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魏武之卒
- 再造盛唐從掃平安史之亂開始
- 公孫無咎
- 2016字
- 2024-09-04 00:16:50
列隊行進之后演練的就是負重奔跑了。
所有人包括李惲此時都身穿三重重甲,攜帶了三件武器。
他們使用的鎧甲和武器,自然是左右羽林衛所提供的。
望著馬場上奔跑的李惲等人,李隆基不禁口中念出了聲。
“魏之武卒,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
“這李惲是想把士兵訓練的如同魏武卒嗎。”
李隆基這一刻甚至起了把李惲這支小部隊收入左右羽林衛的想法。
負重奔跑之后,李惲立即下令分為兩隊進行實兵對抗。
李惲這隊人馬,畢竟訓練的時間不長,實兵對抗的表現卻是差了許多。
李隆基向一旁的羽林衛大將軍問道。
“卿以為如何?”
“如此之兵,不過虛有其表,不值一提……不過短短兩月能如此也算不錯了,這李惲還是懂練兵的……若是再有半年時間,再打上幾仗可稱精銳……”
李隆基點了點頭,“卿所言甚是……”
轉眼之間,對抗演練已經結束。
“臣部演練完畢,請陛下檢閱!”
李惲靈機一動,卻是突然高呼起來。
李隆基面露滿意之色,當即起身下了看臺。
“陛下萬歲……”
李隆基來到面前之時,李惲帶著所有人齊聲高呼起來。
“陛下萬歲!”
隨著李惲等人的帶動,周圍負責警戒帶左右羽林衛的士卒也跟在高呼起來。
“李惲,你要何賞!”
李隆基突然向李惲詢問。
“陛下,臣請入河西為大唐守土開疆!”
“好好好!”
“哈哈哈,果然是我家麒麟兒!”
李隆基口中贊揚,卻并沒有答應李惲的請求,只是下令賞賜了李輝、李瑄等人。
未免厚此薄彼,負責警戒的左右羽林衛的士卒也得了賞賜。
按理說這個時候,詔對也該結束了,李惲也準備告退。
不過李隆基卻突然吩咐高力士傳膳,他竟是留下李惲一同用膳。
用膳完畢,李隆基又考教了李惲一些兵法,李惲皆是對答如流。
至于楊玉環李惲自然也不會冷落了,也是絞盡腦汁,變著花樣的贊美楊玉環的才學。
楊玉環被夸的高興,當下對李隆基道:“三郎可不能薄了封賞……否則奴可是不依的!”
李隆基哈哈一笑,“娘子放心……”
最后李惲按照大唐禮儀,給李隆基和楊玉環跳了一段舞方才離開。
……
李惲出宮的時候,已經是傍晚時分。
高力士親自將李惲送出宮禁,一路上,李惲畢恭畢敬,虛心求教。
“二郎雖年少,卻有變通的智慧……就算你父親也遠不如你”
行走半路,高力士對李惲高情商夸贊,言語之間完全把李惲當成了自己的子侄輩。
“高翁謬贊,我怎么能夠與父親大人相提并論呢!在我心中,高翁的賢明,也是古今未有的,小子敢斷定高翁必定將名垂青史。”
高力士微微一笑,“在世人眼中,我就是一閹宦,他們尊重我,只是因為圣人的關系罷了!”
李惲明白一味奉承,對高力士這樣的人來說并沒有什么用。
高力士這樣的人最不缺的就是周圍人的奉承,想要獲得他的幫助,必須要拿出點實實在在的東西才行。
不過一時之間他也想不到什么好的東西。
就在李惲還在思索之時,高力士突然壓低聲道:“二郎還是要多注意李林甫……”
“多謝高翁提醒。”
……
“二郎可算是回來了!”
李惲等人剛到興寧坊門口,就見李飛帶著人在坊門口等待。
“八叔,你怎么來了?”
“郡王殿下讓某在此等候,讓二郎回來后立即去見他!”
“有勞八叔了!”
李飛笑了笑,隨后帶著人護衛著李惲回了府。
“孫兒拜見大父!”
“今日入宮如何?”
李祎讓人把李惲扶起來后詢問道。
“啟稟大父……”
李惲一邊喝著茶,一邊把今日宮中發生的事細細道了出來。
李祎聽完之后卻捻著胡須陷入了沉思之中。
“大父,今日孫兒所為可是有何不妥?”
李惲看著李祎的樣子,心中不免有些發慌。
李祎這時回過神來,擺了擺手,“倒也沒有什么大問題,只是顯得略微有些急躁了!”
“改年為載,不該由你提出的!”
李惲聞言心中卻是有些不以為然。
李祎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二郎你可知李林甫為何能夠長居相位?”
李惲聞言仔細琢磨了一番,心下已是有些明白了。
“大父,孫兒知錯了!”
李祎擺了擺手,“你這也不算錯……說不定是好事呢!”
……
于此同時,右相府中,一名門口也在向李林甫稟告今日發生在大明宮中之事。
“好一個李惲,沒想到這小子也是一個人才啊!”
一旁的李漁聞言不服氣的道:“耶耶,那李惲算什么人才,……”
李岫聞言皺了皺眉道:“四郎不要被仇恨蒙蔽了眼睛,那李惲所練之兵確實不差……隱隱已經有名將之資……”
李漁“呃”了一聲,臉上卻是露出不服之色。
李岫看在眼里,不由嘆息一聲,自己這位胞弟真的是被母親寵壞了。
李林甫擺了擺手,讓門口幕僚下去之后,直接上前給了李漁一腳。
“哎呀!”
李林甫這一腳直接把李漁踹翻在地。
“蠢才,我李林甫怎么會有你這么愚蠢的兒子!”
李漁趴在地上一句反駁的話都不敢說,那唯唯諾諾的樣子與在外界表現出的跋扈完全不同。
李林甫罵了一通后,又踹了李漁兩腳。
“還不給我起來!”
李林甫吼了一句后,轉過身對李岫道,“大郎你如何看!”
李岫雖然經常頂撞李林甫,還經常與李林甫唱反調,但在李林甫心中,自己雖然有二十多個兒子,但卻無一人能比得上自己這長子。
李岫斟酌片刻后道:“阿耶,以兒子之見,這李惲當是一個頗能揣測人心之人……另外信安郡王府在宮中應該也有人……”
“只是,這高力士的態度卻是讓人有些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