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級財務會計(第二版)
- 朱小云主編
- 3684字
- 2024-05-23 15:45:23
第二節 會計的定義與特征
一、會計的定義
按照形式邏輯的定義規則,一個定義應能正確地指出鄰近屬概念和種差。所謂鄰近屬概念,是指被定義項最近之所屬,如人既屬于哺乳動物,又屬于生物,在這里,哺乳動物是鄰近屬概念,而生物則不是鄰近屬概念;所謂種差,是指能夠把被定義的種項與同一鄰近屬概念中的其他種項區分開來的特性。顯然,會計是一項管理活動,或者說會計是一項會計人員進行的管理活動,是不符合這一定義規則的。首先,管理活動并不屬于會計的鄰近屬概念;其次,“會計人員進行的”工作不能很好地體現種差;最后,用“會計人員進行的”工作定義“會計”有循環定義之嫌。因此,“會計管理活動論”非但沒有抓住會計的本質,而且擴大了會計的內涵。
關于會計到底是藝術還是科學,佩頓在1922年出版的《會計理論——兼論公司會計的一些特殊問題》一書中討論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會計的定義。他認為,應從三個方面對會計加以闡述:第一,建設性。每個企業需要一系列賬戶和會計科目體系、一組賬簿和相應的憑證與表格、一套日常記賬程序,也就是說,必須要組織、計劃、安排實際的會計方法與機制,以適應不同企業的具體需要。第二,科學性。如實登記經濟業務的過程,系統記錄影響到具體企業的所有明顯事項,所記錄的結果是確定的。第三,創造性。定期地解釋、分析企業的日常記錄,編報供管理者、投資者等使用的財務報表。顯然,上述三個方面中,第一個方面和第三個方面可以理解為藝術,而第二個方面則可以解釋為科學。這一觀點表明,會計既有藝術的一面,也有科學的一面。會計藝術的一面表現在會計職業判斷、會計估計以及如何利用會計信息等方面不可能得出唯一的結論,但在依據歷史憑證進行記錄方面,或者依據確定的會計標準進行會計處理、編制會計報告方面,其結論又往往是確定的或唯一的。可見,簡單地將會計理解為科學或藝術都是有失偏頗的,隨著會計理論的深化和發展、科學研究方法的不斷引進和廣泛應用、會計準則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會計人員素質的不斷提高,會計必將有越來越多科學的成分。
那么,會計到底是信息系統還是控制系統呢?按照系統論的觀點,首先,世間萬物皆為系統,因此無論是控制系統還是信息系統,都是系統。其次,任何一個信息系統都是一個控制系統,離開信息,一個控制系統將無法實現其預定控制目標。最后,任何一個信息系統都是一個控制系統,離開控制,信息系統將無法輸出符合規定要求的信息。因此,看一個系統到底是控制系統還是信息系統,要看其主要的標志是什么。區分一個系統與其他系統的重要標志有三個:一是系統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二是系統的邊界,三是系統的目標。其中,對自然系統來說,主要以功能為標志,而對于人為系統而言,則以目標為其主要標志。從系統與環境的關系來看,系統與環境之間有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顯然,會計系統與環境之間的交換主要是輸入、輸出信息;從系統的邊界來看,會計(主要指財務會計)系統加工的信息主要是來自會計主體(企業或單位)的信息;從系統的目標來看,會計系統的主要目標是輸出對會計報表使用者決策有用的信息。因此,會計系統用信息系統來描述,更能體現其本質特征。
二、會計的基本特征
基于以上分析,以下從環境、邊界以及目標三個方面來概括會計的本質特征。需要說明的是,會計按照其基本目標不同可區分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兩門子學科。由于本書重點論述財務會計理論問題,因此有必要區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并分別概括其基本特征。
(一)財務會計的基本特征
財務會計系統是會計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因此除了具備會計系統的基本特征外,還具備以下兩個基本特征:
1.基于特定經濟主體外部利害關系人的共同需要提供基礎財務信息
財務會計系統的目標是基于特定經濟主體外部利害關系人的共同需要提供基礎信息。所謂特定經濟主體的利害關系人,具體包括與企業有特定經濟聯系的所有利害關系人,如現有或潛在的投資者和債權人、政府經濟管理部門、企業管理當局、企業職工、供應商、客戶、注冊會計師以及社會公眾等;所謂共同需要,是指經濟主體外部關系人多種多樣,所需要的會計信息千差萬別,企業或單位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提供利害關系人所需要的所有信息或特定信息,而只能提供反映企業基本財務活動狀況的基礎信息。經濟主體提供的基礎信息當然也是企業內部管理所需的會計信息,但這并不應影響財務會計系統的目標是以服務于外部為主的“外部會計”。
2.輸入、加工以及輸出信息具有連續性、完整性、系統性
財務會計系統輸入、加工以及輸出信息具有連續性、完整性、系統性的特征。所謂連續性,是指財務會計系統連續地、無遺漏地分類記錄企業或單位發生的一切經濟業務,并通過定期報告的形式將接連不斷的經濟業務報告給會計信息使用者;所謂完整性,是指財務會計系統完整地記錄經濟主體發生的全部經濟業務,既不能遺漏某些經濟業務,也不能遺漏經濟主體內的部分經濟單位的經營活動,財務報告應完整地反映經濟主體財務活動的全貌;所謂系統性,是指財務會計系統的設置符合系統的一般特征,其科目設置、記賬程序以及憑證、賬簿、報表體系等都具有整體性、層次性、聯系性、有序性等基本特征。連續性、完整性以及系統性是財務會計區分于管理會計乃至其他信息系統的最重要的特征。
