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 六姊妹全2冊(梅婷、陸毅領銜主演同名電視劇原著小說)
- 伊北
- 3668字
- 2024-03-28 18:02:09
老太太起得早,最先發現那只鞋。看看里頭的鞋墊,走的針線,心里有數了,先不聲張。家麗終究沒趕上北上的火車。
老太太請秋芳來勸家麗。大致意思是,留在淮南,一樣革命。反復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加上學校確實組織有一些公共活動需要家麗和秋芳一起協調。家麗最終決定:暫不北上。但她一定要去煤校廣場上收聽廣播。到時會播出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在首都接見紅衛兵和革命師生的情況。
“去煤校倒是不遠,不反對。”老太太笑呵呵地,又留秋芳吃飯。秋芳說她媽和秋林在家沒人照顧,先走了。美心和常勝都不在家。家文、家藝、家歡午睡還沒起來。老太太點了家麗胳膊一下,說你來。
家麗不知所以,跟著走。到院子里,老太太從水缸后頭抽出一只軍綠勞保布鞋,丟在地上。
“什么意思?一只鞋。”家麗描述。
“認識不?”老太太煞有介事笑笑。
“不認識,一只勞保鞋?只聽過一雙繡花鞋的故事。”
“再仔細看看。”老太太囑咐。
何家麗拎起鞋帶子瞅了瞅,丟在一旁:“不認識。”
老太太這才說:“是那天你被你爸關在煤屋里,翻到院子里來救你那個人落下的。”
“湯為民!”家麗不禁脫口而出。講完又后悔,好在只是面對奶奶。老太太盯著家麗看,眼神有無限內涵。
家麗渾身發毛:“是他自己來的,可能聽到有人唱歌,不是我讓他來的。”聲音不那么篤定。她已經跟老太太保證過,與湯家的人不再往來。湯為民“深夜到訪”,怎么想都覺得蹊蹺,怎么說都有點解釋不清。
“讓他自己來拿鞋。”老太太說,“干什么不能光明正大?翻墻頭。”
“阿奶,人家那是路見不平聞雞起舞,見不得革命同志受苦受難深陷囹圄,才鋌而走險當一回梁上君子。”
“別跟我文縐縐地轉詞兒,正經沒讀幾天書,滿嘴的大道理。”老太太嘴撇了撇。
“反正就是他看不慣我爸把我關到渣滓洞。”
“渣滓洞?”老太太對她的描述感到驚異。
“就是那煤屋,煤砟子也是砟子。”
“可惜你沒江姐那么堅貞不屈,菜餅子還是吃了。”
“留得青山在,革命總會再重來。”
“讓那小子自己來拿鞋。”老太太又說一遍。
“來不了,他串聯去北京了,見毛主席。”
“你們說好了一起去的?”
“奶奶,你想哪兒去了,我跟姓湯的所有人,包括豬腳湯,都一刀兩斷了。那天真是個巧合。”
老太太聽了,不置一詞,這件事擱置,以觀后效,鞋子塞回水缸后頭。
九月一日,淮南煤校廣場廣播大會,家麗和秋芳一早就去占位子。說是光報名的就有一萬多人。美心也要去,她渴望聽到北京的聲音。那是另一個世界,嶄新,明亮,充滿朝氣、熱情。她真恨自己怎么不晚生幾十年,好趕上這火紅的年代。
一早起,美心跟常勝說了一起去。常勝不大積極,說還有兔毛要收,搪塞過去了。
老太太側耳聽了,道:“外頭都火熱成什么樣了,哪還有兔毛收,還不跟你老婆一起去聽聽。”
常勝說:“單位都會組織聽的,何必跑到煤校廣場去,多此一舉。”老太太笑道:“感覺不一樣,跟去淮濱大劇院看戲一樣,一群人一起看,總比一個人在家聽電匣子有感覺。”
常勝沒多說什么,收拾好,上班去了。他剛出門,天有點滴答下雨,零零散散。老太太看西邊的云,有點黑云,但還不算太嚴重。她拿著油布傘出去追常勝。人已經走遠不見了。
淮南煤校廣場,陸陸續續各單位學校組織的人都到了,秋芳和家麗去得早,便幫著組織現場紀律。主席臺上拉了條幅,主席臺上方有兩只高音喇叭。九點半,人慢慢到齊,美心跟廠里的女工一起進入會場,找了個正中間的位置。女工嚷嚷著:“誰給這位同志讓個座,這位女同志身懷六甲,也來接受教育,好讓她肚子里的孩子也知道什么叫‘造反有理’,我們都是工人階級的孩子。”那些學生一聽,立刻給美心弄了個座。劉美心舒舒服服坐著,她感到滿足極了。上午十點,廣播準時開始,全場屏息,仔細聆聽毛主席在天安門廣場接見紅衛兵的盛況。每一句話,每一個詞語,每一個音符,都是那么鼓舞人心,充滿朝氣和力量,會場中,有不少學生熱淚盈眶。
天上云層厚了,發烏。夏末的雨說來就來。廣播剛播到一大半,雨就下來了。雨點砸在身上有點疼。仔細看,下的是鹽粒子——微型的冰雹。帶傘的撐起來了。沒帶傘的學生扛著,有革命熱情,這點雨算什么。雨中,家麗和秋芳對望,彼此眼神堅定,相互鼓勵,熱血的日子,這是她們的青春,壓不垮,澆不滅。她們體內似乎都有一些躁動因子,總想反抗點什么。革命給了她們一個出口。
人群中,美心卻堅持不住了。她護著肚子。女同事擔心道:“劉工,要不我們先回去吧。”美心不愿意走。女工勸說:“不是,劉工,萬一孩子生出來怎么辦,這地方不合適。”
“生什么生,還不足月呢。”美心道。
忽然胎動了一下。估計因為雨水冷,刺激的。
