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勸業(yè)
- 重生后,我想卷死在座的各位
- 青城看門人
- 2335字
- 2024-04-26 10:04:22
天才回村的消息,不一會就傳遍了全村。
往日里躲著走的各路哥哥嫂子,叔叔大爺,全都莫名而來,想問一問究竟。
尤其是還沾著一點親戚的于家大叔,他家一兒一女,也有想培養(yǎng)大學(xué)生的心思。
方媽媽熱情的拿出茶水和瓜子招待著,臉上的笑容,比閨女考上大學(xué)的時候還多上三分。
方爸爸在村里吹噓了半個月,已經(jīng)翻新不出花樣了,這回兒子回來,終于又有了新的補充內(nèi)容。也跟著大伙一起聽方心同白話。
夏天本來就熱,農(nóng)村的屋子也不大,一會就待不住人了。
大伙轉(zhuǎn)移到院子里,幸虧老方家房后種著六棵大楊樹,能制造足夠的陰涼。
方心同被圍在中間,坐在一條板凳上,一邊啃著黃瓜,一邊講解。“我這一靠自學(xué),二靠培養(yǎng)。等我姐冬天寒假了,補課的事兒你們找她,我就是試驗田,效果多好啊。至于自學(xué)方面,我覺得應(yīng)該把村里的公房收拾出來,給孩子們做個自習(xí)室。這樣大伙輪流看著,也省著小孩到處亂跑,摔著碰著的。”
要是讓村里的孩子們知道了“同同哥”這么坑人,晚上準(zhǔn)來砸老方家玻璃。
“只要弟弟妹妹們肯學(xué),我家里我跟我姐的舊書,都可以捐出來給大伙用。要是缺什么資料,我也可以帶著大伙去縣城書店購買...”
“教育是對窮人的福利,也是咱老百姓最便捷的翻身途徑。不讀書,就只能一輩子給人賣苦力,當(dāng)牛做馬...”
如果沒有方心同跳級這件事情,生產(chǎn)隊的公房兩年后就會被受災(zāi)的老宋家占了。
村里直到“書香中國”項目推行的2018年,才在小賣部邊上做了個三十平的閱覽室,可惜那時候村里連人都沒剩幾家了。
對于手頭一向不寬裕的農(nóng)民,集資搞文化建設(shè),顯然是高端了點。
不過老于大叔認(rèn)準(zhǔn)了培養(yǎng)大學(xué)生這件事,決定帶頭沖鋒。
“我大侄子說的對,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村里有手藝,木匠活、瓦匠活都花不著錢。也就是買點玻璃,弄點木料的事。我老于家倆孩子,這事兒我先掏500塊,大家算一算,一個孩子掏200,最后要是不夠了,我于敬沿兜底。”
有那個心眼小愛算計的,心尋思自己不是來看熱鬧的么,怎么突然改成集資了。
有心想跑,可村里有頭有臉的幾家都在。這要是讓人記心眼里,以后可就不好在村里辦事兒了。
也有能年頭通達(dá)的,覺得小天才就是不一樣,不但自己聰明,而且真仁義。自己出息了,絕不忘了鄉(xiāng)親們。
就這樣,老于大叔帶頭,隊長配合,方心同出主意。在村小停辦了十年之后,村里又一次有了文化教育機構(gòu)。
在方心同的規(guī)劃下,自習(xí)室有兩個用途。
孩子們白天上學(xué),大人可以把這里當(dāng)閱覽室用,讀一些農(nóng)業(yè)書籍、雜志什么的,也可以看看閑書。
等孩子們放學(xué)了,每天到七點之前,歸上自習(xí)使用。
之所以這么搞,他是想再努力一把,看看能不能調(diào)動大家的積極性,給自己多少貢獻點氣運值。
到了晚飯時候,大伙終于散去。
屋里只剩下老方家三口人,享受親密的“團聚時光”。
方心同終于找到機會了:“爸啊,你那個做豆腐的手藝,是不是不行啊?”
