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老流氓和小流氓
- 1977:我的文藝人生
- 大桃小蘋果
- 2683字
- 2024-07-02 08:02:00
夏萌、付琦、史慧都不大信,尤其張國良,一口咬定,無圖無真相!
王洋也果斷,馬上決定,座談會轉移到小禮堂。
北影廠的片庫里有《海霞》的拷貝,總正文工團電影隊也把《405謀殺案》的拷貝還回來了。
對比著放,讓大家眼見為實。
王洋找了兩位最有經驗的放映員,叫他們專挑兩部電影有武海燕鏡頭的部分放,來回地地對比了兩次,所有人都折服了。
包括外聯辦和廣播事業局的領導。
太神奇了。
曾驊同志是用什么辦法,讓同一個演員,表演出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
《海霞》里,武海燕的表演,內地同志們覺得雖然僵硬,但還算正常。
南港電影代表團五人組卻覺得生硬、模版化,說不出來的尷尬。
再看《405謀殺案》,武海燕飾演的女警察海燕,平時面帶微笑,樂觀開朗,如同一朵陽光下綻放的玫瑰。
破案時,冷靜沉著。
在街上追趕兇犯,開車追逐,卡車上打斗,動作干盡利落,不僅打得驚心動魄,還讓人感受到一種凌厲如刀的美感。
最后一個鏡頭,她跟師傅并肩從朝陽中走出來,面帶微笑,仿佛身披五彩霞光的天使下凡。加上當時的劇情環境,居然讓人感受到葛命浪漫主義。
如果不是兩部電影里的主角相貌確實一樣,大家是萬萬不敢相信,這是同一個人。
夏萌迫不及待地問道:“曾驊同志,你是怎么做到的?”
曾驊毫不怯場,巴拉巴拉地聊了起來,“先找到武海燕同志的優點,再想著如何揚長避短,把她的優點盡可能地與劇情融合,通過一些小手段,或者微調劇情和鏡頭,讓她的優點和電影的氣質,兩者融合在一起。
不過每個演員都有自己優點,肯定也有自己的缺點,她適不適合這部電影,必須看她跟這部電影的氣質相符合。比如我在上影廠的另一部電影《好事多磨》,武海燕同志肯定不適合拍...”
武海燕目光一閃,刷地瞥向曾驊的側面。
大家對曾驊是心服口服。
張國良盯著他,突然說道:“小子,你要是做導演,我們恐怕沒飯吃了。”
那不一定,歷史題材電影,以及青澀片,我肯定拍不過你。
大家都當張國良開玩笑。
鮑放咳嗽兩聲,沙啞著嗓子又開口了,“不瞞大家說,這幾年,我們在南港電影市場是節節敗退。
拍出來的電影,票房一敗涂地,慘不忍睹。投到白日總會那邊去的電影人士,越來越多。
可以理解,電影從業者都是要吃飯的,要養家糊口。我們的電影不賺錢,那邊的電影賺錢,肯定是愿意跟那邊走。”
五人組的神情都有些落寞和低沉。
其他眾人面露嚴肅。
“我們憂心忡忡,再這樣下去,我們就會失去南港這塊文化陣地。失去這塊文化陣地,除了把南港四百萬市場拱手相送外,還會失去對東南亞華人華僑的統戰窗口啊!”
鮑放長舒一口氣,“在我們最焦慮時,聽到國內傳來好消息,看到春生同志的詩歌,又恢復了信心。
這次北上,就是想跟家里好好商量,如何繼續戰斗下去,堅守住南港電影和文化陣地。”
他目光一掃,精光十足,真得跟掃地僧神似。
“我們初步商量出幾個辦法。第一是利用國內市場,我聽說《405謀殺案》在國內的票房超過一個億。
真是不可思議啊,這么巨大的市場,可以讓南港所有電影公司發狂。只是這事很有難度...”
王洋、王維民和曾驊對視一眼,不用說,中影發行公司,他們不愿意跟南港電影公司分票房。
因為他們名下的各地電影院,尤其地縣鎮的電影院,他們自己都收不上錢來,票房只能大概統計個數字,大部分票房收入沉淀在下面。
能收到票房的電影院,也只集中在省會城市和北都、上滬、崇慶、黃海等大城市。可是他們負擔也重,上百萬職工要發工資,要發福利;數萬個電影院需要維護...
