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我這人只會寫不會講
- 1977:我的文藝人生
- 大桃小蘋果
- 2283字
- 2024-06-04 18:05:00
八月四號,國家召開了科學與教育工作者座談會,D小平主持。會議上,與會人員強烈要求恢復(fù)高考。
教育部以來不及準備為由,加以反對。
D小平支持與會人員的意見,要求教育部把上報中樣的文件追回來。
從八月中旬到九月中旬,教育部召開高校招生會議,產(chǎn)生了激烈爭論。最后D小平力主廢除此前的推薦上大學,恢復(fù)高考。
教育部開始緊張地做準備,轉(zhuǎn)彎大調(diào)頭。
雖然還沒有正式宣布,但是皇城根下,消息最靈通,很多人都知道,今年12月中旬會恢復(fù)高考。因為時間緊迫,不再像十年前全國統(tǒng)一命題,改由各省市分別組織命題。
但是各種小道消息紛紛揚揚。
有的說高考取消,還是按照以前的推薦上大學。
還有的說高考今年來不及,明年再統(tǒng)一舉行...
這些跟曾驊沒有關(guān)系,他比教育部的還要篤定,今年肯定要高考。
時間很快來到十月。
國慶節(jié)后,《瞧這一家子》拍攝完成,劇組大部分人解散,只留下導(dǎo)演王維民、攝影李振生以及錄音師、剪輯等少數(shù)工作人員,等膠片沖洗出來,進行剪輯。
曾驊也收心了,老老實實地投入到緊張的復(fù)習中。
這天上午,王維民走進文學編劇組的辦公室,大大咧咧地說道:“小曾,還有小楊,走了,到小劇場看毛片去?!?
曾驊嚇得一哆嗦。
太明目張膽了!
不過在北影廠泡了幾個月,曾驊知道,毛片在這個時候的叫法,跟十幾年后完全不一樣。
現(xiàn)在指的是剛剪輯出來的初版電影,聽說是跟南港過來交流的同志們學的。
十幾年后,另一種含義的叫法,好像也是從那邊傳過來的。
南港啊,你真是什么往我們內(nèi)地傳啊。
小劇場可以坐一百多號人,今天就坐的除了全體劇組成員,還有王洋等廠領(lǐng)導(dǎo)。
算是一次初步審查。
“好了,好了,領(lǐng)導(dǎo)們都到齊了,同志們也都到齊了。大家開始了,有什么意見請記錄下來。放完后我們接著進行一場討論會,大家暢所欲言,有什么意見都可以提。
但是在放映時,請保持安靜?!?
王維民說完,看到?jīng)]有什么意見,轉(zhuǎn)頭對放映室說道。
“汪師傅,開始吧?!?
“好!”
小劇場的燈暗了,一道光從放映室投出來,映在正前面的屏幕上。
1,2,3,幾個數(shù)字閃過,沒有曾驊熟悉的北影廠圖標,刷地就是北都市區(qū)的鏡頭。
圖標、片頭、片尾等鏡頭和字幕在后期再加,現(xiàn)在主要看影片內(nèi)容。
老胡穿著一件輕薄的襯衣,里面是白背心,沿著林蔭路走著。
一路上跟熟人打著招呼。
路邊有人在鍛煉身體。
那個雙手轉(zhuǎn)單杠,跟個陀螺似的;這個在雙杠上來回翻飛,如同穿花蝴蝶。
奇人異士輩出,都是從團結(jié)湖宿舍區(qū),幾個廠子里選出來的群眾演員。
只管頓飯,沒有任何報酬。
就這還搶著報名,爭著表演才藝,搞得跟幾十年后的真人秀海選現(xiàn)場一樣。
走進家門,開始曾驊指點的那段劇情。
小劇場里開始爆出笑聲,彼此起伏,不到三分鐘的一段戲,笑了五次,基本上半分鐘一個笑點,十分密集。
接著是小胡坐公交車。
車太擠了,有人拼命地擠下車,結(jié)果人下來了,包沒下來。
然后一路上在公交車后面追。
售票員坐在窗戶旁邊,只顧著磕瓜子,根本不理在后面追趕的乘客。
等乘客上氣不接下氣地追到下一場公交站臺,臉上貼滿了瓜子殼。
爆笑!
