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觀經濟學課程學習指南(第二版)
- 潘曦主編
- 9277字
- 2024-05-23 15:09:01
二、要點與例題
(一)需求
1.需求概述
(1)需求的定義。
需求與需求量。一種商品的需求(demand)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條件下愿意購買并且能夠購買的數量。我們需要從以下兩方面把握“需求”的定義:一是“愿意購買并且能夠購買”,指消費者主觀購買意愿與客觀購買能力的有機統一,這種需求被稱為有效需求;二是“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條件下……數量”,即需求反映的是價格(price)與需求量(quantity demand)之間的對應關系(或稱價-量關系,P-Q demand)。而一種商品的需求量(quantity demand)是指對應于某個價格的需求數量。
需求表、需求曲線、需求函數。需求表(demand schedule)是一張表示某種商品的各種可能的價格與其相對應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之間關系的數字序列表。需求曲線(demand curve)是根據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價格-需求量的組合在平面坐標上繪制的一條曲線,如圖1-2-1所示。需求函數(demand function)是用函數關系來表示的商品價格與需求數量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其用公式表示為:

其中,Qdi表示消費者i對商品的需求量,P為商品的市場價格,f(p)表示消費者i關于商品價格與商品需求量之間的對應關系。為以后使用和計算方便,我們通常使用線性需求函數,用公式表達為:

其中,α是需求曲線的橫截距,表示價格等于零時消費者i對商品的需求量,也稱飽和量;α/β是需求曲線的縱截距,表示消費者i對商品需求量等于零的價格,也叫做遏制性價格;斜率為-1/β。

圖1-2-1 線性需求曲線
(2)需求定律。需求定律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者的需求量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關系。這種價-量關系反映了普通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因此被稱為需求定律(demand law)。
【例2-1】其他條件不變,牛奶價格下降將導致牛奶的( )。
A.需求下降
B.需求增加
C.需求量下降
D.需求量增加
解析:正確答案D。本題考查兩個知識點:一是需求定律。根據需求定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市場價格下降則會引起商品需求量增加。二是需求與需求量兩個概念的區別。商品自身價格變化引起需求量的變動,而商品自身價格以外的其他條件(如消費者收入、替代品價格等)變化則引起需求的變動。
(3)個人需求與市場需求。以上有關需求的論述,實際上是消費者的個人需求,反映了消費者個體的理性選擇行為。一種商品的市場需求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條件下市場中所有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數量。一種商品的市場需求不僅依賴于每個消費者的需求函數,而且依賴于該市場中所有消費者的數目。
市場需求曲線是消費者個人需求曲線的水平加總,可以通過“加量不加價”的原則得到。
2.需求的變動
(1)需求的變動的含義。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我們這里主要分析市場需求的變動。
需求的變動,是指市場價格與市場需求量之間對應關系的變化,在圖形上直觀的表現是需求曲線的水平移動。例如,在圖1-2-2中,假設初始的需求曲線為D,新的需求曲線是D1或者D2。當需求曲線從D移動到D1時,我們就說需求增加;反之,當需求曲線從D移動到D2時,我們就說需求減少。這就是需求變動的兩種情況。

