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母親的幫助下,二年級上學期,我順利轉學了,這所小學是我們當地的實驗小學,也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學校的門頭上掛有郭沫若先生的題字,讓人看了就覺得不明覺厲。
新的班主任老師是一位很可愛的大姐姐,和之前學校的班主任完全不同,她看起來很年輕,喜歡扎著馬尾辮,活潑開朗的性格讓我十分有親切感。在后來的幾年里,她給我一種雖然嚴厲,卻不妨礙我用和藹可親去形容她的感覺,這樣的老師,可能任何一個孩子都不會產生討厭的情緒,正是因為這樣,我才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突飛猛進,成為了一名老師家長眼中的“好學生”。
剛來到這個學校的時候,已經是開學后的一周了,母親拜托一位熟悉的老師帶我走到三班的教室門口,三班的座位已經在開學時安排妥當,所以在我來到班上的時候,班主任老師十分誠懇的和我說因為座位已經確定,只能讓我去坐最后一排,等到下次重新調整座位的時候會幫我安排更合適的座位,因為只有那里,還剩下最后一個空位置。我對這個位置并不陌生,畢竟整個一年級我都在靠近垃圾桶的位置坐著,所以我并沒有覺得有什么委屈。
我的第一任同桌是一位女孩子,人很善良,在我剛來到班上的那天就十分熱情,在上班主任老師的語文課時借給我課本讓我跟著同學們一起朗讀,又在下課后和我討論動畫片和動物世界,如今我再想起這些過往,心中涌上的只有溫暖。
當時我還是個調皮的孩子,在來到這所小學之后,我先是遇到了親切的班主任,然后又遇到了善良的同桌,任何一個孩子進入一個溫暖的環境都是會被感染的,所以我漸漸適應了這個班級的種種,也開始融入這個全新的集體,開始了我嶄新的生活。
轉學之后的生活和之前的生活很不一樣,因為在這里,大家的學習像在做游戲,每天都很開心快樂,我也像是突然開竅一樣,沒有再像過去一樣沉浸在天馬行空的世界里,在這里,和老師互動,成了我新的樂趣。
教數學的老師是一位十分愛喝茶的女老師,上課時講到口渴之處就會停下喝上幾口玻璃杯中的茶水,潤潤嗓子,然后繼續她的課程。
她的課上充滿互動性,天性使然,這種課程十分對我胃口,也讓我對數學漸漸產生興趣。
愉快輕松的上學期就在這樣的環境中結束了,寒假前的期末考試,我也準備的十分充分,考場上那些曾讓我頭疼不已的題目也不再陌生,考完后的第三天,我的母親接到了班上另一位同學母親的電話,那位阿姨在電話中開心的喊著我母親的名字,并告訴她,我的語文和數學成績都是一百分。
掛了電話之后,我的母親顯得有些開心,不知道當時的她心理活動是怎樣的,但我清楚的記得,她笑了。
就這樣,在我進入新學校的第一個學期,我擺脫了一整年的頹廢,而我的雙百分讓我重新燃起了對學習的渴望,這種渴望對于一個八歲的孩子來說,比一萬句夸贊更有作用,于是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我如魚得水,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直到四年級的暑假。
三年的時間很快,我在老師們的評價中漸漸重新找回了自信,也在學習中掌握了一些好方法,在老師們眼中,我不再是調皮的象征,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個聰明活潑開朗熱情的男孩,老師們都很喜歡在課堂上讓我回答問題,與我進行互動,他們臉上的笑意就是我最好的鼓勵。
四年級暑假開始之前,我從母親那里聽說了一件事,學校里準備將我們這一屆拆成五個班,我猜學校這樣做的目的應該是為了減輕老師的教學壓力,畢竟當時我所在的三班就已經擠滿了快八十個學生,聽說其他三個班也差不多,所以,無論是從學習角度還是從紀律管理角度,對老師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五年級開學那天,我在校門口的公告欄上看到了分班名單,我握著拳頭虔誠祈禱自己不要出現在名單上,但由于我的名字太過特殊顯眼,我一眼就看到名單上有我的名字,在那個與我重名率幾乎為零的時代,我只好充滿無奈的離開公告欄。