“慧慧,扶我起來。”劉美心求助。女工慧慧連忙小心扶她起來,借了把傘撐著。人群中閃開一條道。家麗老遠就看到媽媽在往外走,她和秋芳連忙跟上去。幾個人慌慌張張把美心往保健院送。誰都怕“重蹈覆轍”。劉美心在外頭臨產不是第一回了。到醫院,住下。老太太和常勝趕來,心急火燎問醫生美心的情況。
“不要激動,”產科女醫生四平八穩,“產婦和胎兒都正常,并沒有流產的跡象,休息休息就可以回家了。”
虛驚一場。
到家,美心坐在床上吃餅干。淮南食品廠的新產品。常勝去單位了,老太太還在為兒媳擔憂。
美心一邊吃一邊喝水:“媽,沒事兒,哪那么嬌貴,淋個雨就怎樣了?”家藝和家歡也要餅干吃。老太太一人分給她們一小塊。家歡嘴里叼著,又伸小手,老太太只好把鐵罐子藏得高高的,兩手一拍說沒啦。然后語重心長對美心說:“那也不能淋雨不能勞累,就別去單位了,我去幫你請個病假,明天歇一天。”
美心連忙說:“媽,別,我得去。”
她有她的理由。醬園廠自打1960年派人去沈陽味精廠和上海天廚味精廠學習了新的味精生產技術后,味精生產線一直紅火。美心想調過去,可醬油小組一直脫不開手。她把理由跟老太太說了。
老太太嘆道:“有這么大區別嗎?醬油、味精不都是調料,還有個高低貴賤?”美心道:“媽,你還別說,在廠子里頭,做味精的還就比做醬油的更先進。”
老太太哼了一聲:“第一次聽說,做味精還做出身份地位了。”
美心搶白:“因為味精生產難,更有技術含量,更能為社會主義服務,你知道嗎?以前我們廠的味精,那時候你們還沒來,那是液體味精,是用粉絲生產中的廢粉漿干、豆餅、面筋為原料,用水解法生產的。那是落后的,所以只能是液體。”
“哦,現在是固體,固體就比液體棍(方言:厲害)?”
“對,固體好保存,方便使用,現在的固體味精,是采用豆餅為原料,用水解蛋白法生產出來的,從去年開始,整個醬園廠就靠味精撐著呢,去年一年就生產了一噸多,什么概念,這是大潮流,我不能留在醬油小組等著被淘汰。”
“你去上班就不被淘汰了?”
“現在有個機會,之前做味精是用水解法,對環境污染比較嚴重,廠里正在做發酵法的生產試驗,我如果參與進去,一旦試驗成功,自然我就能被分去組建新味精廠了。”
“就你會爬。”老太太有點看不慣美心算算計計的樣子。
班還是得上。老太太也沒理由阻止美心進步。那次煤校大會之后,家麗也忙得日日不沾家。常勝單位漸漸有人被“揪”了出來,常勝感到心有余悸。他被要求做思想匯報,并且形成文字。全市開始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
美心在味精研發小組做得不亦樂乎,只是,在專業上她并沒有優勢,所以只好靠“勤能補拙”“思想進步”八個字打天下。在試驗場,她一定是跑得最勤快的那個。只要有思想學習,她也一定會參加。她認為這樣一來,味精廠就少不了她。她不是團員,但她在努力爭取入黨,申請書寫了好幾次。但遺憾的是都被大老湯老婆搗黃了。湯婆子也想進味精廠。
這日,市委發通知,號召全市人民向32111英雄鉆井隊學習,掀起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新高潮。32111石油鉆井隊屬于四川瀘州氣礦,氣井爆炸起火,全隊職工奮不顧身滅火,保住了大氣井。六位同志犧牲,二十一位同志被燒傷。
學習會上,美心站起來發言,她面目嚴肅,說:“毛主席教導我們,‘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我們味精發酵小組,也應該聽從毛主席的指示,學習英雄鉆井隊的精神,排除萬難,研發新型味精。”
大家鼓掌。美心滿足。
最后小組長總結發言,并安排美心看守發酵缸。
美心欣然領命,同組的還有大老湯老婆。
發酵缸放在一處新搭的半透明涼棚底下。美心和大老湯老婆一人坐在一邊。不說話。半下午,天有點陰沉,雨季還沒過去。一會兒,下雨了。兩個女人忙把缸子蓋蓋上。雨越下越大,頂棚竟有點漏雨,剛好滴在缸蓋上。美心見了,對湯婆子道:“來,咱們把缸往旁邊推推。”大老湯老婆肉多,懶得動,說不用推了吧,這不是有蓋子嘛。美心嚴肅地說:“萬一漏水進去影響發酵,何況是雨水,我們應該負起責任來。”話說到這份上,上綱上線,湯婆子不得不抬起屁股,挪了幾步,和美心并排站在缸后頭,兩個人用力推。
缸子紋絲不動。
“再加把勁,用點力。”美心喊號子鼓勁,使出吃奶的力氣。一聲喊,喲!缸子挪了點。美心滿足地拍拍手,說行了。話音將將落,她就捂住肚子,蹲下。湯婆子見狀也慌了:“怎么啦,我說不推,你非要推。”美心疼得無法抬頭,只伸出一只手抓扒著,像個溺水的人,“叫人……”人是叫來了,美心被送往婦幼保健院,她流產了。孩子掉下來就沒了氣息。只不過,這一胎是個男孩。
美心呆呆地躺在病床上。
病房外頭,何常勝惱得捶胸頓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