圖1-2-2 需求的變動
為了進一步探討需求變動的含義,我們可以過市場價格P0繪制水平線,它分別與需求曲線D2、D、D1交于A、B、C三點。我們再分別過A、B、C三點繪制垂線,就可以找到它們各自對應的需求量Q2、Q0、Q1。由此,我們得到一個結論,需求的變動是指在市場價格不變的情況下需求量的變動。例如,需求增加,在圖1-2-2中表現為在每一價格條件下的需求量都增加;需求減少,在圖1-2-2中表現為在每一價格條件下的需求量都減少。
(2)需求的變動的原因。需求的變動的原因關鍵在于需求定律中“其他條件不變”這一假設前提。當其他條件變化,需求則發生改變。這些“其他條件”,就是導致需求變動的原因。這些因素很多,我們這里只討論其中五個,分別是消費者收入、相關商品的價格、消費者偏好、價格預期、消費者數量。
第一,消費者收入變化對需求的影響。我們把隨著消費者收入的增加而減少其需求量的商品叫做劣等品;把隨著消費者收入增加而增加其需求量的商品叫做正常品。例如,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上漲,自有住房的數量在增加,出國旅游的人數在增加,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也在增加。顯然,自有住房、出國旅游、高等教育都是正常品。對于正常品,當收入增加,對商品的需求增加,商品的需求曲線向右移動;當收入減少,對商品的需求減少,商品的需求曲線向左移動。劣等品的需求曲線移動方向則相反。
第二,相關商品的價格對需求的影響。所謂相關商品,是指存在著相互關系的商品。我們把商品之間的相互關系區分為兩種類型:替代關系與互補關系。存在著替代關系的商品有很多,比如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饅頭和包子、滴滴快車和出租車、愛奇藝和騰訊視頻。我們把存在替代關系的商品叫做替代品。顯然,當某商品的替代品價格上升時,商品本身需求增加,表現在圖形上,該商品的需求曲線向右移動。當某商品的替代品價格下降時,表現在圖形上,該商品的需求曲線向左移動。商品之間存在互補關系,是指存在互補關系的商品要聯合在一起才能發揮作用。例子也很常見,比如汽車與汽油、打印機與墨盒、網球與網球拍。我們把存在互補關系的商品叫做互補品。顯然,當某商品的互補品價格上升時,表現在圖形上,該商品的需求曲線向左移動;反之,當某商品的互補品價格下降時,該商品的需求曲線向右移動。
第三,消費者偏好對需求的影響。所謂消費者偏好,是指消費者對某商品主觀的喜歡程度。顯然,對一種商品的喜歡程度增加,將導致對該種商品的需求增加;反之則減少。表現在圖形上,偏好增強,需求增加,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偏好降低,需求減少,需求曲線向左移動。
第四,消費者價格預期對需求的影響。消費者價格預期是指消費者對商品價格漲跌的判斷。當消費者預期商品價格在未來某個時間上升,會增加當前消費;反之,則減少當前消費。表現在圖形上,消費者預期商品價格上升,當前需求增加,需求曲線向右移動;消費者預期商品價格下降,當前需求減少,需求曲線向左移動。
第五,消費者數量對需求的影響。市場上消費者數量增加,市場需求增加;反之,市場需求減少。表現在圖形上,消費者數量增加,市場需求增加,需求曲線向右移動;消費者數量減少,市場需求減少,需求曲線向左移動。
【例2-2】在某一時期內華為手機的需求曲線向左平移的原因是( )。
A.華為手機價格上升
B.消費者對華為手機預期價格下降
C.消費者對華為手機偏好增強
D.蘋果手機價格上升
解析:正確答案B。當消費者預期華為手機將降價銷售,則當期減少購買,于是當期華為手機需求減少,需求曲線左移。選項A,華為手機價格上升將使得當期需求量減少,表現在圖形上是點的移動;選項C,偏好增強將使得華為手機當前需求增加,表現在圖形上是需求曲線右移;選項D,作為替代品的蘋果手機價格上升,將使得華為手機需求增加,表現在圖形上是需求曲線右移。
(二)供給
1.供給概述
(1)供給的定義。
供給與供給量。一種商品的供給(supply)是指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條件下愿意供給并且能夠供給的數量。我們需要從以下兩方面把握“供給”的定義:一是“愿意供給并且能夠供給”,指生產者對商品的供給一方面受盈利動機的驅動,另一方面受供給能力的限制。微觀經濟學說的供給,是指有效供給,它不僅指生產者想生產多少,還包括生產者能生產多少,或者生產者愿意供給并且能夠供給多少。二是“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條件下……數量”,指生產者對商品的供給,不是指一個供給量,而是指生產者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條件下,愿意供給并且能夠供給的數量。一種商品的供給量(quantity supply)是指對應于某個價格的供給數量。
供給表、供給函數、供給曲線。供給表(supply schedule)是一張表示某種商品的各種可能的價格與其相對應的該商品的供給數量之間關系的數字序列表。供給曲線(supply curve)是根據供給表中商品的不同價格-供給量的組合在平面坐標上繪制的一條曲線。供給函數(supply function)是用函數關系表示的商品的價格與供給數量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其用公式表示為:

