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江南孫堅斬華雄
- 司馬懿講三國
- 張守春
- 3877字
- 2024-05-23 18:44:29
討董聯軍中的孫堅,我要說說他。他出生是富春江上。富春江是浙江一條美麗的江,陰晴欲雨的養花天,坐著一只雙槳的漁舟在上面走走,風景如畫。
孫堅十七歲的時候做了富春縣的小吏。一次,他跟老爸一起坐船順富春江往東到錢塘江去(這倆江是連著的,上下段不同的名字,南方到處都是水),看見一幫海盜正搶得了商人的東西,在岸上分贓。孫堅說:“光天化日,他們敢此放肆人!”他爸爸說:“這個你是對付不了的,他們人多。”
孫堅不聽,操刀一人上岸,用手東西亂指,好像指揮部隊從各個方向夾擊似的,嚇得海盜扔了財物就跑。孫堅撒丫子猛追,追著砍了一個人頭回來。他爸爸嚇得趕緊吃了好幾粒鎮靜藥才平靜下來。從此孫堅名聲大噪。
后來,張角的黃巾軍鬧起來了,孫堅糾集了義兵投到東中郎將朱俊麾下,在討黃巾戰斗中力戰有功,升為別部司馬。年底西邊涼州的邊章、韓遂又作亂,孫堅就又跟董卓同事去討邊章、韓遂。由于董卓的上峰(張溫)和孫堅的上級都不聽從他倆的計策,于是政府軍沒能平定涼州,董卓對孫堅倒是贊不絕口。這次戰役后,孫堅回到朝廷做了議郎。隨后南方的荊州的長沙郡鬧出賊眾上萬,朝廷以孫堅去當長沙郡守,一個月就平了亂。荊州地含湖北湖南,在長江以南有四個郡,長江以北有三個郡。長沙郡就在長江南。
孫堅本來就覺得董卓該殺,現在又聽說董卓掌握了朝里的大權,州郡在連合討伐董卓,當即就老遠地也要參與其中。孫堅帶著本郡的兵,從荊州的長沙郡出發,北上一路走到荊州最北部的南陽郡。南陽郡守張咨是個名士,也是董卓剛剛任命的,但張咨也宣布討董卓了。
孫堅是從長沙郡來的郡守,張咨跟他是平級,且都是荊州的。孫堅進了南陽,就跟張咨借糧。張咨既然也討董卓,就打算給,但是屬僚勸阻:“府君跟他是鄰郡太守,不歸他管,不能給他糧食。他以討董卓為名,實際是想趁機占了咱們南陽,不能給他。”
于是張咨不給。孫堅也不在意,次日就帶著牛酒到張咨府中拜會。再次日,張咨按照禮儀來回訪孫堅,到孫堅營中吃飯。喝差不多了,孫堅下面的主簿(秘書)進來請示:“南陽太守張府君,不助義軍,不給糧食,使我們無法北上討伐國賊,請把他按軍法從事。”
張咨大驚:“什么意思?”
孫堅說:“既然他犯法了,那就按軍法來。”
張咨大叫,旁邊的軍將不由分說,牽了張咨出去,到門口就斬了。
由是南陽振恐,孫堅再要糧食什么的,無不立給。董卓在洛陽聽說了,忙又任命了一個新的南陽郡守來,被孫堅拒住,根本進不了城。
隨后孫堅就聽說,后將軍袁術也在這南陽郡呆著呢。原來,這袁術是袁紹的堂弟,本是虎賁中郎將,在洛陽城里時,董卓想拉攏他,封他為后將軍。但是袁術見堂兄袁紹跑了,就也偷著從洛陽逃走,到了南陽郡北境的魯陽縣,也正召聚義軍呢。
孫堅覺得袁家四世三公,比我們孫家名氣大多了,于是毅然北上到魯陽縣城,面見袁術,奉袁術為自己的長官。袁術大喜,收下孫堅做自己的部將。
人家孫堅主動投奔自己,總得給好處。于是袁術上表朝廷,求封孫堅為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朝廷管事的是董卓,按理說,這袁術是從洛陽偷著跑出的,董卓不會批他的上表,但是董卓為了拉攏孫堅,分化袁術與孫堅,就偏批準了。于是孫堅照舊是袁術部將,官職為豫州刺史。
