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的邏輯:對話中國強影之路的變局與勝局
- 每日經濟新聞編著
- 953字
- 2024-05-23 14:18:53
中國電影始終與時代同行
在傳承中改革,在歷史中創新。一年一度的華表獎,讓我們看到中國電影的傳統與繼承,那就是始終立足于時代、立足于現實、立足于人民。
2018年12月8日晚,第十七屆中國電影華表獎紅毯儀式和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300多位電影人出席了此次盛會,老中青三代電影人齊聚一堂,規模之大、規格之高堪稱近年之最。
燈光暗下又亮起,大屏幕上回放著20世紀80年代經典的華表獎獲獎影片《血總是熱的》《牧馬人》《大閱兵》,以及21世紀以來的華表獎獲獎影片《滾蛋吧!腫瘤君》《中國合伙人》。隨后,吳剛、王學圻、鄧超等影片主演們先后來到舞臺中央再現經典段落。
“你走不了,我心里有數……祁連山你背不走,大草原你帶不走,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你說得對……這里有我汗水浸過的土地,這里有我患難與共的親人,這里有我相濡以沫的妻子,這里是我生命的根。”
電影《牧馬人》的臺詞再次被深情演繹。男主角朱時茂說:“36年前,我和叢珊主演《牧馬人》,謝晉導演教我們怎樣體驗生活、怎樣演戲、怎樣做人,他的經驗值得我們年輕演員學習一輩子。”
回顧這四十余年,改革開放的步伐銳不可當,萬物恣意生長,塵埃與曙光升騰,江河匯聚成川,無名山丘崛起為峰,天地一時無比開闊。熱騰騰的生活與時代,為電影創作提供了沃土。
“中國是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我們也有了屬于我們自己的偉大電影。我受大會委托,請出華表獎獲獎代表。”在姜文的邀請下,往屆華表獎獲獎代表上臺,江山如此多嬌,從電影大國到電影強國的征途上,一代代人砥礪前行。
“如果到了2049年,新中國成立百年之時,那時的電影人歡聚一堂,重返今晚華表獎的現場,請問在座的各位同行,能用什么樣的跨時空語匯,讓他們激動地回眸?
“如果那時的觀眾,以地球新一代公民的目光,重新審視銀幕上那些怦然心動的形象,請問在座的各位同行,能用什么樣的人物塑造,讓他們為我們創作的年代起立、熱烈鼓掌?”
“我們一路走來,身邊滿是期盼的目光。無論身處何地,人類都需要人文精神的滋養。”
“此刻,讓我們一起想象新中國成立100周年的華表獎頒獎現場,那一天我們的電影肯定改變了模樣。那時觀眾的體驗是什么?
“仍會是德藝雙馨、勇攀高峰。我們的付出不僅是為了今天的向往。這就是今天我們面對華表獎想說的表演者語匯。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中國電影華表榮光,中國電影,必將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