其中,Qsi表示生產者i對商品的供給量,P為商品的市場價格,f()表示生產者i關于商品價格與商品供給量之間的對應關系。為以后使用和計算方便,我們通常使用線性供給函數。其用公式表示為:

其中,δ、γ為大于0的常數。(2-4)式在圖1-2-3的坐標系中表現為直線。其中,δ/γ是供給曲線的縱截距;1/γ為斜率。

圖1-2-3 線性供給曲線
(2)供給定律。供給定律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生產者的供給量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關系。這種價-量關系反映了普通生產者的生產行為,因此被稱為供給定律(supply law)。對于供給定律的理論解釋,我們將在第四、五、六章展開。
(3)個人供給與市場供給。以上有關供給的論述,實際上是生產者的個人供給,而一種商品的市場供給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條件下市場中所有生產者對某種商品的供給數量。一種商品的市場供給不僅依賴于每個生產者的供給函數,而且依賴于該市場中所有生產者的數目。
市場供給曲線是生產者個人供給曲線的水平加總,可以通過“加量不加價”的原則得到。
2.供給的變動
(1)供給的變動的含義。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我們這里說的供給變動是指市場供給的變動。
供給的變動指市場價格與市場供給量之間對應關系的變化,在圖形上直觀的表現是供給曲線的水平移動。例如,在圖1-2-4中,假設初始的供給曲線為S,新的供給曲線是S1或者S2。當供給曲線從S移動到S1時,我們就說供給增加;反之,當供給曲線從S移動到S2時,我們就說供給減少。這就是供給的變動的兩種情況。

圖1-2-4 供給的變動
為了進一步探討供給變動的含義,我們可以過市場價格P0繪制水平線,它分別與供給曲線S2、S、S1交于A、B、C三點。我們再分別過A、B、C三點繪制垂線,就可以找到它們各自對應的供給量Q2、Q0、Q1。由此,我們得到一個結論,供給的變動是指在市場價格不變的情況下供給量的變動。例如,供給增加,在圖形中表現為在每一價格條件下的供給量都增加;供給減少,在圖形中表現為在每一價格條件下的供給量都減少。
(2)供給的變動的原因。供給的變動的原因關鍵在于供給定律中“其他條件不變”這一假設前提。當其他條件變化,即使市場價格固定不變,相對應的供給量也會變化,即供給改變。這些“其他條件”就是導致供給的變動的原因。這些因素很多,我們這里只討論其中五個,分別是生產成本、生產技術水平、相關商品價格、價格預期、生產者數量。
第一,生產成本變化對供給的影響。企業的生產成本,主要包括工人工資、土地或廠房租金、資金利息、投入品價格等。當商品賣價不變,而生產成本上升,企業盈利下降,于是企業減少供給數量。事實上,當生產成本上升,商品在每一價格水平上的供給量都將減少。表現在圖形上,當生產成本上升,商品供給減少,供給曲線向左移動;當生產成本下降,商品供給增加,供給曲線向右移動。
第二,生產技術水平變化對供給的影響。當經濟學家提到技術時,并不一定是說高新技術,而是指企業將投入轉化為商品的所有方法。當企業生產技術改變,生產成本就發生變化,從而引起供給的變動。當更好的技術出現時,生產成本降低,商品供給增加,供給曲線向右移動;反之,生產成本上漲,商品供給減少,供給曲線向左移動。
第三,相關商品價格變化對供給的影響。相關商品指的是生產者可以生產的其他商品。通常,一家企業能生產多種商品,其他商品的價格變動,會影響其生產的某種商品的供給數量。表現在圖形上,當相關商品價格上升,本商品供給減少,供給曲線左移;當相關商品價格下降,本商品供給增加,供給曲線右移。
第四,價格預期對供給的影響。價格預期指的是生產者對商品價格未來漲跌的判斷。當生產者預期商品價格在未來某個時間會上升,通常會儲存商品,減少當前供給;反之,將拋售商品,增加當前供給。表現在圖形上,當預期價格上升,當前供給減少,供給曲線左移;當預期價格下降,當前供給增加,供給曲線右移。
第五,生產者數量變化對供給的影響。生產者數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市場供給。表現在圖形上,當某商品生產者數量增加,供給增加,供給曲線右移;當某商品生產者數量減少,供給減少,供給曲線左移。
【例2-3】大白菜供給的減少,不可能是由于( )。
A.氣候異常寒冷
B.政策限制大白菜的種植
C.大白菜的價格下降
D.化肥價格上漲
解析:正確答案C。本題考查三個知識點:一是供給定律,二是供給與供給量概念的區別,三是影響供給變動的因素。顯然,大白菜價格下降,其供給量減少,而非供給減少。選項A、B、D都會引起供給減少,是影響供給變動的因素。
(三)均衡價格
1.均衡價格的決定與變動
(1)均衡價格的含義。根據需求定律,市場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根據供給定律,市場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因此兩者必然有一個交點E(見圖1-2-5),我們把它叫做市場均衡點。它對應的價格PE,就是市場均衡價格;它對應的銷售量QE,就是市場均衡產量。