豫州是河南省的東南部,含有兩郡(潁川郡、汝南郡)四國,呈東西條狀,面積不算大。豫州往南就是荊州的南陽郡(在河南省北部,南接湖北省)。
袁術的后將軍這個官很大,他叫自己的部將孫堅做了豫州刺史,等于是把自己的勢力發展到豫州,由孫堅來管著罷了。
豫州是河南省的東南部,含有兩郡(潁川郡、汝南郡)四國,呈東西條狀,面積不算大。豫州往南就是荊州的南陽郡(在河南省北部,南接湖北省)。
孫堅在南陽郡魯陽城內治兵,這一天,孫堅在出到城外,設了帳子,給自己的長史(政委)公仇稱餞行,派公仇稱去后方督運糧草。正喝著酒呢,就見董卓派來的步騎兵數萬人殺到了,其中領先的輕騎兵數十騎已經踏著紅塵沖到了帳子外。
孫堅笑著舉起酒杯,說道:“諸君都不要起來,接著喝。”當時的人都是跪坐在席子上的,特別是在宴飲這樣的莊重場合。眾士大夫嚇得臉都白了。孫堅命令自己的部將韓當、蔣蓋督導部曲列陣以待進行警戒,不得妄動。旋即,董卓的后面的騎兵又成批來到。孫堅方才慢慢站起身來,宣布結束酒宴,在有次序的護衛下,帶著官僚們和各部士兵按次序不慌不亂地慢慢撤回城里。
孫堅進城以后,才扭頭對官員們說:“我剛才為什么不立即起身,就怕我們一急著撤,士兵們就驚慌了。他們一亂沖亂撞,你們這些當官的沒他們膀子硬,就擠不進這城門了。”眾官僚們都感謝他救了大家一命。
董卓的兵看見孫堅兵眾整齊,不敢攻城,反倒退去了。攻一座堅城,比蓋上一座高樓,還難。
隨即辭別袁術,留袁術繼續守著這里,自己出離南陽郡,北上一百里,到了司隸州河南郡的梁縣。向北距離洛陽只有一百里了。
孫堅到了梁縣,扎下營圍。這時候,董卓的部將徐榮,正帶著一股大兵在這一帶縱橫,當即與孫堅遭遇。徐榮的大兵人數眾多,當即向孫堅的營圍進攻。徐榮的步騎兵實在是太猛厲了,孫堅被殺得大敗,只帶著幾十名騎兵潰圍而出。
徐榮的騎兵爭先恐后地追著他。孫堅平時喜歡戴著一個紅色巾幘,結果這個很帥的標志性頭巾成了他的累贅,徐榮的百千支長矛追著這個頭巾。
孫堅摘下頭巾,對旁邊祖茂說:“我這個頭巾太刺眼,容易被識認。來,戴你頭上。”
祖茂嚇得神經兮兮,因為官小,只好咧著嘴戴上,引著董卓軍在主道上跑,孫堅往小道逃逸。祖茂最后被追急了,看見一塊墳地,中間豎著一根被火燒過的柱子,祖茂把紅巾幘給柱子戴上,臥在旁邊的草里。徐榮的騎兵遠遠望見,把墳地圍了好幾圈,走近一看卻不是,于是吆喝著退去了。
這次徐榮抓了很多俘虜。對于捕到的義軍士卒,董卓軍團一向非常舍得布,就是用布把整個人纏裹起來,倒立在地上,往里邊灌熱油,把他燙死,還有一種做法是用豬油涂了布,把人纏住,倒立起來,從腳處點著了,仿佛點蠟燭一樣。孫堅作為豫州刺史,他下面的豫州潁川郡太守李旻,這次被徐榮軍活捉,則被扔進鍋里,活活煮殺了。
孫堅收攏了敗兵,換了個頭巾,就鉆進梁縣境內的一個小城陽人城。這是個鄉級的小城,孫堅在里邊收攏殘軍,勉強自保。
董卓在洛陽聽說了,他知道孫堅的厲害,就派東郡太守胡軫為大都督,帶著五千步騎兵來進攻陽人城,趁著孫堅立足未穩。董卓還專門派出猛將呂布隨同出征當騎督,此外還有騎兵都督數名,其中一個勇猛著名的叫做華雄。這胡軫性子急躁,臨出發時嚷嚷:“你們都給我好好守著規矩,這回出去,我非斬一個青綬不可,以整齊軍紀!”
