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立春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
立春古律
【南宋】朱淑真
停杯不飲待春來,和氣先春動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餅,羅幡旋剪稱聯釵。
休論殘臘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諧。
從此對花并對景,盡拘風月入詩懷。
立春當日,水暖三分,立春十日,水內熱人。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也就是在太陽到達黃經315°的時候,具體的日期一般在公歷的每年2月3日至5日。
我國古代將立春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
立春是大自然的節氣變化,有許多值得注意的地方,《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記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中醫首推天人合一,正所謂“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此洞察天機之事,尤當銘記、深思。那么,關于春天,你思考了嗎?
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困是什么原因呢?
春應肝,逆之則傷肝,傷肝怎么辦?
春主運動升發,卻不主生發,“被發緩形,以使志生”成了難題,減肥、脫發該如何是好?
冬去春來,大部分的孩子都開學了,可有一些熊孩子坐不住,總想著離家出走去闖蕩江湖,仗劍天涯,雖說春天主升、主動,可真讓你們闖蕩江湖,你們知道要帶什么嗎,可別出去發熱、流血,敗興而歸,大俠葫蘆里的藥丸可不是糖果,那葫蘆里面究竟裝的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