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光:四川省經濟社會熱點問題研究(2023年)
- 李新主編
- 2624字
- 2024-05-23 14:09:11
未來五年對外開放形勢與四川構建高水平開放新格局研究
對外開放是我國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服務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發展戰略布局。經過40余年的發展,我國已進入以經濟開放為基礎,綜合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高水平全方位對外開放新階段。要對標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發展的“三新一高”新要求,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構建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更強能級的高水平開放新格局。在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全省對外開放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一、四川對外開放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組織統籌
一是同一區域多塊牌子,只搶成績、遇事推諉。二是省內不同區域惡性競爭,招商引資成本高、財政負擔重、風險評估不足。三是同一項目多主體管理。分工不明確、目標不一致、溝通協調不順暢,項目推進困難。四是省級部門協調不暢,缺乏強有力的專門機構。
(二)思維方式固化
一是數字經濟、跨境電商等新形式新業態要求對外開放思想要與時俱進。二是對開放政策學習不夠研究不深,降低了政策的執行效果。三是存在畏難情緒和官僚主義,對新的政策不敢做不愿做,不解放思想,不愿承擔責任,導致有些政策被束之高閣。
(三)要素保障不足
自貿區、綜保區、國別園區等建設上土地“三線”限制明顯。資金缺口較為嚴重,招引外資和對外投資成本急劇攀升,地方財政壓力大,債務問題突出。涉外領域人才需求不斷上升,涉外領域資金法律、產業政策、項目策劃、信息跟蹤、外語翻譯、外企服務等相關專業人才缺乏,企業高端人才本土化難度較大。
(四)制度體系亟待加強
一是與國際接軌的制度體系和服務體系有待健全,“放管服”還存在不規范、不透明、不配套問題,對外投資服務和保障體系不健全,信息服務、知識產權服務、法律服務、金融服務、人才服務方面存在短板。二是知識產權保護、網絡安全等配套監管存在薄弱環節。三是省、市兩級對外開放體系建設較為完備,縣級對外開放的支持政策相對乏力。
(五)開放平臺需提升
一是具備較好對外開放經濟基礎的地區缺乏開放發展平臺,如海關、口岸、保稅區等。二是開放平臺缺乏配套支持政策,平臺作用發揮有限。三是平臺需要提能升級。一些地區平臺和政策都較為完備,但是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原有規劃設計不能滿足當前的要求,平臺需要提能升級。
(六)開放結構要優化
一是進出口結構不夠優化,重出口輕進口,比例失調。二是涉進出口產業集中度高,產業鏈供應鏈不豐富,較為單一,進出口韌性不高。三是涉進出口制造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缺乏龍頭企業和產業。四是涉進出口民營企業勢單力薄,抗風險能力小,參與度、成功率低。五是涉進出口新興產業開放度不足。
二、推動四川構建高水平開放新格局的對策及建議
(一)突破結構困境和水平限制
一是全面優化進出口結構。轉移低端產業,做大中端產業,引進高端產業。深度挖掘四川與海外市場的適配性產業領域,著力培養一批具有雄厚實力的本土企業。要加大四川的海關口岸建設和對外通道建設,實現與境外各國產品的供需對口,全面提升進口水平。打造高端開放平臺。要緊扣四川各地對外開放發展實際,積極落實平臺政策優勢,擴大平臺輻射能力,帶動全省對外開放水平全面提升。
二是聚焦南向發展。一是借助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大力完善與南亞東南亞的交通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直通皎漂港路線,推動四川成為油氣資源和東南亞特色產品的樞紐集散地。二是加快動力電池、智能終端、人工智能上下游產業鏈建設,推動四川形成產業鏈供需交匯樞紐。三是利用四川成熟的食品加工、裝備制造、化工建材產業,加大進口南亞東南亞的原材料和初級產品力度,輻射帶動西南地區開放發展。
(二)統籌開放發展與國家安全
國家安全是開放發展的前提,開放發展是國家安全的保障,要實現開放發展與國家安全相統一。既要堅持以經濟發展為中心,又要樹牢國家安全意識。招商引資要注重甄別境外企業的資質能力,避免騙稅騙補損害國家利益;對外投資建設與合作要關注當地的政治經濟局勢和法律治安情況,切實維護好自身利益和安全。要通過涉外信息的及時發布以及與當地領事派駐機構的密切協作切實維護赴外人員和組織的安全。要注重防范外部攻擊和威脅,特別是防止境外勢力竊取國家機密,煽動恐怖活動或群體性事件。
(三)整合全省開放資源協同共享
要整合全省不同地區所擁有的平臺、政策和資源,協同共享,實現最大化利用。一是平臺政策要共享。自貿區、保稅區等平臺擁有特殊的政策支持,要通過建立分片區的方式帶動周邊享受政策。二是要素資源共享。成都市在進出口貿易、高新技術產業、專門人才等集中了全省近80%的開放資源,要借助成都都市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生輻射效應,帶動周邊開放發展。三是通道空間共享。建議在眉山等地設立出關口岸,共享青白江國際鐵路港資源。
(四)立足區域優勢錯位發展
一是區別優勢劃分職能。根據各地的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確定不同的發展方向和職能。二是基于職能劃分制定政策。基于不同職能劃分制定不同的政策。三是依托政策加強協同。宜賓可以加快建立“中緬(宜賓)產業園區”,以南向發展為主,側重于鐵路運輸。瀘州可以作為東向發展的關鍵樞紐,側重于水路運輸。
(五)完善智庫建設科學決策
對外開放作為我省“十四五”期間及未來經濟長期發展的重點方向,有必要推動社會各方力量建立專門的研究智庫,為我省對外開放行穩致遠提供專業準確及時的科學決策服務。對外開放需要統籌全省各地各領域的資源和政策,不僅需要省委的高瞻遠矚和頂層設計,也需要對基層現實情況有全面清晰的認知和了解。對外開放有多主體多領域長期性復雜性特點,需要專門研究人才和智庫專家提供科學決策服務,能為各級黨委和政府提供全面準確及時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研判以做出有效應對措施。
(六)加強制度創新與要素保障
①完善涉外經貿服務制度體系。一是對標國際投資貿易規則,提高服務效率,改進服務工作,放寬準入限制。二是創新服務方式,要積極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服務于對外經貿發展。②建立黨政干部外事能力培訓和考評機制。一是黨政主要領導需要對國際規則有基本認識,對國際局勢有基本了解,有參與國際事務的基本意識。二是黨政領導班子中要有精通對外開放的專門人才。三是黨政部門中要有專門的對外開放隊伍。③創新土地資金來源和應用形式。一是全面開展土地清理整頓利用工作。二是加強現有土地的開發和抵押置換。三是積極拓寬用地思路,拓展用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