官印的綬帶是有不同顏色的,綬用來系印,是個一丈長的絲帶,盤結起來,掛在腰下,九卿到郡守這種兩千石級別的官員,綬是青色的,公侯則是紫綬。大都督胡軫要斬一個青綬,那是不小的官了。
諸都督聽了胡軫這番嚷嚷,無不厭惡。于是軍隊出發了,行軍到了晚上,人馬疲憊,正到廣成,按董卓實現規劃的,要在廣成這里休息,休息半宿,后半夜吃飯,吃飽了走夜路,臨黎明時正到陽人城,從而對陽人展開突然襲擊。但是呂布等都督們都恨胡軫,希望他打敗,就一起亂說,說:“陽人城中的賊人聽說了,于是現在都跑了,應該趕緊去追。不然就追不上了。”胡軫信以為真,于是不按董卓計劃的休息,而是繼續趕路,半夜時抵達陽人,各個又饑又累,人困馬乏。結果發現,情報錯誤,陽人城的賊沒有跑。
那就先休息吧,但是休息得扎營圍,意味著需要挖溝塹,用溝塹的土再立起營壘,但是士兵們都太累了,就直接趴地上,脫了甲胄休息。這樣毫無防御設施的情況下休息,是相當危險的。于是,躺下剛睡著,呂布等人又大喊:“城中賊人出來啦!城中賊人出來啦!——”一下子軍眾大驚,自知連個可以守御的營圍都沒有,皮甲也顧不上穿,馬因為也解了鞍子的沒法騎,于是光身就四散奔走,相互擠著往北逃跑。
一直跑了十幾里,實在跑不動了,天也亮了,這才發現沒有什么賊。于是,折騰了一宿的士兵們,又在胡軫大都督的約束下,回去奔陽人來了。到了城下,準備撿剛才丟掉的兵器甲胄和馬匹,然后掩襲攻城。其實掩襲已經根本做不到了,早已經暴露了。而且,這后半宿的功夫,孫堅見敵軍來至,就趕緊加強小城的守戍工事,把城外壕溝挖深,各種守備之具:渠答(伸出城外遮蔽敵箭的大木幔)、桔槔、連梃、長斧、鉤鉅、飛沖,甚至籍車(拋石車)什么的,還有攢火(就像個大火柴,是個長桿,一頭點上火,舉著燒爬城的人)、大鐵鍋(燒開水和沙子,用于扔下去燙人的),都緊急加強布置出來,在城頭堆得甚盛,開水和柴禾也都準備齊了,就等著往下潑了。董卓軍想利用突然來到的掩襲的模式,趁城內戒備不足而破城,已無可能。
胡軫只好帶著兵,穿著個單衣裳往后撤,于是孫堅從城中揮軍追殺出來。呂布等人都不肯用力,胡軫軍在撤退中被追擊,很快就變成倉皇逃跑。直被孫堅軍殺得大敗。猛將都督華雄,竟貝被擒住,拉回城里,梟首示眾了。
算是給被灌了熱油的兄弟們解了氣。
消息傳到洛陽,董卓大驚,決定來軟的,向孫堅講和,要把自己的閨女嫁給孫堅的孩子——孫堅有四個孩子,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四個孩子很巧都姓孫。孫堅把使者罵了一頓,威脅著要滅董卓三族,否則死不瞑目。
隨即,孫堅揮軍出離陽人城北上,進逼到到洛陽以南九十里的大谷。董卓親自南下跟孫堅在大谷的一群陵墓間大戰。結果是董卓敗退。董卓沒心情再打下去了,退卻到洛陽以西一百公里處的澠池要塞,派大將分別去屯守澠池、華陰、安邑等中原西部各縣,以防御山東諸州郡(這個山指函谷關所在的崤山,要塞)。然后董卓坐著華蓋車,自己出函谷關,去長安找漢獻帝待著去了。這時的時間,已經是聯軍開始討董卓的第二年,初平二年(191年)四月了。而我這時候還躲避戰亂,呆在黎陽,這是黃河北岸的一個小城,有黃河隔著,亂兵不至于過來騷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