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本專業書,可以做出多少期科普視頻?

“你們天天做科普節目,會不會沒得說呀?”

“選題內容會不會枯竭?”

經常會有專家老師這么問我。

我的回答是:重復說,顛來倒去說,變著花樣說。

做科普,千萬不要怕重復。

你想想,流行歌有多少“戀愛中的失戀而不得”這個主題,基本涵蓋了流行歌曲的半壁江山吧。為什么能有這么多這類歌曲?

因為能獲得更普遍的共鳴,畢竟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在新聞里我們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做科普也一樣,能引起普遍共鳴的知識是有限的。從觀眾的角度來看,聽一遍記不住,聽十遍能有印象,聽幾十遍可能才慢慢有些理解,你反思一下那些能被大眾普遍接受的觀點,哪個不是被媒體狂轟濫炸的結果。

從科普者的角度說,做科普要學會“新瓶裝舊酒”,不斷更新外包裝,但內核是完全相同的。抖音上有個醫生的賬號:“@心血管王醫生”。王醫生主要科普的點就是心梗與急救。你分析他的內容,同質化很嚴重,但從不同角度給了不同的解讀。比如同樣是心梗,有的視頻講故事,有的視頻講危害,有的視頻講預防,但內核是一樣的。

而如果你看看我們醫學節目每年的排播表,你會發現:春季講過敏,夏季講防暑,秋冬講補腎,春節講吃吃喝喝。乍一看,也似乎是循環在講,內容的重復性也很高。

這其實就是媒體的屬性,而媒體的這個屬性是由觀眾的反饋得來的。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環境里,探索未知自然是應該得到推崇,但人們的注意力更容易被自己熟悉的事物吸引,觀眾的眼睛也更容易注意到自己曾經看到過的事物。

很多合作過的專家學者會覺得這樣重復講科普會不會裹足不前,一直循環會讓觀眾疲倦然后流失,其實反而這樣,對科普者來說是有好處的。

第一,重復內容有益于建立科普者的人設和標簽。關于人設,后面我會專門來講,在這里大家應該明確,人設不是貶義詞,好的人設和標簽是有益于傳播的。比如我給別人介紹那個“心血管王醫生”,我就會說:那個老講猝死的心血管醫生。你看,講急救和猝死的大夫千千萬,一說猝死就想到了王醫生,這難道不是一種成功和認可嗎?

第二,重復的內容能讓科普者專注于講好自己這一領域的內容。科普者在準備內容時是很辛苦的,需要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準備素材上,除此之外,把素材變成演講內容和課程,這一過程又需要大量的時間。而專注在一小塊兒領域,能讓科普者在多次的講解中“淬煉”自己的科普作品,純熟是效果的基礎。這部分內容在練習的部分,我會著重講解。

所以,這時候我們再回顧一下開篇的這個問題:你覺得一本專業領域內的圖書,可以做多少期的科普呢?保守地說,做個100期沒問題,夸張點說,做個三五年也綽綽有余。因為好的科普需要把教科書的“干貨”重新“稀釋”,然后再用媒體的形式和語言表現出來。我記得當年做中醫節目,買過幾本中醫學生必讀的《中醫基礎理論》,將相關內容做進一步延伸和拓展,來來回回,選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像《黃帝內經》這種經典中的經典,基本上一句話甚至一個字,就是一期節目。

比如《黃帝內經》里講:“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我記得當年就把這四小句話拆解,每一小句就是一期完整節目,這就是經典的力量。具體我是怎么做的呢?核心思路就是我剛才提到的一個詞:稀釋。

那么,科普內容如何“稀釋”,用什么稀釋呢?我們接下來一起來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子王旗| 五常市| 江永县| 焉耆| 永嘉县| 武冈市| 含山县| 彭阳县| 嘉祥县| 普兰店市| 中山市| 银川市| 新绛县| 绥芬河市| 枣庄市| 竹溪县| 保山市| 旅游| 北宁市| 灵寿县| 诏安县| 石屏县| 长白| 吐鲁番市| 房山区| 吐鲁番市| 类乌齐县| 鲁甸县| 修武县| 扬中市| 河曲县| 庄河市| 保德县| 淳化县| 怀来县| 千阳县| 响水县| 田林县| 蚌埠市| 德钦县| 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