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新時代財政醫療衛生支出績效評價及提升路徑研究作者名: 徐穎科本章字數: 18字更新時間: 2024-05-23 14:56:58
第三節 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創新與不足
一、研究內容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財政醫療衛生健康支出從2010年的4804.2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22542億元,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醫療保障體系,形成了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持續的財政醫療衛生健康投入在改善居民健康,加快實現健康中國戰略,提高醫療衛生的公平性等方面的作用,值得進行深入探討。
本書的研究按照財政醫療衛生支出的基本目標——“人人享有健康”為主線,對黨的十八大以來,財政醫療衛生支出的規模、結構、公平性等問題展開研究,借鑒國內外衛生支出評價的研究成果,結合中國新時代的背景,構建新時代財政醫療衛生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對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績效進行評價,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章是導論。這一部分闡述研究背景和意義,主要概念及相關研究文獻,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創新與不足。
第二章是財政醫療衛生支出的理論基礎。這一部分首先從公共產品說、人力資本說、消除貧困說、社會倫理說,闡釋財政支持醫療衛生的原因;其次從醫療衛生的定義、支出內容和目標,分析財政醫療衛生支出的內涵;最后討論財政醫療衛生服務供給的方式和支出責任劃分。
第三章是新時代財政醫療衛生支出現狀。這一部分首先梳理了新時代以來財政醫療衛生支出“供給雙補”政策的含義及其實施效果,其次分析了新時代財政醫療衛生支出的規模,最后分析了新時代財政醫療衛生支出的結構變化。
第四章是新時代財政醫療衛生支出績效評價框架。本章首先分析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世界衛生組織的衛生績效評價框架,其次構建了灰色約束錐的DEA模型,在此基礎上構建公平和效率二維績效評價框架及指標體系。
第五章是新時代財政醫療衛生支出績效評價實踐。這一部分依據建立的績效評價框架和指標體系,從公平維度、效率維度和綜合維度對全國財政衛生支出績效進行評價。
第六章是主要結論和政策建議。
本書研究路線如圖1.1所示。

圖1.1 研究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