圖1-2-5 均衡價格與均衡數量
(2)均衡價格的決定。根據圖1-2-6,我們不難發現,市場的均衡價格是PE,均衡數量是QE。假設現在的市場價格P1高于均衡價格PE,整個市場將出現供過于求,此時生產者將無法以現行價格銷售希望售出的數量。因此,生產者就有動機把賣價調低,與其他生產者競爭,銷售更多的商品。隨著生產者降價,根據供求定律,需求量增加,供給量減少,商品過剩情形得到緩解。但只要還存在供過于求,市場價格一定會持續下跌,直到回復到均衡價格。

圖1-2-6 市場均衡價格的決定
反過來,如果現在的市場價格P2低于均衡價格PE,則市場會出現商品短缺,此時消費者將無法以現行價格買到足夠數量的商品。因此,消費者就有動機調高出價,以便與其他消費者競爭,爭相購買更多的商品。隨著消費者競價,根據供求定律,需求量減少,供給量增加,商品短缺情形得到緩解。但只要還存在供不應求,市場價格一定會持續上漲,直到回復到均衡價格。
綜上所述,只要價格具有伸縮性,市場價格就能讓市場實現出清,即供求相等的趨勢。當市場實現出清時,對應的價格就是均衡價格。可見,均衡價格具有穩定性。
【例2-4】市場上某種產品存在超額需求,是由于( )。
A.產品價格超過均衡價格
B.該產品是優質品
C.該產品供過于求
D.該產品價格低于均衡價格
解析:正確答案D。畫圖即可知,當產品市場價格(P2)低于均衡價格(PE)(見圖1-2-6),根據需求定律需求量增加,根據供給定律供給量減少,因此存在產品短缺(或超額需求)。選項A,產品過剩;選項B,不影響,關鍵看供求;選項C,產品過剩。
(3)均衡價格的變動。在前面學習需求和供給時,我們知道引起需求曲線移動的因素主要有五個:消費者收入、相關商品價格、消費者偏好、價格預期、消費者數量。引起供給曲線移動的因素也主要有五個:生產的成本、生產技術水平、相關商品價格、價格預期、生產者數量。其中任何一個因素的變化都會引起需求或供給的變動,從而引起均衡價格與均衡數量的變動。在分析這些市場條件對均衡價格變動的影響時,我們記住要遵循以下三個步驟:
第一,確定該事件是使需求曲線移動還是使供給曲線移動,或者該事件使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都發生移動。
第二,確定曲線移動的方向。
第三,用供求圖分析這種移動對均衡價格、均衡數量的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需求的變動將分別引起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變動;供給的變動將分別引起均衡價格的反方向變動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變動;需求和供給同時變動引起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變動方向則難以確定。
【例2-5】假設個人電腦的供給和需求都在增加。在個人電腦市場上,我們可以預期( )。
A.均衡數量增加,而均衡價格上升
B.均衡數量增加,而均衡價格下降
C.均衡數量增加,而均衡價格保持不變
D.均衡價格的變動是無法確定的,而均衡數量增加
解析:正確答案D。畫圖可知,商品供給和需求都增加,表現在圖形上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都向右移動。均衡數量顯然增加,而均衡價格則可能上升、下降或不變。均衡價格如何變動主要取決于需求和供給兩者誰的變動幅度更大。
