,脅肋脹痛,胸悶不舒,癥狀因情緒因素誘發或加重,舌苔薄白,脈弦。當以疏肝理氣為治,可選用逍遙丸,或健胃片,或木香順氣丸,或枳術丸,或柴胡舒肝丸,或胃蘇顆粒,或氣滯胃痛顆粒,或四逆散,或樸實顆粒,或枳術寬中膠囊,或胃痛片等,口服。

2.肝胃郁熱型:主要表現為胃脘灼痛,嘈雜似饑,反酸,心煩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質紅,苔黃,脈弦或弦數。當以疏肝清熱為治,可選用正胃片,或三九胃泰顆粒,或左金丸,或加味左金丸,或丹梔逍遙丸,口服。

3.脾胃濕熱型:主要表現為胃脘悶痛或痞滿,食少納呆,惡心欲嘔,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或數。當以清熱化濕為治,可選用葛根芩連片,或黃芩片,或黃連膠囊,或三仁合劑,或青麟丸,或苦參膠囊,或苦膽草片,口服。

4.脾胃氣虛型:主要表現為胃脘隱痛或脹滿,餐后明顯,飲食不慎后易加重或發作,納呆食少,疲倦乏力,少氣懶言,四肢不溫,大便溏薄,舌質淡,或有齒印,苔薄白,脈沉弱。當以健脾益氣為治,可選用四君子丸,或六君子丸,或香砂六君子丸,或黃芪精顆粒(口服液),或腹痛水,或香砂養胃口服液,口服。

5.脾胃虛寒型:主要表現為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喜溫喜按,勞累或受涼后發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納呆食少,神疲倦怠,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弱。當以溫中健脾為治,可選用理中丸,或暖胃舒樂片,或小建中合劑(顆粒、膠囊、片)等,口服。

6.胃陰不足型:主要表現為胃脘灼熱疼痛,胃中嘈雜,似饑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結,舌紅少津,或有裂紋,苔少或無,脈細或數。當以養陰益胃為治,可選用參麥顆粒,或生脈飲,或養胃舒顆粒(膠囊),或二冬膏,口服。

7.瘀阻胃絡型:主要表現為胃脘疼痛,痛有定處,痛處拒按,面色晦暗,或有黑便,舌質暗紅或有瘀點、瘀斑,脈弦澀。當以活血通絡為治,可選用復方丹參片(顆粒、口服液),或三七丹參顆粒(片、膠囊),或云南白藥膠囊,或三七片,或元胡止痛片,或中華跌打丸,口服。

【中成藥外治法】

1.云南白藥粉劑:取云南白藥粉劑適量,用白酒調為稀糊狀,填于肚臍處,外用膠布固定,每日一換,并可時用熱水袋熱熨肚臍處,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鐘。適用于瘀阻胃絡型胃痛。

2.風油精:將本品數滴滴于肚臍處,外用傷濕止痛膏固定,并可時用熱水袋熱熨肚臍處,每日2~3次。適用于脾胃虛寒型胃痛。

3.速效救心丸:疼痛發作時,取本品5粒,研為細末,置于傷濕止痛膏中央,外貼肚臍或關元、氣海穴,每日一換,一般用藥5~20分鐘疼痛可止。適用于瘀阻胃絡型胃痛。

4.逍遙丸:取本品10粒,研細,清水適量調糊,外敷于肚臍處,放食鹽少許,再用黃豆大小艾粒施灸,酌灸3~6壯,隔日1次,使用1~3次。適用于肝胃氣滯型胃痛。

5.十香暖臍膏:外用。用生姜擦凈患處,取十香暖臍膏加溫軟化,貼于臍腹或疼痛處。適用于脾胃虛寒型胃痛。暖臍膏、阿魏化痞膏、附桂紫金膏、溫胃止痛膏、祛風膏、舒腹貼膏也可選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平县| 芒康县| 泽普县| 黄陵县| 新昌县| 炉霍县| 峨山| 怀宁县| 合山市| 曲水县| 沙河市| 泽州县| 金溪县| 怀远县| 瓦房店市| 宜兴市| 嘉善县| 招远市| 仁化县| 清丰县| 大悟县| 黄浦区| 新建县| 桓仁| 石嘴山市| 丹棱县| 屏山县| 怀远县| 伽师县| 汝城县| 乐清市| 鲜城| 油尖旺区| 民乐县| 滁州市| 凤山县| 营口市| 杂多县| 枝江市| 任丘市| 紫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