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康復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郭海英 朱震主編
- 1529字
- 2024-06-12 18:29:20
三、中醫康復學的研究對象
中醫康復學是以研究功能障礙的預防和治療為主要目標的一門專門學科,因此所有不能發揮正常身體、心理和社會功能的患者均是中醫康復學的研究對象。
(一)急性傷病及術后患者
急性傷病患者及術后患者如骨折、脊髓損傷性截癱、燒燙傷、脫位、傷筋、截肢后、肌肉萎縮、骨質疏松癥等,大部分伴見人體功能障礙。因此,對于此類患者要早期介入康復治療。康復治療開始的時間,不應局限在功能障礙出現之后,而應在此之前,亦即在發病之前或在發病過程中就采取一定措施,以防止病殘的發生,或把病殘降到最低程度。因此,在急性傷病患者及術后患者中,不管功能障礙是否已經發生或尚未發生,只要存在導致功能障礙的可能性,就是中醫康復學的研究對象。
(二)各類殘疾者
隨著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疾病的病死率逐步降低,社會的不斷發展,使工傷事故和交通事故的發生率急劇上升,社會老年化進程的加快以及慢性疾病日益增多等因素,導致各類殘疾者人數逐漸增加,這部分人群是中醫康復治療的主要群體,包括肢體、器官和臟器等損害所引起的各類殘疾,如肢體殘疾、聽力語言殘疾、視力殘疾、精神殘疾、智力殘疾、臟器殘疾等。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及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到2010年末我國殘疾人總人數8502萬人,其中視力殘疾1263萬人,聽力殘疾2054萬人,言語殘疾130萬人,肢體殘疾2472萬人,智力殘疾568萬人,精神殘疾629萬人,多重殘疾1386萬人。我國兩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對比顯示,全國各類殘疾人口總量增加,殘疾人口比例上升,殘疾類別結構發生變動。在各類殘疾中,肢體殘疾、視力殘疾、精神殘疾和多重殘疾的比率增加,其中肢體殘疾和精神殘疾增加更為明顯,超過兩倍。因此,各類殘疾者均是中醫康復學的研究對象。
(三)部分慢性病患者
慢性病患者是指急性病后形成的遷延性病證及一些病程較長、纏綿不愈的病證伴有功能障礙者,如慢性腎炎、類風濕關節炎、胃下垂、肺結核、糖尿病、高血壓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此類慢性疾病病程較長,反復發作,遷延難愈。久之,常出現各部位功能障礙,隨著病情的反復發作和進一步發展,功能障礙逐漸加重。對于此類患者,既要控制原發病的繼續發展,以免對機體造成進一步的損害,又要防止和緩解原發病所致的功能障礙,此外還應預防原發病的再次發作。慢性病還包括惡性腫瘤,主要是惡性腫瘤得到基本治愈或控制,但存在身體功能障礙者。例如食管癌、胃癌、乳腺癌、肺癌、腦腫瘤等進行放射治療、化學藥物治療及手術后遺留臟腑組織功能障礙者。對正在進行抗腫瘤治療或病變仍在發展的患者可進行預防性、支持性康復醫療,對晚期患者可進行安慰性康復醫療。
(四)年老體弱者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面臨的嚴峻挑戰。近年來,我國老年人口比例不斷上升,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總人口為14.4億人,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1.9萬人,占18.70%;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3.5萬人,占13.50%。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4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63個百分點。除西藏外,其他30個省、市、自治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過7%,其中,12個省份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過14%,老年化程度嚴重。據WHO預測,到2050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超過總人口的35%,從而成為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高齡化、失能化呈發展態勢。老年病的患病率與老齡化呈正相關,年齡越大,患病率越高。其中高血壓病、腦卒中、惡性腫瘤、老年骨質疏松癥等疾病與年齡密切相關,嚴重威脅著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在機體衰老的過程中,人體器官的功能逐漸衰退,生活能力逐漸缺失,生存質量逐漸下降。中醫康復措施具有恢復正氣、延緩衰老、益壽延年的功效,能提高年老體弱者各組織器官的活力,增強抗病能力,改善其功能狀態和生活能力。
- 現代衛生化學(第3版)
- 醫學倫理學實踐(第2版)
-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全科醫生培訓規劃教材 全科醫學案例解析
- 中華影像醫學:中樞神經系統卷(第2版)
- 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內科學:腎臟內科分冊(第2版)
- 病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精神疾病專輯
- 康復護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醫學遺傳學
- 傷寒論選讀(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婦產科學(第4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臨床專升本)規劃教材)
- 生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OSAHS理論研究與臨床實踐
- 護理研究(第3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護理專升本)規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