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品經理方法論:構建完整的產品知識體系(第2版)
- 趙丹陽
- 1454字
- 2024-04-22 11:51:37
1.2 好產品的定義
到底什么樣的產品才算是一個好產品?站在不同的視角和維度來看,人們會有多種理解。有的人認為,滿足用戶需求,讓用戶覺得有用的產品就是好產品;有的人認為,用戶體驗好、實際使用感受超出預期的產品就是好產品;有的人認為,能給公司帶來利潤并且具備持續發展能力的產品才是好產品。
總結下來,3個基本要素決定了一個產品是否會被視為一個好產品,如圖1-3所示。這3個基本要素分別是有用、好用、可持續,下文將對這3個基本要素做詳細介紹。

圖1-3 好產品的3個基本要素
1.有用
有用這個要素規定了產品一定是基于真實需求設計出來的,能滿足用戶的需求,是用戶需要的。
2.好用
在有用的基礎上,好用這個要素更加強調用戶體驗。好用的產品不僅能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還能給用戶帶來超乎預期的使用體驗。如果說一個產品做到60分是及格,可以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那么把產品做到80分,甚至100分,就是在“好用”這個層面做出努力了。
3.可持續
可持續強調的是產品在商業上的可持續性,即產品的商業價值,一個好產品加一個壞的商業模式與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加一個壞產品,你會選擇哪個?想必大多數人會選擇后者。顯然,我們都認為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比一個好產品更重要。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商業模式,產品再怎么有用、好用,也不可能成功。
而好的商業模式不僅強調產品的有用和好用,還會在此基礎上考量產品本身滿足的是不是剛性需求,是不是高頻需求,是不是大眾需求,具有多大的市場,以及產品的渠道通路、競爭格局、商業變現、商業增值等要素。
所以,上文中“好產品和壞的商業模式”中的“好產品”只能稱為狹義的“好產品”,而廣義的“好產品”的定義本身就包含了商業模式的范疇。一般我們稱贊一個好產品,會形容其“物美價廉”,“物美”就突出了產品的“好用”和“有用”,而“價廉”則需要一系列的商業閉環(如生產銷售閉環、成本利潤閉環、運營營銷閉環、增長增值閉環)的支撐。所以,“價廉”實際上強調的是產品背后的商業邏輯閉環。
這個世界上除少數類似于陽光和空氣這樣的自然物品(事實上,陽光和空氣并不屬于“產品”,雖然陽光和空氣滿足了人類的生理需求,但是從這種生理需求到陽光和空氣之間并不存在一個人為的設計,在經濟學中,它們也不能定義為商品)外,大多數為滿足人們某種需求而設計出來的產品遵循一個基本的邏輯,那就是“商業邏輯”。
為什么說商業需求文檔(Business Requirement Document,BRD)是三大文檔(商業需求文檔、管理需求文檔、產品需求文檔)之首?因為一款產品在設計初期首先要符合基本的商業邏輯。
一些產品即使具有有用、好用的特征,但是投入產出比太高,也不具備商業上的可行性,如喬布斯的Lisa計算機。Lisa計算機是一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計算機,可以說沒有Lisa計算機就沒有Macintosh計算機(在開發Mac計算機的早期,很多系統軟件是在Lisa計算機上設計的)。它具有16位CPU、鼠標、硬盤,并支持圖形用戶界面和多任務操作系統。Lisa計算機至少領先當時全世界計算機行業其他產品5年,但是高昂的價格使其成為一款夭折的產品。物即使再美,但價不廉,也違背了商業邏輯,因此Lisa計算機不具備商業價值,也不能稱為好產品。
好產品必須具備三大基本要素——有用、好用、可持續,三者缺一不可。若違背了“有用”的要素,就好像為了滿足一個偽需求而設計一個產品,結果將其投放到市場上,發現找不到用戶。若違背了“好用”的要素,則產品的使用體驗很差,很快會被其他競品超越,最終被淘汰。若違背了“可持續”的要素,就像Lisa計算機一樣,產品做得再好,但違背了基本的商業邏輯,用戶都買不起,“有用”和“好用”對用戶來說又有什么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