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曾驊?好熟的名字。
- 1977:我的文藝人生
- 大桃小蘋果
- 2406字
- 2024-06-08 08:16:00
1978年4月中的一天。
北影廠區,丘世中邁著小嘍啰的步子,走在林蔭大道上,一路上不停地點頭,全是熟人。
“阿中來了,來找你弟?”
“是啊,王姐,忙著呢?!?
“小丘來了,來找你師傅?”
“是啊,來學習學習。張導演忙著呢?!?
丘世中身后跟著一人。
長相特老,猛一看還以為丘世中的二大爺從鄉下來了。
很樸實,探頭探腦,東看西看,跟剛進城的農民一樣。
他開口就是濃濃的雍西口音,“阿中,你在北影廠認識不少人啊?!?
丘世中咧開嘴笑道了:“還好了,還好。”
“阿中,這次多虧了你,額才有機會跟組學習?!?
“客氣了,額在雍西下放了四年,額們是鄉黨,有啥客氣的!走,我們先去參加劇組會議?!?
走到辦公樓第二會議室,里面坐滿了人,丘世中點頭哈腰地進去,帶著鄉黨來到李振生面前。
“師傅,這是我同學,雍西張益牧。這是北影廠攝影師李振生李老師?!?
“李老師你好?!?
“哦,好,好?!崩钫裆蛄恐鴱堃婺?,你年紀跟我差不多啊,“你倆先找地方坐?!?
“師傅,會議還沒開始吧。”
“還沒呢,領導還沒來呢?!?
“師傅,那我們先找地方坐了?!?
“好。”
丘世中帶著張益牧來到曾驊旁。
“驊子,”
曾驊聞聲轉過頭來,猛地看到熟人,這不是張國師嗎!
哦,這個時候長得也不顯年輕。
“張益牧,雍西鄉黨,這次我倆一起來跟組學習。曾驊,春生,我弟,《喜盈門》的編劇,也是《瞧這一家子》的編劇?!?
張益牧熱情地伸出雙手,緊緊地握著曾驊的手,“曾編劇,久仰大名,你寫的那部《瞧這一家子》真是太好看了,額整整看了三遍?!?
看著張益牧對自己一臉崇拜的樣子,曾驊有點恍惚。
張益牧,張國師啊,居然崇拜我!
我這個虛榮心啊,得到極大的滿足。
曾驊笑了笑,握著張益牧的手使勁地晃了晃,“藝牧同志,機會難得,跟著李老師好好學習。”
“機會確實難得,一定好好學習!”張益牧像是在跟組織做保證似的。
過了一會,王維民帶著兩位廠領導趕到,會議開始。
《喜盈門》這部戲的演員挑選,曾驊沒有插手,由著王維民和劇務主任來,甚至沒有跟劇組去實地拍攝。
農村家庭倫理片,選定的是河北涿州地區某縣某公社某大隊,條件肯定沒有在北影廠招待所舒服。
曾驊果斷地以需要學習為由,留在北都。
廠領導知道他現在是一名光榮的大學生,既然劇本完善了,劇組前期工作也都溝通好了,很爽快地同意了。
又上了一周課,曾驊后悔了,后悔選報了這個專業。
前世他就是某211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的,當了幾年程序員,趁著短視頻風頭,一頭扎進去,吃到了紅利。
現在來到七十年代末考大學,他想著報個計算機專業,方便劃水。
只是曾驊千算萬算,漏算了計算機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
此時華清大學作為中國最好的理工大學之一,它的計算機專業課本,還停留在六十年代。
看著那些遠古的課本,曾驊都要瘋了。
蒼天啊,居然還有一本《紙孔打碼編程技術》!
你怎么不叫我手搓一部286出來呢!
幸好華清大學也知道本校的計算機技術完全跟不上時代,一邊組織教授老師去國外學習,吸取最新的計算機知識,重新編寫課本教材;一邊讓新入學的77級新生,集中學習《微積分》、《離散數學》、《線性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基礎數學知識。
數學學起來更枯燥無味!
蒼天啊,我到底是做了什么孽,還要再吃這么一茬苦!
說實話,曾驊報考計算機專業還有另外一種想法。
賣文賺錢,在八十年代很好使,來錢快,還沒有風險,關鍵還能名利雙收。
到九十年代就不行了,因為賺錢的門路猛地多起來,賣文賺錢沒有那么顯眼。
與此同時世界電影市場,會被《侏羅紀公園》為首的豪萊塢大片,迅速占領。
在這一過程中,計算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曾驊想好了,八十年代賣文賺錢,順便努力成為一名光榮的導演,制片人,名利雙收。
等到九十年代,擁有計算機技術的自己可退可進。
要是影視界混不下去了,就改行,投身到互聯網行業去,站在風口上,讓它把自己高高地吹起。
都是賺錢,干什么不是干!
葛敏工作不分貴賤高低!
這天是六月份的一個周末,曾驊騎著丘世中的鳳凰自行車,直奔《詩歌》雜志社。
熟門熟路來到王向東的辦公室,站在門口,曾驊敲了敲敞開的門。
“王哥,忙著呢!”
王向東一抬頭,看見是這貨,又伏下身繼續審閱稿子。
沒有詩歌靈感的詩人,廢物一個,毫無利用價值,連茶水都不想給他倒。
王向東重新低頭審稿,“茶杯、茶葉、開水瓶在那里,你都知道,自己泡茶去?!?
曾驊搖著頭,拎著開水瓶給自己泡了杯熱茶。
“唉,自從沒給你們雜志社投稿后,這待遇是越來越差,現在都需要自己來泡茶了?!?
“少廢話,又有什么事?”王向東把筆往稿子上一放,抬起頭問道。
“王哥,上回跟你說過,我最近在寫一部小說?,F在初稿終于寫好了,想請你給看看?!?
“我是寫詩歌的?!?
“你是雜志社編輯。”
王向東無言以對。
“好吧,給我看看?!?
曾驊從黃書包里掏出一疊裝訂好的稿紙,遞給王向東。
“很厚實啊,有多少字?”
“大概十六萬字?!?
“行,我先看看,你回去吧。過兩天再來。”
“好。”
曾驊喝了一口熱茶。
靠,好燙,算了,不喝了,自己終究在《詩歌》雜志社再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了。
第二天一上午,王向東頂著一雙烏黑的黑眼圈,轉公交車來到華清大學。
電子工程系在哪里???
王向東暈菜了,華清大學這么大啊,出乎他的預料!
林蔭路上走過幾個人,高談闊論,其中一人無意瞥了一眼,看到了王向東,驚喜地叫出聲來。
“王編輯!”
一個竄步,跑到了王向東跟前。
正是華清文學社那位像徐表哥的男同學。
王向東一時沒反應過來,“你是?”
“我叫鐘立文,筆名立人,我給《詩歌》雜志社投過稿,去年九月刊,登在第三十六頁,詩歌名字叫《我愿做一根小草》。
我去雜志社投稿,還有去領稿費時,見過你兩回。”
王向東記憶里有點印象,伸出手跟鐘立文握了握,“小鐘同志,你知道電子工程系怎么走嗎?”
“知道啊,王編輯,你順著這條路,往前走,看到有個渾天儀,向左走,看到一棟屋頂上有紅星的樓房,就是電子工程系。
王編輯,你要找人嗎?”
“我要找電子工程系計算機7班的曾驊。謝謝你小鐘同志,我還有事,先走了?!?
電子工程系計算機7班的曾驊?
鐘立文愣了一下,這名字好熟啊,是誰啊,一時沒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