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晉派電影流變研究
- 劉子琪
- 835字
- 2024-05-30 14:24:32
第一章 當代晉派電影的傳承發展
電影與文學之間有無關系?答案早已不言而喻。無數中外影人的藝術實踐,佐證著文學給予電影的無限滋養。山西古來便有著文學創作的溫床,曾涌現出荀子這樣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又不乏鮑照、白居易、王維、柳宗元、溫庭筠、王昌齡、王之渙、元好問等中國古代詩壇赫赫有名的詩人,還在文學體裁的革故鼎新中,培養出關漢卿、白樸、鄭光祖、羅貫中等劇作大家。被譽為擁有“中國古代文壇半壁江山”的三晉大地,以源源不斷的人才輸送,創造出熠熠生輝的文學佳作。這片充滿了活躍的文學創造力與文化氛圍的土地,在數代先鋒文人努力下,引領著古代中國文學創作的潮流,也滋養了山西近現代、當代文學的創作。
進入現代以來,山西地區較早出現了電影放映和攝制活動,并在創作層面很快擺脫了好萊塢電影的娛樂化影響,以獨立自主的民族化思考,進行了一系列電影創作。這些作品不僅成為晉派電影早期創作的寶貴財富,更為當代晉派電影的創作理念、人才培養等奠定了基調。值得肯定的是,早期晉派影人審時度勢、開放進取的創作態度,令晉派電影充滿了包容之態。于是在當代晉派電影的創作高潮中,我們可以看到晉派文學的活躍。從對如趙樹理等“山藥蛋派”作家文學作品的電影改編,到孫謙、馬烽等一大批文學家們,為了響應生產建設、特別是意識形態宣傳的需要,“改行”進行電影文學創作,以上種種皆為山西乃至新中國電影藝術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劇本創作力量,也無形中為晉派電影孕育出了積極的創作氛圍。新時期以來,老一輩“山藥蛋派”創作者們漸入遲暮,晉派文學也在歲月的變遷中經歷了創作者的“更新換代”,開拓出更加多樣的創作類型的同時,也見證了晉派電影日漸獨立、堅定的發展步伐。但無論時光如何荏苒,晉派電影始終受益于晉派文學的照拂,并在故事文本方面被厚重的文學無限拔高。于文學與藝術的交相輝映中,創作者們把對生活的情感、對現實的觀照、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生命的思考全部傾注于這片土地,七十多年間不斷刷新著屬于自己的高峰,探尋著晉派電影藝術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