巴拉巴拉,很有意義。
嘉奇,也就是小胡趕到公園,與朋友大阮及其女友張嵐會合,準備劃船,結(jié)識了張嵐的同事,新華書店營業(yè)員小紅。
一見鐘情。
老胡經(jīng)廠領(lǐng)導(dǎo)齊書記批評幫助,礙于情面,表示支持技術(shù)革新,但苦于知識缺乏,只好到新華書店購買有關(guān)的技術(shù)書籍。
老胡在書店遇上的營業(yè)員,正好是大阮的女友張嵐。
劉曉晴飾演的張嵐對他態(tài)度生硬,恪守嚴禁無故毆打顧客群眾的原則,兩人只是爆發(fā)了激烈的爭吵。
爆笑。
丘盛華飾演的小紅趕忙勸解,并主動表示找到書后給老胡送去。
不久新華書店要排練節(jié)目,小紅邀小胡去指導(dǎo),由于他的功底差導(dǎo)致洋相百出。
爆笑。
小紅不但不譏笑小胡,還鼓勵他努力學習,更增加了他對小紅的愛慕之情。
小胡請老胡去看自己的首場演出,老胡想借此機會去看看兒子的女友。
不料小紅臨時有事,把票子給了張嵐,又鬧了一場誤會,老胡氣得非要兒子與女友分手。
爆笑。
國慶節(jié)前夕,嘉英和郁林一起開發(fā)的光電探緯儀試驗成功,兩人舉行婚禮。
小紅和張嵐也來慶賀,老胡再次把張嵐當成兒子的女友,吹胡子瞪眼。
爆笑。
直到大阮到來,老胡才弄清真相,給婚禮增添了意味別致的笑料和甜蜜。
完美結(jié)局。
小劇場一片掌聲。
張錦玲、程沛斯、丘盛華、劉曉晴、汪小海等演員拼命地鼓掌,眼睛里能看到淚花。
這是我們的作品啊,怎么越看越好看??!
看完后,王洋和幾位廠領(lǐng)導(dǎo)短暫地交換了意見,然后開始開會。
會場肅然,寂靜無聲,氣氛凝重。
王洋開口道:“D小平同志在科技工作者座談會上講過。十一屆D代會,中樣正式提出,要全面推動全國人民正治、文化生活的正?;?。
什么是正常化,我覺得這部電影體現(xiàn)出來的生活,這就是正?; ?
王洋的講話算是一錘定音,小劇場的氣氛頓時輕松了。
其余人的發(fā)言,大部分上遵循這條線,只是指出了一些小毛病,提出一些無關(guān)大雅的意見。
但還是有部分人上綱上線,提出了尖銳的批評。
“我看大家都踴躍發(fā)言,編劇小曾怎么不說話啊。你能寫得出這么好的劇本來,說明你一肚子的文采,怎么不說一說?”
王洋點名,曾驊只好站起,向大家點點頭。
“我這人會寫,但是不會說...”
王維民在一旁撇了撇嘴。
你還不會說,上次你一人一張嘴就把八位評審全挑翻了。
“但是王廠長剛才的一番話,讓我激動不已,一肚子話想說。有人曾經(jīng)問過我,小曾,你怎么會寫出整部電影都是笑呵呵的電影?一點都不嚴肅。
在拍攝過程,我曾經(jīng)向王維民導(dǎo)演建議,多拍陽光明媚的鏡頭。當時有人問我,為什么???
現(xiàn)在的中國,是時代的春天。陽光明媚,祖國大地上充滿了歡聲笑語!這就是我創(chuàng)作的唯一想法。”
小劇場寂靜了十幾秒鐘,王洋率先鼓掌,其余人拼命地鼓掌。
講得太好了!
楊曉升撇了撇嘴,你這貨還說自己只會寫不會說?
你嘴巴子比筆桿子還要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