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文化史述論
- 陳植鍔
- 842字
- 2024-04-26 16:02:09
第一章 時代背景
近人嚴復說過:“中國所以成為今日現象者,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最近幾年來宏論中國文化傳統影響及于近代者,也每每以十一、二世紀作為中國文化的坐標,以宋代作為傳統文化的代表。一方面是先秦、漢、唐以來儒家傳統文化的總結,一方面又是近代中國文化的開端,兩宋,尤其是北宋,在年代久遠的中國歷史上,的確是一個承前啟后的重要轉折點。
從政治方面說,談到中國古代漢族帝王之英杰時,如毛澤東詞《沁園春·雪》曾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之并提。關于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這些個人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應當如何評價且暫置勿論,這里提到的幾個王朝,就中尤其是漢、唐、宋三代,的確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時期。著眼于中華民族古代文化史的演進,更是如此。如論及學術,人們總是以漢學、宋學來對舉;談到文學,則有唐宋古文運動之連稱等等。拙稿在引言部分之所以一開始就花了大量筆墨將北宋文化同漢、唐兩朝加以比較,其用意也正是側重于從中華主體文化——儒家傳統文化的歷史發展中選取幾個最有代表性的重要階段加以對比性的論證。
正如談及中國古代韻文的嬗變時常常以漢賦、唐詩、宋詞相提并論一樣,漢、唐、宋三朝無疑都給后世留下了光輝燦爛而又各具特色的文化遺產。而三者中時代順序趙宋在最后,論成就則宋代為最大。這一事實不僅證明了古人早已認識到的“時運交移,質文代變”,即文化之趨向系于社會背景之轉移的文化變遷規律,而且也為后來者居上的文化發展規律提供了樣板。
那么,創造了空前輝煌的北宋文化的北宋時代,究竟有些什么特點呢?換言之,自漢末佛學傳入中國以來,儒學獨尊于天下的地位受到嚴重的挑戰而日趨于式微,緣何得以在八九百年后的北宋中期重振雄風?其次,漢學與宋學并屬儒家傳統文化長河的上下游,是什么原因促使后者以議論代替訓詁而自成一支?再次,漢儒重經術,唐人重文章,宋儒何得兼而有之而無漢代儒生輕文吏、唐代文士賤經生的偏頗?諸如此類的問題,并可由宋代社會的政治、經濟以至文化自身發展的時代背景中找到歷史的原因。茲依次探討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