上千支深入農村的電影放映隊,也很難收到錢,全靠撥款補貼;各電影制片廠拍攝的電影,只要立項的,中影發行公司都得給七十萬元吃下。
這些影片如《405謀殺案》的爆款極少,部分是不賠也不賺,大部分都是撲街,七十萬完全是虧本,算是給電影廠的補貼...
在座的除了南港的同志,都知道原因,也知道想改,無比地艱難,于是保持著沉默。
鮑放繼續說道:“中影發行公司那邊,還需要再跟他們談。我們可以繼續第二個計劃,跟內地合拍電影。
利用內地壯麗的山河美景,以及電影資源,拍出好看的電影,在南港上映,輸出到東南亞和曰本去。
以前還沒有多少信心,但是看了《405謀殺案》這樣的電影,見識到曾驊、王維民等同行的才華后,我們更有信心。”
廣播事業局的領導馬上接腔了,“這個思路好,我們非常支持,我們可以動員北影廠、上影廠,以及地方正府,要什么給什么...”
是啊,要人給人,要錢也給人,一句話,除了錢,什么都好說。
你們大力支持,因為這樣能賺外匯。
現在國家極缺外匯,轉向經濟建設,需要大量的外匯去購買機器設備。
外匯為王!
歷史上南港電影左派這些人,八十年代初跟內地合拍了幾部好電影。
但是動作太慢了,折騰了好幾年才拍出《少林寺》這樣一部大賣片。
人家直接用數量淹了你。
你一部電影的票房頂別人十部,可只能用這么多演員和工作人員,而且他們也分不到多少錢。
人家一部賺一些,一年拍一百部,嘩嘩地賺錢,養的演員和工作人員也多,大家都跟著賺錢。
大家都不傻,當然知道怎么選了。
沒多久,人全跑那邊去了,愿意冒被封殺、吃不上飯的風險拍左派電影的人越來越少了。
最后一曲涼涼,散伙。
鮑放、付琦等南港代表講完,廣播事業局的領導又在講,人人都激情滿滿,十分有信心。
曾驊就長了個耳朵,只聽不說。
因為他比誰知道,這事成不了,都是他們美好的幻想而已。
自己上?
開玩笑!
自己再有才華,南港電影圈的人,包括左派,都不會讓自己主導一部電影,頂多讓自己參與其中,賺點小錢。
自己不主導,還按照他們的套路,還是一樣的下場,只是跟歷史相比,會多一個叫曾驊的撲街。
自己投資拍電影,完全主導?
想想自己存折里三千元的積蓄,曾驊表示,我只是聽聽,不想說話。
座談會結束時,張國良一把拉住曾驊,把他拉到一邊。
“你怎么知道我叫李瀚翔?”
“我華清大學有個同學是廣城的,他有親戚在南港,曾經去那里探過親,帶回來過幾本南港電影雜志,有你給新電影做宣傳的訪談照片,叫什么來著,對,叫《捉奸趣事》。
李同志,你怎么能拍這樣的片子!你應該多拍些脫離低級趣味的電影,造福人民群眾。”
李瀚翔盯著曾驊,一臉的氣急敗壞:“那你為什么用法語跟夏萌說,她身邊坐著的李瀚翔先生,是一位專拍澀青片的老流氓!”
“你都拍那樣的片子了,還不叫流氓?要是在內地,你早就把縫紉機踩冒煙了!”
李瀚翔突然笑了,一把攬過曾驊的肩膀,“你小子,屬于肚子里特別有才華,有游戲人間的氣質。我相信,以后我們肯定有合作機會的。”
曾驊瞥了他一眼,“不要想著讓我給你寫那樣電影的劇本啊!”
李瀚翔嘿嘿一笑,真的像個老流氓,攬著曾驊的肩膀更緊了,“阿驊,下次去南港交流訪問,我帶你去看那樣的電影啊,比我拍得還精彩的那種。”
曾驊眼睛一亮,抿著嘴巴不作聲,眉毛挑啊挑。
李瀚翔笑得更開心了。
注一:據記載,李瀚翔78/79年有悄悄北上尋親,據說是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