他掰著手指頭數(shù)起來,“我聽說除了鹵水豆腐,還有石膏豆腐,聚酯豆腐。即便是大豆腐,也分水豆腐,嫩豆腐,老豆腐。豆腐坊還能同時生產(chǎn)干豆腐,豆腐皮兒,豆腐干,豆腐腦。我打小就聽說你以前做豆腐,長這么大還沒吃過呢。”
方爸爸覺得兒子飄了,居然瞧不起自己老爹。
“你懂個啥,在生產(chǎn)隊的時候,我做了五年豆腐官。要是手藝不行,能整個大隊都服我?那可正是挨餓的時候,豆腐渣都當(dāng)飯吃。現(xiàn)在我是不愛動了,起早貪黑的賺不了幾個錢,還都是豆腐賬。”
方心同繼續(xù)刺激人,“是么?不會是那時候缺吃少穿,做成啥樣都能糊弄過去吧,畢竟餓極了大餅子也甜。”
方媽媽也順勢補刀,“別聽你爸吹呼,他要是真行,早開豆腐坊了。”
老方臉上有點掛不住,咋媳婦孩子都沒看得起自己呢。
“不是我吹,只要我做豆腐,這十里八寸的,誰都不是個。就他們那兩下子,在我這都不好使。”
過了一會,老方又想起來新的論據(jù)。“咱縣的老書記,賀福成吃了我的豆腐都直豎大拇指,差點把我?guī)У娇h委大食堂。要不是當(dāng)初生產(chǎn)隊不放人,咱家也在縣城住樓房了。”
方心同見火候差不多了,從書包里翻出來一本新華書店買的《豆腐制品生產(chǎn)工藝》。
“你就別吹了,沒事兒讓我媽給你念念,看看人家城里是怎么做豆腐的,幾十年前的手藝了,老吹呼啥啊。我們學(xué)校旁邊有個地房要出租,人家原本是干生豆芽的,我還尋思你接替了去做豆腐呢。聽我媽這么一說,去了也賣不出去豆腐。”
老方不太認(rèn)字兒,小學(xué)一年級都沒讀完。農(nóng)村掃盲的時候趕上柳河水庫大會戰(zhàn),沒參加上培訓(xùn)班。
這娘倆欺負(fù)自己不會讀書也就罷了,咋連自己的手藝都不信呢。沒這點本事,老方家這日子咋過來的?
“縣城我也不是沒去過,就他們用自來水做的那個玩意兒,白給我都不愛吃。我要是去了,都得把他們干趴下。”
“老爸,你可真能吹啊。縣城里多少做豆腐的,還能比不上你個大字兒不識的莊稼漢?”
“誰家做豆腐比認(rèn)字兒多咋滴,我這手藝,是拿幾萬斤黃豆練出來的,是跟老師傅學(xué)出來的。能跟他們這照書學(xué)的一樣么?”
“那平房一個月才150,你要是有本事,趁著秋收前去干倆月。別光在家里吹,上真章的練練。我跟管食堂的主任家孩子是同學(xué),至少五中能每天買一盤豆腐。不過我看算了,你這手藝要是潮的楞的,到時候白瞎人情了。”
老方一聽這房租便宜,雖然五中地方偏了點,但周圍也有挺大一片居民樓。自己整好了,一天能賣三盤豆腐。
農(nóng)村賣大豆腐,一塊錢一塊兒。一大模盤三十塊,一天能賣九十塊豆腐,少說能賺四十塊錢。
這可比農(nóng)村編土筐扎掃帚強,這玩意不好賣,一年到頭也掙不了五百塊。
“我就還非得照量照量,明天下午我跟你一起走,你要是真能讓五中食堂買咱家豆腐,那我就干它一回。也讓你們娘倆瞧瞧,咱老方家看家的本事。”
方心同偷偷跟老媽豎了個大拇指,這母子配合,簡直天衣無縫。
老方還不知道自己掉進了人家的埋伏里,他不認(rèn)字兒,方心同捎回家的信,他根本不知道寫了啥。
晚上,方媽媽特意炒了笨雞蛋,給老方開了兩瓶啤酒。
兒子說了,縣城的房子400塊一平,這農(nóng)村她是住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