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濕證
濕證是指濕邪阻滯中焦,運化功能減弱,以脘腹滿悶、肢體困重、納食呆滯等為主要臨床特征的病證。本病多見于江南、沿海等潮濕地區,尤其是在夏令梅雨季節較為常見,因其導致身困食少,常明顯影響患者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中醫學認為,濕為長夏主氣,濕性重濁、黏滯,易阻礙氣機,損傷陽氣。盛夏貪涼飲冷,顧護失調,易致外濕侵襲。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失運,水濕易內生,因此本病當以健脾助運、芳香化濕為治,祛濕有助于運脾,運脾也有助于祛濕。
【中成藥內治法】
1.濕困脾胃型:主要表現為肢體困倦而重,或頭重如裹,胸悶腹脹,納食不香,口中黏膩無味,便溏,或有形寒,舌苔白膩,脈濡滑。當以芳香化濕為治,可選用藿香正氣類中成藥,或紫金錠等,口服。
2.濕熱中阻型:主要表現為脘痞悶似痛,納呆,大便不爽,口中苦而黏膩,渴不欲飲,四肢困重,或有身熱不揚,汗出而熱不退,舌苔黃膩,脈濡數。當以清熱化濕為治,可選用甘露消毒丸,或葛根芩連片,或黃芩片,或黃連膠囊,或三仁合劑等,口服。
3.脾虛濕滯型:主要表現為四肢困乏,脘腹痞悶,喜揉按,大便溏薄,神疲乏力,厭食油膩,舌苔薄膩或舌質胖淡。當以健脾化濕為治,可選用六君子丸,或四君子丸,或參苓白術丸,或香砂六君子丸等,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