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筆記的文體自覺與新變
- 劉師健
- 296字
- 2024-04-12 15:57:24
第一章 演變與發展:宋前筆記發展概況
筆記作為我國古代一種獨特的文學樣式,有其特定的內涵。先秦時期,尚無自覺的文體意識,筆記依附于經史百家著述的整體系統之中,文體上、命名上、寫法上均未獨立出來。至漢代,班固《漢書·藝文志》列舉“小說十五種”,強調它們“殘叢小語”式的鮮明特點,其篇目頗具后世筆記文的雛形。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出現了第一次繁榮的高潮,形成了以《搜神記》為代表的志怪派和以《世說新語》為代表的逸事派兩大創作流派。繼之,唐代歷史的補逸、逸事、瑣聞性筆記興起,考辨性筆記的地位急遽上升。至宋代,宋祁始以“筆記”名書,“筆記”二字正式作為文體名稱和書籍名稱出現,筆記至此完成文體獨立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