(二)管理會計的基本特征
管理會計系統是在財務會計系統的基礎上,伴隨著企業經濟關系的日益復雜化而逐漸發展起來的。著名會計學者萊昂德·R.艾米認為,向管理當局提供信息并指導其行為,至少同外部報告同樣重要,而且這只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日益重要。他還指出,為決策提供信息方面是會計師最薄弱的環節,但從戰略上說,這是最重要的任務。管理會計著重闡述會計人員必須向管理當局提供有助于計劃、決策和控制的信息。盡管管理會計的歷史算不上太久,但卻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前景。與財務會計系統相對應,管理會計系統的特征可以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面:
1.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
管理會計的目標是基于企業管理當局的要求提供對其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企業管理當局包括上至公司董事會與其重要成員,如董事長、董事以及公司經營高層管理者,下至企業中下層各級管理者,乃至具體管理實施人員;既包括財務管理者,也包括營銷、采購、技術、生產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等領域的管理者。所謂對其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是指對其經營管理,包括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經營管理活動有益的能夠用貨幣計量的所有信息或相關信息。隨著股東權益保護要求的日益提高,一些原本只是用來滿足企業管理者需要的信息,也成為對外報告的必報信息。例如,分部報告信息原來僅僅是一種用來滿足內部管理需要的管理會計信息,而現在已成為必須對外報告的財務會計信息。這表明,管理會計信息與財務會計信息最根本的區別不在于加工的信息最終為誰所用,而在于提供的信息到底是基于誰的需要而加工的。
2.輸入、加工以及輸出信息具有靈活性
與財務會計相對應,管理會計輸入、加工變換以及輸出信息具有靈活性的特征,而不具有財務會計連續性、完整性以及系統性的特征。首先,管理會計加工的信息可以是企業經營活動的某一期間或某一環節,如重大決策事項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者制造過程某一環節的成本分析等;其次,管理會計加工的信息往往是針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某個分廠、車間,或者某一項具體活動,從而不具有完整性的特征;最后,管理會計報告往往不像財務會計一樣,有完整的格式化的賬表體系,其往往根據企業管理當局的需要編制格式靈活、形式多樣的管理會計報告。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會計系統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會計系統是一種控制系統,不僅包括對企業經濟活動發出的貨幣信息進行加工變換的財務會計子系統,也包括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公允性進行審計的真實性鑒證子系統;不僅包括對企業的財務活動進行直接管理的財務管理子系統,還包括對企業財務活動的合法性進行檢查的舞弊審計子系統。狹義的會計是針對特定經濟主體建立的,旨在對該主體經濟活動發出的能夠用貨幣計量的信息進行輸入、加工變換,并輸出對決策有用信息的貨幣信息系統。在這一定義中,“針對特定經濟主體建立的”規定了會計發生作用邊界或空間范圍;“輸入、加工變換,并輸出”貨幣信息體現了會計系統與環境的交換關系;“輸出對決策有用信息”則是會計系統運行的基本目標。會計系統按其運行目標不同,又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子系統。其中,財務會計子系統是基于特定經濟主體外部利害關系人的共同需要而建立的會計信息系統,而管理會計子系統則是基于企業管理當局的決策要求而建立的會計子系統。
將會計的概念區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有著極為重要的理論及現實意義。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人們習慣將管理財務并處理財務關系的財務管理活動與專門提供企業財務活動發出信息的會計活動以及專門鑒證會計信息真實性、公允性與合法性的審計都混同為會計,并將從事財務管理、會計以及審計工作的人都統稱為會計人員,因此廣義的會計概念仍有其存在的意義,但在進行理論研究,或者圍繞會計程序和方法進行規范時,我們又必須承認會計是一個以提供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在這種情況下,狹義的會計的理解則更為科學、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