我低著頭走向以前的班級,和以前的朋友們擁抱告別,收拾好心情,走向全新的班級——五班。
走到五班之后,第一件事自然是尋找老同學,因為這樣可以更快的在班里找到屬于自己的圈子,只有這樣,才能減輕我心里的難過。
我掃視著已經來到班里的幾位同學,瞬間鎖定了幾位老同學,和他們簡單寒暄幾句,便在他們身邊坐下了。
新同學稀稀疏疏的進入班里,但是班主任一直沒有來,我揣著十分好奇的心情來到走廊上,等待著班主任的到來。
過了一會兒,一個穿著紅色短裙的女老師向我走來,我十分“社牛”的喊了一聲老師好,隨即問道:“您是我們的班主任嗎?”,她笑了笑,說:“沒錯,我就是你的新班主任”,隨即招呼我跟她一起回班里。
這位新班主任從面相上看起來十分和善,像是“菩薩”,對,就當時的我而言,這個形容是比較貼切的,我仔細回憶了一下當時第一次見面的場景,她的表情真的充滿和善,有一種普度眾生的感覺,時至今日,每當我想到五班,想到她的模樣,都會不自覺的微笑,這是我來到實驗小學之后,第二次感受到了溫暖。
對班主任有濾鏡,自然在學習上不會馬虎,小學剩下的兩年也在歡聲笑語中度過,這段回憶也成為了我在夢中無數次重回的場景。
當然,在這兩年里,我也結識了很多有意思的朋友,他們當時的模樣直到現在我都不曾忘記,可見這兩年我過得多么開心。
后記:
“倘若有天想起我,你驀然寂寞...千言萬語不必說,只有一首歌。都知歡聚最難得,難奈別離多。”
在我落筆的這一罅隙,耳機里傳來了GALA樂隊的《驪歌》,歌詞中的文字直擊我的內心,讓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畢業的場景。
這些年走過很多地方,看到過很多人很多事物,有時候躺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旅館里,我也會不自覺的回憶起過去的種種,我的整個小學充滿了別離,充滿了歡聚,我的小學同學是正常孩子的三倍左右,這也許是大多數朋友都不曾有過的經歷,卻神奇的出現在我的身上,也從某種意義上讓我經歷了更多有趣的事情,下一章節將開始我的初中故事,小學故事的結尾,我想簡單回顧一下我的這六年歲月。
一開始我并不想真實的表達出我對某些老師的厭惡與喜愛,我害怕讀者會認為,我是個有強烈主觀傾向的作者,但我在寫這本書之前與從前的同學聊天,他們告訴我一些他們曾經的想法,我發現我們的想法竟是這樣的相似。所以,為了真實的寫出我的感受,這樣的描述,是合理的,是無愧于心的。
來到實驗小學之后的五年我經歷了分班,經歷過一些文中沒有寫明的故事。
比如在四年級的寒假,班主任的孩子出生了,我與當時的幾位好朋友一同前往她家看望,并一同“欣賞”了一下那位剛來到這個世界的寶寶,如今,寶寶也到了上高中的年紀了,時間真快啊。在去老班家里之前,我們還用一個月的時間在班里折滿了一千只千紙鶴最后由于一位同學的馬虎,導致我們集合的時候,那一千只千紙鶴還放在她的家里,我們的老班永遠不會知道她的學生曾為她“浪費”了很多時間,哈哈;比如我與三班的幾位朋友在我們的護城河上的廊橋上,玩了兩個暑假的輪滑,每天晚上我們的爸爸媽媽都會相聚一起看著我們開心的玩耍,長輩們彼此之間,也產生了深厚的情誼,經常會在生活中互相幫助;比如我們當時十分熱衷于追韓劇《天國的階梯》,在五年級暑假的時候天天躲著爸爸媽媽收看林志穎出演的《放羊的星星》,然后在開學之后全班一起唱著“就讓我留在輪回的邊緣,等一道光線”;比如六年級的時候我們情竇初開,開始熱衷于互相猜測對方喜歡班里的某某某。
這些都是真實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但并不適合寫出來,因為有些快樂的瞬間留在腦海里,比寫在紙上,變成一串他人不能get到的文字更有意義,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