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安民警新《行政處罰法》理解與適用
- 徐偉紅 高潔主編
- 1251字
- 2024-06-06 11:23:14
第三條 【適用范圍】
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適用本法。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于行政處罰適用范圍的規定,行政處罰的設定與實施均應遵循本法的規定。
【新舊條文對照】[10]

【適用指南與執法風險提示】
本條明確了關于行政處罰的設定與實施,本法在行政處罰領域作為一般法的地位。本條的重點是對“設定”一詞的理解。
何為“設定”?“設定”作為一個法律術語是1996年行政處罰法首先予以規定的。對于“設定”的界定、“設定”與“規定”的關系等問題,曾引起了討論。通常認為,“設定”不同于“規定”,設定權是立法權的核心組成部分。作為立法權一項極為重要的內容,“設定”的基本含義為創設性規定。行政處罰的設定,是指有關主體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或授權,在某一類法律文件中創設性地規定某類行為應否予以行政處罰,以及給予的行政處罰種類、形式、程序等內容;與此相對應,規定權則是指依據上位法的授權或規定,為了執行法律規范、增強可操作性,對法律、法規中已作出的行政處罰相關規定予以具體化、細致化。
法律規范所設定的行政處罰,仍需通過法定的主體依據法定的程序予以實現。行政處罰的實施,包括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與實施程序,實施程序又包括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程序和執行行政處罰的程序(詳見本書中相關法條的解讀)。
《公安部關于貫徹實施行政處罰法的通知》[11]中明確指出,“行政處罰法是規范政府行為的一部重要法律,貫徹實施好行政處罰法是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舉措。”因此,各地公安機關應以新行政處罰法的頒行為契機,要嚴格遵守行政處罰法關于行政處罰設定權限的規定,完善相關的公安行政處罰制度;要“嚴格依法規范行政處罰程序”,在此基礎上力求做到“改進執法方式,提升行政執法效果。”
【相關規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15年3月15日)
第八條 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征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征收、征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十)訴訟和仲裁制度;
(十一)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第九條 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2.《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2020年8月6日)
第一條 為了規范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保障公安機關在辦理行政案件中正確履行職責,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