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理解與適用
- 劉鑫等編著
- 2948字
- 2024-06-06 12:28:21
三、醫師的職業精神
(一)醫師的職業精神概述
最早從事醫師這個行業的,是一些充滿智慧、甘于奉獻、心系病患的人,醫師的職業精神幾乎伴隨著醫師這個職業一起產生。早在公元前400年,古希臘醫學先驅就提出了希波克拉底誓言,成為最早的醫師職業精神宣言書。醫師職業的后來繼承者在此基礎上不斷提煉、升華,并結合社會發展而賦予了其新的內容。1948年,世界醫協大會(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WMA)對希波克拉底誓言加以修改,并將其定名為《日內瓦宣言》(Declaration of Geneva),現代意義上的醫師職業精神就體現在其中。
2002年由美國內科基金會、ACP基金和歐洲內科醫學聯盟共同發起和倡議的《新世紀的醫師職業精神——醫師宣言》(Medical Professionalism in the New Millennium:A Physician Charter)更是把醫師的職業精神具體反映在國際認可的文件中。[17]其中的3項基本原則和10條職業責任則構成了現代醫學職業精神的主要內容。中國醫師協會于2005年正式簽署該宣言,加入推行該宣言的行列。[18]至此,我國的現代醫師職業精神走向成熟。但這只是醫師行業組織開展的活動,尚未得到相關部門的正式認可,也沒有出現在規范性文件之中。
(二)對醫師的職業精神的理解

1.關鍵詞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沒有人,就沒有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醫學為維系人的生命健康而產生,依賴于人,服務于人,造福于人,成就于人。在醫療界一直有“患者是上帝”“人文關懷”“人性化服務”“以患者為中心開展醫療服務”等理念。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多次重申“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2020年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調研指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指出,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19]2020年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精辟概括并深刻闡釋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20]在對醫師職業精神的闡述中,表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醫師職業的根本,是醫師開展醫療活動的目標。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涉及醫療衛生的場合有相關表述,如2016年8月19日首屆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21]
2.條文含義
醫師的職業精神與醫師職業密切相關,與醫療技術能實現的功能密切相關,更與一個國家和社會的具體情況密切相關。當代中國醫師的職業精神,既要體現醫學的目標和任務,也要體現新中國的國家性質,更要體現當前的國情、民情。概括、總結中國醫師的職業精神,要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體現人民當家作主;要明確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因此,當代中國醫師的職業精神,應當圍繞人民、圍繞改革開放、圍繞社會可持續發展這樣的大目標、大背景來做文章。
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為人民謀幸福就是中國共產黨的目標和任務。在取得全國解放的勝利之后,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更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新目標。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的改革開放,發展生產、改善生活、提高人民生命質量的目標就沒有動搖過。當前,我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物質的豐富程度得到了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而提升健康指標、延續生命也變成了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內容。圍繞這一目標,近年來,在改善環境、提升衛生質量、加強健康保障等方面做了更多的工作,也取得了更大的成效。但是,這只是階段性成果,這項工作還必須繼續推進,為此,必須從立法層面對此予以保障。《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對醫師職業精神作出了概括。[22]本次《醫師法》重申了該內容,并賦予了新內容、新要求。在醫師職業精神4句經典之基礎上,進一步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遵守行業規范,恪守職業道德,提高執業水平,履行防病治病、保護人民健康的神圣職責”進行補充,使得醫師職業精神的目標、任務,執業要求更為凸顯,更有利于醫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落實。
