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稅收分類

稅收分類,是指按一定標準對各種稅收進行的分類。一個國家的稅收體系通常是由許多不同的稅種構成的,每個稅種都具有自身的特點和功能,但用某一個特定的標準去衡量,有些稅種具有共同的性質、特點和相近的功能,從而區別于其他各種稅收而形成一類。對稅收進行科學的分類,不僅能夠揭示各類稅收的性質、特點、功能以及各類稅收之間的區別與聯系,還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稅收結構,充分發揮各類稅收的功能與作用,而且對于研究稅收發展的歷史過程、稅源的分布與稅收負擔的歸宿以及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稅收管理和支配權限的劃分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一般常用的稅收分類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以稅收的征稅對象為標準的分類

以稅收的征稅對象為標準,稅收可以分為流轉稅類(商品勞務稅類)、所得稅類、財產稅類和行為稅類等。這是最基本的稅收分類方法,為世界各國所普遍使用。所謂流轉稅類,一般是指對商品的流轉額和勞務的營業額所征收的稅收,如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關稅等。所謂所得稅類,一般是對納稅人各種所得征收的稅收,如企業所得稅(公司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所謂財產稅類,一般是指對屬于納稅人所有的財產或歸其支配的財產數量或價值額征收的稅收,如房產稅、契稅、車船稅,遺產與贈與稅等。所謂行為稅類,是指以某些特定行為為課稅對象的稅,如印花稅等。

二、以稅收負擔是否容易轉嫁為標準的分類

以稅收負擔是否容易轉嫁為標準,稅收可以分為直接稅和間接稅兩大類。直接稅是指直接向個人或企業開征的稅,包括對所得、勞動報酬以及財產的征稅。一般來講,這類稅的稅收負擔轉嫁比較困難,因此,納稅人一般就是承擔稅收負擔的人。而間接稅主要是對商品和服務征收的稅,稅收負擔通過價格轉嫁相對比較容易,從而使納稅人與實際負稅人發生一定分離,因而稱為間接稅。間接稅主要包括增值稅、消費稅和關稅等稅種。

從目前世界各國的稅制情況來看,由于間接稅征收比較方便,加之,如果一國經濟不太發達,國民收入不高,或者征稅信息不充分,稅收征管能力不強,人們的納稅意識不高,稅制結構一般以間接稅為主;相反,則以直接稅為主,或者是直接稅和間接稅并重。

三、以管理權限為標準的分類

以稅收的管理權限為標準,稅收可以分為中央稅、地方稅及中央地方共享稅等。中央稅是由一國中央政府征收、管理和支配的一類稅收,又簡稱為國稅。在實行中央與地方分稅制的國家,通常是將一些收入充足和穩定的稅種作為中央稅。由于各國稅收管理體制不同,中央稅的劃分和規模各有不同的特點。地方稅是由一國地方政府征收、管理和支配的一類稅收。中央地方共享稅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按一定方式分享收入的一類稅收。共享稅的分享方式主要有附加式、分征式、比例分成式等。我國的共享稅主要有增值稅、資源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和證券交易稅等。各國基本上根據自己的國情選擇分稅方式。分稅方式應盡可能滿足各級政府對事權(支出責任)與財力相匹配的要求,需要充分考慮調動各級政府的積極性。

四、以征收實體為標準的分類

以稅收的征收實體為標準,稅收可以分為實物稅、貨幣稅和勞役稅三類。實物稅是指納稅人以實物形式繳納的稅收。稅收最早是以實物形式繳納的。如中國奴隸社會的“貢”“徹”,封建社會的“田賦”等,都屬于實物稅。此外,政府也采用勞役形式征收稅收。凡以貨幣形式繳納的稅,為貨幣稅。貨幣稅是當今市場經濟國家最普遍、最基本的稅收形式。

五、以稅收的計稅依據為標準的分類

以稅收的計稅依據為標準,稅收可以分為從價稅和從量稅。凡是以課稅對象的價格或金額,按一定稅率計征的稅種,都是從價稅。一般來說,依據課稅對象的價格或金額從價定率計算征稅,可以使稅收與商品或勞務的銷售額、增值額、營業額以及納稅人的收益密切相連,能夠適應價格、收入的變化。從量稅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數量、容量、長度和面積等計量單位為標準計征的稅收。從量稅的應稅額隨著課征商品數量的變化而變化,其稅負高低與價格無關。我國目前的稅收主要以從價稅為主。

六、以稅收與價格的關系為標準的分類

以稅收與價格的關系為標準,稅收可以分為價內稅和價外稅。凡稅金構成價格組成部分的為價內稅。凡稅金作為價格之外附加的,稱為價外稅。與之相適應,價內稅的計稅依據為含稅價格,價外稅的計稅依據為不含稅價格,如增值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清县| 牙克石市| 平利县| 信丰县| 虎林市| 海原县| 武胜县| 龙江县| 嘉峪关市| 沂源县| 七台河市| 石渠县| 古蔺县| 栖霞市| 涪陵区| 尉犁县| 黄浦区| 盐城市| 开江县| 右玉县| 大田县| 安乡县| 昌都县| 天镇县| 蚌埠市| 南川市| 平江县| 安泽县| 无极县| 万荣县| 宁陵县| 东平县| 清丰县| 罗山县| 凌源市| 大同市| 庆城县| 瓮安县| 淮阳县| 宁夏| 顺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