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增訂版)
- 孫衍
- 1524字
- 2024-05-20 15:13:44
不用怕,大膽去走自己的路
實習生小吳要走了,臨走時她有些怯生生地走到我的辦公桌前打招呼,跟她來的時候一模一樣。我記得她剛來實習時,也是這樣,帶著羞怯,用探詢的目光向我咨詢過入職出版行業后的發展前景。
當時我告訴她,這個行業太清貧了,在還沒有完全踏入社會之前,可以把視野放寬一些,不要因為一時的喜好,把大好的前途給毀了。
小吳一臉茫然,一副一知半解的樣子,后來她反問我:“那既然這樣,你們為什么還要在這個行業呢?”
是啊,我們為什么還這么拼呢?后來,我用一個詞來回答她:信念。
信念,多么虛無縹緲的詞啊,但支撐著我們活下去往往是一種沒有回報的信念。
單位常年都會有實習生來實習,像秋收的麥子一樣,一茬又一茬的。曾經也有一個小男孩在我們這里實習。
小張比任何一個實習生都更勤奮,也更大膽地向老同志學習專業知識,甚至早早地就開始打探能否在實習期過了留下來正式工作。
小張家住在郊區,每天都要坐近兩個小時的公交和地鐵來上班,有時候我會在地鐵站碰到他,他會客氣地過來寒暄。久而久之,就熟識了。他時常會問我一些業務上的問題,但最后都會轉到能否轉正上面來。可是因為學歷問題,對于他進入這個單位來說還是設置了門檻。我只能暗示他,工作上勤奮一些,或許還有機會。
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門檻,我早就明白,像小張的中專生學歷,除非有足夠的能力支撐,否則永遠也不可能在這個單位里由實習生轉為正式員工的。
但你能隨意抹殺一個孩子的夢想嗎?后來,小張實習期過后,去了法警系統下面的一家雜志社工作,看上去一切都那么順利,也似乎達到了他滿意的結果。
有一次,小張順道過來看我們,坐在我的辦公桌前一直絮叨在雜志社的工作境況,時而說工作還不錯,時而又說不是自己想要的感覺。我多少聽出他是懷念從前實習的日子,也很想告訴他,實習和正式工作的區別,臨時對待和長期責任心的差距,但他似乎已經聽不進去,執念于想有機會能再回來。
他一直喋喋不休地在旁邊重復著自己的工作細節,甚至要求我打開他公司的主頁,看看他現在的工作是多么枯燥而乏味。
兩個多小時以后,我終于有些不耐煩了,只好以還有事情為由,告訴他可以離開了。
我堅信小張是個有夢想的孩子,并可以為自己的夢想付出一切努力,但很想告訴他,如果你真的對當下的工作有諸多不滿,或許可以選擇離開。裹足不前的并不是工作的門檻,而是自己給自己設立的門檻。
不禁想起在北京工作時的事情,當時單位里招聘了幾個剛剛從學校畢業沒多久工作資歷尚淺的同事。
這幾個年輕同事很重視這份工作,無論是業務上還是人際關系上,他們都付出了超乎尋常的努力。特別是在人際關系上,他們積極地和身邊的人打成一團,并逐漸向外擴展,很快,他們便建立了自己的人脈圈。
后來,他們開始籌措著買房、戀愛,這一路上,自然少不了大家的幫助和苦口婆心,比如會告誡他們不要找太漂亮的,盡量找門當戶對的,可以一起打拼的,不要找太嬌氣的。買房子要買到可以升值的區域,如果是為了結婚要買在城區帶學區的位置,哪怕是老房子。他們點頭應允。
可是,他們真的會遵照這些看上去像一切都安排好了的既定程式去做嗎?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的身邊充斥著各種以自己生活經驗強加于人的人,有些是我們的親人,有些是同事,他們用自己所謂成熟的金錢觀、事業觀和戀愛觀,以過來人的語調,以同情的理由,試圖去改變周圍的人,讓他們按照自己既定的生活模式去經營自己的未來,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人格和尊嚴,不要害怕走你自己的路。也許會有人嗤之以鼻,有人隔岸觀火,有人加以猜測。時移世易,與走出來的路相比,那些背后的指點批評都已不再重要。
當你走得越來越遠,甚至超過你的想象時,所有的看好和不看好,都會變得毫無意義。他人的經驗只是你的一個參考,放心大膽去建立自己的新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