3.操作要求
醫師職業精神不是空洞的,而是歷史的、具體的,需要落實的。
醫師職業精神與一定的社會歷史密切相關,與那個時代人們的文化生活水平、醫療保健能力、思想認識等密切相關。
醫師職業精神作為一種抽象的、概括的闡述,有著極高的理想性、目標性,可以成為每一名醫師的信仰和行為準則,成為每一名醫師在艱難條件下開展醫療工作的精神支柱,也可以成為每一名醫師在經過不懈努力治病救人之后的心靈慰藉,但是這些都是抽象的,需要醫師自己理解,所以,醫師職業精神作用的發揮會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時而異。只有將醫師職業精神具體化、本土化、本體化,才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作用。具體來說,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落實工作:(1)衛生健康主管部門、醫師行業協會及醫療機構,應當加強對醫師職業精神的宣教。(2)醫院文化建設。醫師職業精神的具體化工作與醫院文化的建設與形成密切相關,醫院應當建立與本院情況相適應的醫院文化。(3)醫院文化的精髓體現在醫院院訓上。醫療機構應當做好院訓的提煉與形成工作,醫院應當根據本醫院的發展歷史,本醫院發展的人文環境,本醫院醫務人員群體的認知和貢獻,形成一種內心信仰。
(三)案例分析
【案例1-02】急診轉運醫院因未能“生命至上”而承擔責任的案例[23]
2015年11月5日,華某因“突發頭暈、昏迷半小時”被家人送到蘇州市某區醫院急診就醫。醫院檢查患者呼吸淺表,嘔吐物,胃內容物一次,無抽搐和大小便失禁,因CT機故障,告知病人家屬轉院。華某家屬第一次撥打120急救電話,要求將華某轉送至某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附一院),因附近無車,調度人員將事件掛起;此后,華某家屬及被告某區醫院醫護人員三次撥打120急救電話,9時28分,被告某急救中心調到急救車輛,該車輛于9時36分到達被告某區醫院,并于9時37分駛離;9時51分,該急救車輛到達附一院。10時,附一院向華某家屬開具病危通知書,后經CT拍片診斷為腦干出血,病情危重,預后差,死亡率極高,家屬同意放棄治療。出院后,華某于當日在家中死亡。華某的近親屬認為兩被告醫院存在過錯,向法院提起了醫療損害賠償訴訟。訴訟期間,法院委托蘇州市醫學會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蘇州市醫學會于2016年10月18日作出醫療損害鑒定書[編號為蘇州醫損鑒(2016)084號],結論性意見為:“在患者轉院過程中,車輛調度存在延遲,具體責任由法院根據相關規定判定,但該延遲與患者華某的死亡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一審、二審法院審理認為,在被告某區醫院醫護人員知曉被告急救中心的車輛在外執行任務,故暫時無車輛可供調配時,在明知華某病情危重的情況下,在長達54分鐘等待調派救護車的過程中,僅對華某進行了補液、測量血壓等簡單的監護,一味消極等待,未能以生命至上的理念踐行醫療機構應負之救死扶傷義務,也未能采取積極有效的行為協助華某進行轉院,故就該情形來看,被告某區醫院亦存在一定的過錯。最終法院判決被告蘇州市某區醫院賠償原告83003.4元;被告某急救中心補償原告10000元。
分析與討論
法院在審理過程中,認為被告醫療機構在患者病危的情況下,未能協調轉運車輛及時將患者轉運至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就醫,耽誤了患者后續的救治,并將該行為歸納為“未能以生命至上的理念踐行醫療機構應負之救死扶傷義務”,對救死扶傷的救治義務賦予了具體的內容。這可能成為法院判決急診轉運、轉院糾紛案件的風向標。
- 情法一生:解析家庭情感與財產糾紛20例
- 民法典司法解釋與權威案例指引全書(下卷):含司法解釋新舊對照
- 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釋義
- 暢所欲言:劉暢律師解析婚姻情感罪案20例
- 刑法修正案(十一)條文要義:修正提示、適用指南與案例解讀
- 法律法規新解讀叢書:民法典人格權編解讀與應用(2023年版)
- 中國法院2020年度案例:雇員受害賠償糾紛(含幫工損害賠償糾紛)
- 婚姻家庭注釋版法規專輯:含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 中國法院2016年度案例:民間借貸糾紛
- 中國法院年度案例集成叢書:公司糾紛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配套解讀:含司法解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條文精釋與實務指南:合同編(下冊)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案例注釋版(第五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釋義
-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