2.市場機制
(1)市場機制的含義。什么是市場機制(market mechanism)?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理解什么是市場、什么是機制(mechanism)。
根據《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的定義,市場就是人們買賣商品的場合(an occasion when people buy and sell goods)。這個“場合”可以是農貿市場、大型超市,也可以是淘寶、京東等網站。因此,市場的本質特征不在“場合”,而在“人們買賣商品”本身。機制一詞則來源于機器(machine),是指機器的構造與運行原理。因此,當我們在使用市場機制這個概念時,實際上將市場比喻成一臺機器,并討論市場的構成與運行原理。
微觀經濟學使用我們學習過的供求模型來定義市場機制。例如,在圖1-2-6中,市場的構成要素有需求曲線反映的消費者、供給曲線反映的生產者、供求曲線的交點決定的均衡價格、偏離均衡價格的市場價格、供過于求時的賣方競爭和供不應求時的買方競爭。上述六個要素之間的關系是:當市場價格高于均衡價格時,市場將出現供過于求,賣方競爭將導致市場價格下降,回復到均衡價格,市場出清;反之,當市場價格低于均衡價格時,市場將出現供不應求,買方競爭將導致市場價格上升,回復到均衡價格,市場出清。市場如同一臺精巧的機器設備,在市場各個構成要素相互作用下自行調節市場價格,實現市場運行。
根據平狄克、魯賓費爾德所著《微觀經濟學》中對市場機制的概念界定,市場機制就是自由市場中價格不斷變動直到市場出清的趨勢。市場機制的核心是“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
(2)市場機制的作用。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就是要發揮市場調節價格的功能。由此,市場可以實現更有效的資源配置結果。
首先,指導消費。商品供不應求,市場價格上升,直到均衡價格;商品供過于求,市場價格下降,直到均衡價格。兩種情形下,消費者都將根據市場價格的漲跌理性權衡,調節消費量。在市場機制下,商品歸最愿意付錢的人所有。當商品和資源最終交到最愿意付錢的人手上,我們可以說這是“有效率”的。
其次,激勵生產。商品價格上漲,生產更多的商品就有利可圖,不但既有的生產者愿意增加生產,新的生產者也有動力進入這個市場。在競爭性市場下,商品質量也將提升,以符合消費者愿意購買的數量與特征。
最后,傳遞信號。價格傳遞出信號,使市場相關參與者利用信息做出合理決策。商品價格上升,短期內雖然會造成商品價格偏貴的問題,但是在長期,由于價格傳遞出盈利信號,更多生產者會進入該市場或現有生產者將生產更多商品,從而商品供給增加,供給曲線右移,商品價格下降,供給與需求再次平衡。
(四)彈性
1.需求價格彈性
(1)需求價格彈性的定義與計算。彈性本是一個物理學概念,是指某一物體對外界力量的反應力。比如一顆皮球,用力按壓它,它會受外力作用向內凹,同時產生反彈力。反應越強,則彈性越大;反應越弱,則彈性越小。經濟學借用了這個概念,用來定義當兩個經濟變量之間存在函數關系時,因變量對自變量變化反應的靈敏程度,或者說,就是計算當自變量變化1個百分點時,因變量會變化幾個百分點。因此,對于任意給定的函數y=f(x),可以得到y對x的彈性表達式:

由于需求函數反映了需求量與市場價格之間存在的函數關系,因此我們可以將需求價格彈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定義為需求量對商品自身價格變動反應的靈敏程度,或者說,價格變動1%導致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套用(2-5)式,我們將需求價格彈性用公式表示為:

由于需求量與商品自身價格呈反向變動關系,因此當價格變動量為正時,需求量的變動量將為負,計算出的需求價格彈性會是負值。為避免計算的麻煩,我們通常在需求價格彈性公式的前方加上“負號”,以取正值。
【例2-6】某類電影現行平均票價為4元,對該類電影需求的價格彈性為1.5,經常會出現許多觀眾買不到票的現象,這些觀眾大約占可買到票的觀眾的15%。采取以下( )方法,可以使所有想看電影而又能買得起票的觀眾都能買到票。
A.電影票降價10%
B.電影票提價10%
C.電影票降價15%
D.電影票提價15%
解析:正確答案B。本題考查知識點為需求價格彈性的定義與計算公式。根據題干,在4元的價格水平上,經常會出現許多觀眾買不到票的現象,說明票價定低了,電影供不應求,應該提價。價格該提高多少呢?已知需求價格彈性為1.5,同時希望發生的需求量的變動率(需求量增加比率)為15%,將需求量變動率除以需求價格彈性1.5,得到價格變動率為10%。由需求價格彈性1.5得到價格變動率為10%。由此可知,電影票應提價10%。
(2)需求價格彈性的類型。根據(2-6)式,我們可以把需求價格彈性區分為如下五種類型:
①Ed>1,表示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率大于價格變動率[見圖1-2-7(a)],即需求量對于價格變動的反應是比較敏感的,因此,Ed>1被稱為富有彈性。
②Ed<1,表示需求量的變動率小于價格變動率[見圖1-2-7(b)],即需求量對于價格變動的反應不那么敏感,因此Ed<1被稱為缺乏彈性。
③Ed=1,表示需求量變動率與價格變動率恰好相等[見圖1-2-7(c)],因此Ed=1被稱為單位彈性。
④Ed=∞,對于水平的需求曲線來說,價格只要有微小的上升,就會使無窮大的需求量頓時減少為零[見圖1-2-7(d)],即相對于無窮小的價格變化率,需求量的變動率是無窮大的,因此Ed=∞被稱為完全彈性。
⑤Ed=0,如圖[1-2-7(e)]所示,需求曲線是一條垂直線,表示相對于任何價格水平需求量都是固定不變的,即需求量對于價格變動完全無反應,因此Ed=0被稱為完全無彈性。

圖1-2-7 需求價格彈性的五種類型
(3)需求價格彈性的決定因素。商品需求價格彈性的決定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五個:
第一,替代品數量的多少和替代性的強弱。一般來說,一種商品的替代品越多,替代品的可替代性越強,則該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就越大;反之,則該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就越小。
第二,消費者調節需求量的時間。時間跨度也會影響商品需求價格彈性,其原因與替代品有關。時間跨度越長,消費者調整行為的能力越強,商品的替代品就越多,于是商品需求價格彈性也越大。
第三,商品用途的廣泛性。一種商品的用途越廣泛,則其需求價格彈性越大;反之,則其需求價格彈性越小。
第四,商品對消費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對于消費者個人,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較小,非必需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較大。一個物品是否成為必需品,關鍵還是在于它有沒有替代品。
第五,商品的消費支出在消費者預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消費支出在預算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該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越大;反之,該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越小。
以上五項是需求價格彈性的重要決定因素,而基本因素還是替代品數量的多少和替代性的強弱。
2.需求價格彈性與銷售收入
(1)需求價格彈性與銷售收入的關系。所謂銷售收入,就是用商品自身價格乘以商品銷售量(或需求量)。其用公式表示為:

