劽奴對中原的地理環境一無所知,他們滿腦子都是掠奪,無論是金銀珠寶還是婦女兒童,都逃不過他們的魔掌。他們粗魯、野蠻,根本不懂得中原的兵法、戰術。
龍門關戰火紛飛,但李繼已做好萬全準備,只等張伊將劽奴大軍引入斜陽坡的埋伏。在斜陽坡上,弓箭手們藏匿在掩體后,靜待李繼的命令,準備給劽奴大軍一個致命打擊。
戰場上的氣氛緊張到令人窒息,只有黃沙的流動聲和馬嘶聲在峽谷中回蕩。所有人都在焦急地等待張伊的消息,龍門關的火光沖天,卻看不清戰況如何。李繼手心冒汗,他擔憂張伊的安危,更擔心整個戰局的發展。
終于,盔甲的碰撞聲和張伊的調侃罵聲傳來,李繼心中的大石終于落地。他看到張伊成功將劽奴大軍引入埋伏,于是立刻快馬加鞭,迎向張伊。在兩人相距僅幾米遠時,李繼給出手勢,命令弓箭手發射。
戰鼓擂鳴,號角吹響,弓箭如雨點般鋪天蓋地落下。劽奴大軍反應過來時已經太晚,他們陷入了中原人的埋伏。沒有了攻城時的布陣,他們全員陷入混亂,不知所措。有些人僥幸逃過一劫,卻被這恐怖的陣仗嚇得魂飛魄散。
劽奴人雖然野蠻,但面對如此大規模的殺戮場面也感到驚恐萬分。他們看著滿地的殘肢斷臂和腥臭的血液,嚇得屁滾尿流。一個士兵嚇得癱軟在地,胡亂摸索中摸到了一團濕乎乎的東西,轉頭一看竟是另一個士兵的腸子。他驚恐地大吼大叫,瘋狂地往龍門關跑去。然而,他還沒跑出幾步就被一箭穿心,失去了意識。
騎兵們也已經麻痹,馬匹受驚癱軟在地或者被弓箭射殺。僅有的幾個騎兵沖出包圍準備逃亡,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兩扇緊閉的城門。原本應該由高潘命令弓箭手發射帶火的弓箭將他們攔截在城內,但高潘卻違抗了命令沒有這樣做,導致這些騎兵逃出了重圍。
弓箭雨持續了幾波后終于停止,斜陽坡上的劽奴大軍已被徹底擊潰,戰場上到處都是他們的尸體,甚至連李繼的馬都難以在其中穿行。古拉哥因為與李繼距離過近,幸免于弓箭的射殺。但此刻,他眼中充滿了絕望與癲狂,十萬大軍的全軍覆沒讓他無法向兄長和族人交代。在憤怒的驅使下,他瘋狂地砍向李繼。
然而,在戰場上,憤怒只會讓人失去理智,露出破綻。李繼敏捷地躲過古拉哥的攻擊,并趁機一擊扎在馬的前腿上,將古拉哥從馬背上摔了下來。由于古拉哥在揮刀時身體前傾,馬兒突然受傷跪地,他失去平衡被甩了出去。這時,李繼從馬背上躍起,雙手持槍猛地刺向騰空的古拉哥的頭顱。
這一擊威力巨大,直接將古拉哥的頭顱貫穿并撞爆。他的頭被強大的沖擊力扯斷了脖頸,猶如西瓜被弓箭射中般四分五裂,血液和器官四濺。普通人看到這恐怖的畫面可能會嚇暈過去,而李繼只是甩了甩槍頭上的余溫腦葉,內心復雜難以言表。
張伊看著滿臉是血的李繼,心中對這個令人敬畏的大將軍產生了一絲恐懼與敬意。他與古拉哥輪戰幾回合都未能取勝,而李繼卻一擊將對方擊殺,這種兇殘的戰斗力讓他既驚嘆又佩服。在大興,確實難以找出第二個如李繼般的猛將。
同時,張伊注意到了城墻上違抗命令的高潘,心知這個老家伙肯定沒安好心,故意破壞計劃。既然高潘可以不讓我們順利執行任務,那張伊也決定以同樣的方式回應。放跑逃兵是死罪,既然高潘已經做好了死的準備,張伊便決定成全他。這次的事件正好給了他一個送高潘上路的正當理由,哪怕高潘有王皇后作為靠山,也難逃一死。
張伊快馬加鞭沖向龍門關,而高潘則急忙命令士兵關閉城門。然而李繼卻在這時發話了:“沒我的命令,我看誰敢關門!”李繼的威嚴讓士兵們不敢輕舉妄動,張伊對李繼的支持感到心安。
眼見張伊越來越近,高潘驚慌失措地推開擋路的士兵,連滾帶爬地下了城墻,騎上快馬試圖逃走。然而張伊卻緊追不舍,心急如焚地想要將高潘繩之以法。
“既然你不想活到明天,我有一萬種方法讓你死!”張伊怒吼道。
他俯身撿起路旁戰死士兵的弓箭,迅速從幾個已經陣亡的劽奴身上拔出木箭。作為神箭手出身的張伊,瞄準了高潘逃命的身影一箭射出,風馳電掣的箭矢準確穿過高潘的胳膊。受傷的高潘失去了對馬匹的控制被狠狠甩飛出去。
張伊沒有停歇又是一箭射中高潘的大腿,已經倒地不起的高潘意識開始模糊。然而張伊并沒有就此罷手,他騎馬飛馳到高潘的身后,狠狠地將一大把箭頭插入他的后背。高潘被扎得像個刺猬一樣鮮血淋漓地倒在地上。
即便如此張伊依然覺得不解氣,他拔出腰間的佩劍一刀砍下高潘的人頭。那顆頭顱在地上滾了幾圈才停下,這場面將血腥暴力演繹到了極致。周圍士兵無不被這場面震驚得目瞪口呆。而張伊則冷冷地收起佩劍轉身離去,留下滿地鮮血和那顆孤零零的頭顱。
之后,李繼環視了一圈戰場,看著滿地狼藉和傷亡,深吸了一口氣,大聲命令道:“任務已經完成,我們不要再打下去了。鳴金收兵,讓戰士們回營休息。”
隨著李繼的命令傳達下去,戰場上響起了鳴金聲,這是收兵的信號。士兵們紛紛停下手中的戰斗,開始有序地撤離戰場。他們知道,今天的戰斗已經結束,而他們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李繼和張伊一起回到了營地,兩人相視一笑,都知道今天的勝利來之不易。雖然戰場上充滿了血腥和暴力,但他們都明白,這是為了保護國家和人民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隨著士兵們的歸來,營地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熱鬧。雖然每個人都疲憊不堪,但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勝利的笑容。他們知道,今天的勝利是屬于他們的,也是屬于大興的。
戰爭沒有對錯,更沒有正義與邪惡,只有民族的命運和興衰,每一個民族都背負著他們的未來,歷史是勝利者的歡歌,漢唐是漢族人的歡歌,元清則是少數民族的歡歌,不要歌頌民族的優越性,我們都是文化共同體的華夏人,愿五十六個民族團結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