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此世少詞?因詩殺人者多(一)【求追讀!】
- 神詭:我以萬職成就仙途
- 貓貓今天不干活
- 2211字
- 2024-05-13 13:00:00
星霞云宿、山川草木,皆是意象。大胤開國初便盛行與詩為鄰,自詡風流的才子無一不愛作詩。
落到最后,大抵不過為名氣也為那露水之情。
路燭一步入這露天院落,氣氛已然與昨日不同了許多。
一道長幅宣紙自那最頂樓垂下,每一層都有一個雜役守著,手中還持著墨水與筆。
“這叫做采花詩榜,今日每位來此作詩的才子皆可在上面著墨著名,明日便可傳遍盛平供人評述。”
“詩榜?”路燭一愣,那詞呢?
緊接著便見每層樓的雅間皆是門戶大開,間間皆站著一個風塵女子,宛如蝶潮,著色甚艷。
在他昨夜待的那雅間前,尹萍兒還是穿著那熟悉的齊胸印花襦裙,眉間換成了一道桃花紋,遠遠便朝他眨了眨眼。
“這次不太一樣啊!排場怎開得那么大?”李闞喃喃道。
“什么?”
路燭剛剛問完,抬眸便見那些雅間中均端坐著一道人影,其中有幾道他可以說是很熟了。
“郭虬。”路燭瞇起了眼睛。
“還有監正,他可從不參與這種風月之事啊!一個陳河被殺,也不至于驚動這么多大人物吧!”
李闞仰頭看向高樓。
除此以外,還有不少的朝廷官員分坐雅間內,從九品開始,更高的他就不認識了。
路燭轉頭,便見谷澤年已經與自己拉開了幾米的距離,低頭看著腳面吹口哨。
怪不得他看這廝有做二五仔的潛力。
鐺啷一聲鑼響。
更多的文人如游魚般涌入,還有背著箱籠而來的書生,大汗淋漓了還在往里擠著。
“唐彥、宋問也來了。”
人群中傳來了喧鬧聲,路燭順著聲音盡頭看去,一個穿著簡單、模樣有些粗糙的漢子和一個青衣戴冠的文人并肩而行,顯得略微有些滑稽。
“你笑什么呢!”
“這兩個可是盛平少有的名人,除卻那愛持劍游玩,詩壓所有人一頭的李白金,再往下便是他們兩了。”
李闞慌忙把他拉了過去。
“尤其是那個青衣戴冠叫宋問的,憑一首詩在當朝為官,而且……”
李闞頓了頓。
“他風評不怎么好,聽說進官場的那首詩,不是他本人所作。
而是他一個不愿入仕的弟弟所作,他是殺人取詩。”
路燭一愣,蹙眉看向了那個青衣戴冠的宋問,模樣端正,面帶笑容讓人如沐春風。
“至于那個唐彥說來你可能不信,是個落榜的屠戶。
自那一次落榜,他只留下了一句不做官了。
從此居于南城殺豬,只是愛好作詩。
但是不知何時名聲也大了起來,有不少人求詩于他。
他平日里也不愛湊這種熱鬧啊!這次也被吸引了過來。”
李闞指向了那個模樣粗糙的漢子,繼續介紹道。
“你之前做乞丐可能不了解,現在知道我朝有多癡狂于詩了吧!”
“那詞呢?”
“什么詞?那些風塵女子唱的燕曲嗎?”
李闞一愣,也是滿臉疑惑地看向了自己身邊發問的路燭。
……
天色漸晚,賞花院也掛起了一盞盞祛妄燈,琥珀色的燈光讓本就裝點華麗的院落更添上了幾分貴氣。
幾道方桌擺在了院落中央,采詩官也已然入座,等待著今夜可能出現的好句。
那老鴇站在了高樓上,意氣風發。
下九流之中有道是:“七修八配九娼妓”,他們平日最是不被人看起。
十幾年娼妓生涯浮沉,她從那雅間伺候的人熬成了如今站在這臺子上的人。
“下面,咱家賞花院這一年一度的文奪花魁詩會正式開始!”
“今年的規則很簡單,在這沙漏倒轉兩次后為我們的尹皎花魁成詩一首,由她本人選出最中意的。”
“同時也交由來此的各位大人一同評述。”
伴隨其話音落下,那持著沙漏的雜役的手也隨之倒轉落下。
眾人只見那沙漏中的細沙流得極快,倒轉兩次也只怕不過一刻鐘。
眾人的呼吸都遲滯了下來,絲竹聲與之一同落下。
那宋問正輕搖著紙扇,滿不在乎,似是早已成竹在胸。
郭虬與他對望一眼,恰巧被路燭瞧見。
而唐彥則是敲著腦袋正苦思冥想,巫言正的目光也始終落在其身上。
路燭一看還怎會不曉得,一個是郭虬請來的,那這唐彥便是巫言正請來的了吧!
怪不得這李闞說今日監正會安排人來行奪魁之事。
只是這神妖司奪魁與觀天監奪魁又有什么分別?不都是查的一起妖案嗎?
沙漏的倒轉很快便走到了盡頭,伴隨著一道神妖司的除妖鑼聲響起,剛才還不敢說話的現場頓時沸騰了起來。
路燭抬眼才發現,里里外外站滿了神妖司的司吏,無怪乎這宋問提前知道了題目。
既定結局的奪魁,也配稱之為奪?
路燭冷笑一聲,看著緩緩走上臺的一眾文人,中間夾著那一個殺豬漢子,宛若水墨丹青中被點上了一枚雜垢。
至于孰為雜垢猶未可知了。
郭虬與巫言正的目光也在空中碰撞,兩人自那一日后再見面均沒有給過對方什么好臉色。
目光的交鋒下,余光里一個熟悉的身影緩緩走上了臺。
“路燭,你瘋了!下來!”
李闞低喝著,自己一個沒留意,怎地身邊一個大活人沒了。
“既然沒有說,那自然是誰登臺都可以了吧!”
路燭笑著看向那昨晚招待自己的老鴇,后者呆呆地點了點頭。
郭虬眼睛也直勾勾地盯向了他,始終也沒想明白怎么會在這里見到對方。
“如此,那我們便開始成詩吧!”
“首先有請第一位,東城河洛坊的……”
老鴇的聲音傳遍了整個賞花院,伴隨而來的是那些書生的輕輕吟誦。
一邊吟誦一邊點頭,似是自己有那李白金之姿。
可采詩官的筆卻沒有怎么落下,這便是大胤采詩官的眼光,若非驚才絕艷,難有記錄半句的時候。
直到那唐彥開始作詩,一眾采詩官才開始執筆記錄。
詩成,留下了半句“重見皎佼月光深”。
眾人仰頭望向那最頂樓花魁的雅間,里面不知何時點上了燈,人影搖晃。
看這意思,唐彥還認識這尹皎花魁啊!
“這詩作的也不錯啊!比前面那些想要入朝為士的書生也要好許多。”
竊竊私語聲響起,可只聽見折扇一合之聲響起。
那個信心滿滿的宋問打斷了采詩官的記錄,一步踏出了那副水墨丹青畫,似是不屑與之為伍。
“娉娉裊裊十三馀,豆蔻梢頭二月初……”
一詩既成,滿堂無聲,采詩官官筆尖簌簌寫著,徑直抄錄下了一整首。
孰勝孰負,一眼便知了。
而那花魁雅間旁的臥房里也傳來了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