根據(2-7)式,我們知道,由于需求定律的作用,當商品自身價格P下降,商品需求量,也是市場銷售量Q會增加。銷售收入是增、是減,還是不變?其結果取決于商品價格下降的幅度大些,還是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些。而這兩個幅度的比值,我們在前面把它叫做需求價格彈性。由此,我們不難發現,銷售收入與需求價格彈性有關。下面,我們便來討論這種關系。
第一種情況,需求價格彈性大于1,即Ed>1,需求富有彈性。當價格下降,如圖1-2-8所示,從P1下降至P2,商品需求量將從Q1顯著增加至Q2,價格下降的幅度顯然小于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從圖形來看,初始銷售收入TR1=P1×Q1,降價后,銷售收入為TR2=P2×Q2。通過矩形框面積的比較,顯然,價格下降,銷售收入增加了。因為價格下降造成的銷售收入的減少量小于由需求量增加帶來的銷售收入的增加量。這樣價格下降帶來銷售收入的增加。相應地,價格上漲帶來銷售收入的減少。銷售收入與價格反方向變動。

圖1-2-8 需求價格彈性與銷售收入的關系
第二種情況,需求價格彈性小于1,即Ed<1,需求缺乏彈性。當價格下降,如圖1-2-9所示,從P1下降至P2,商品需求量將從Q1增加至Q3,價格下降的幅度顯然大于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從圖形來看,銷售收入TR1(矩形OP1AQ1面積)變為TR3(矩形OP2BQ3面積)。顯然,價格下降,銷售收入減少了。因為價格下降造成的銷售收入的減少量不能被由需求量增加帶來的銷售收入的增加量所抵消。這樣價格下降帶來銷售收入的減少。相應地,價格上漲帶來銷售收入的增加。銷售收入與價格同方向變動。

圖1-2-9 需求價格彈性與銷售收入的關系
第三種情況,需求價格彈性等于1,即Ed=1,需求具有單位彈性。當價格下降,如圖1-2-10所示,從P1下降至P2,商品需求量將從Q1增加至Q4,價格下降的幅度等于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從圖形上看,銷售收入TR1(矩形OP1AQ1面積),變為TR4(矩形OP2BQ4面積)。顯然,價格下降,銷售收入不變。因為由價格下降造成的銷售收入的減少量剛好等于由需求量增加帶來的銷售收入的增加量。這種情況下,價格下降不會帶來銷售收入的變化,價格上漲亦然。降價或漲價對銷售收入都沒有影響。

圖1-2-10 需求價格彈性與銷售收入的關系
(2)“谷賤傷農”與“薄利多銷”。“谷賤傷農”這一成語描述的商品是糧食谷物,這類商品往往缺乏彈性,其市場供求情況如圖1-2-11所示。在豐收年景,谷物供給增加,供給曲線向右移動,形成新的市場均衡,均衡點從A點移動到B點,商品價格下降,商品需求量增加。由于該商品缺乏彈性,需求量變動比例小于自身價格變動比例。這樣價格下降造成的銷售收入的減少量不能被由需求量增加帶來的銷售收入的增加量抵消。因此,谷物豐收,市價下跌,而農民收入反而減少。

圖1-2-11 “谷賤傷農”
“薄利多銷”描述的是富有彈性的商品,其市場供求情況如圖1-2-12所示。當商品供給增加,供給曲線向右移動,結果是形成新的市場均衡,均衡點從A點移動到B點,商品價格下降,商品需求量增加。由于該商品富有彈性,需求量變動比例將超過商品自身價格變動比例。這樣價格下降造成的銷售收入的減少量就小于由需求量增加帶來的銷售收入的增加量。因此,該類商品價格下降,銷售收入增加。

圖1-2-12 “薄利多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