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3 國內外可持續發展現狀

1.1.3.1 國家層面

起源于歐洲的以“新”為代表的低碳綠色經濟變革,在2008年9月中下旬“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迅速成為世界的寵兒。當前,歐洲、美國、日本等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以及不少發展中國家力圖利用此次全球多重危機帶來的機遇,紛紛制定和推進短期內刺激經濟復蘇、中長期以應對氣候變化向低碳經濟轉型為核心的綠色發展規劃,試圖通過綠色經濟和綠色新政,在新一輪經濟發展進程中促進經濟轉型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歐盟綠色新政”使可持續產品稱為歐盟的規范、促進循環商業模式并為消費者綠色轉型賦能。如《循環經濟行動計劃》[7]提案,宣布要求歐盟市場上的幾乎所有實物商品在從設計階段到日常使用階段,以及再利用階段直至產品壽命結束的全生命周期中變得更加環境友好、更具循環性、更節能。《可持續產品生態設計法規》[8]提案著重解決產品設計問題,提出產品需更耐用、更可靠、更可重復使用、更可升級、更可修復、更易于維修、更方便翻新和回收,以及可以更好地節省能源和資源。

歐盟循環經濟指令核心內容是將循環經濟理念貫穿產品設計、生產、消費、維修、回收處理、二次資源利用的全生命周期,減少資源消耗和“碳足跡”,增加可循環材料使用率。2020年2月10日法國發布了2020-105號反浪費和循環經濟法,其中包括與廢物相關的措施、與浪費相關的措施、停止一次性塑料包裝、擴大生產者責任和告知消費者產品環境特性,即可修復性,用以評估內部信息的可用性,幫助改進產品的可修復性,識別產品和服務的優勢和劣勢。此外,歐盟于2009年10月31日正式發布了與能源相關的產品的ErP指令,旨在提升耗能產品的環境績效,控制生態環境污染。歐盟按照ErP這一框架指令中的相關規定,進一步制定有關某類耗能產品需要符合的生態設計要求的指令,如非定向家用燈生態設計要求、外部電源生態設計要求等。

英國把發展綠色放在綠色經濟政策的首位。2009年7月15日,英國發布了《低碳轉換計劃》和《可再生戰略》國家戰略文件,這是繼出臺《氣候變化法》之后,英國政府綠色新政的又一新動作,是迄今為止發達國家中應對氣候變化最為系統的政府白皮書,也標志著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政府預算框架內特別設立碳排放管理規劃的國家。

德國發展綠色經濟的重點是發展生態工業。2009年6月,德國公布了一份旨在推動德國經濟現代化的戰略文件,在這份文件上,德國政府強調生態工業政策應成為德國經濟的指導方針。《循環經濟與廢物管理法》已成為德國建設循環型社會的總綱性專項法律,強調生產者的環保責任和意識,要求生產者對其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負責。在這一法律框架下,不同行業制定了一系列循環經濟法規,如《飲料包裝押金規定》《廢舊汽車處理規定》《廢舊電池處理規定》和《廢木料處理辦法》等。

法國的綠色經濟政策重點是發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2008年12月,法國環境部公布了一攬子旨在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計劃,這一計劃有50項措施,涵蓋了生物、風能、地熱能、太陽能,以及水力發電等多個領域。除了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之外,2009年,法國政府還投資4億歐元,用于研發清潔汽車和“低碳汽車”。

美國提出的“能源之星”計劃和一系列法令法規,如資源節約和回收法令(RCRA)、大氣清潔法令(CAA)、職業健康和安全法令(OSHA)、聯邦污染預防法令(PPA)等,都旨在減輕工業產品對環境產生的影響。美國“綠色新政”可細分為節能增效、發展新能源、應對氣候變化等多個方面。其中,新的開發為其綠色新政的核心,2009年2月15日,總額達到7870億美元的《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將發展新能源作為主攻領域之一,重點包括發展高效電池、智能電網、碳儲存和碳捕獲、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等,同時美國還大力促進節能汽車、綠色建筑等的開發。

日本政府于2009年4月公布了名為《綠色經濟與社會變革》的政策草案,目的是通過實行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等措施,強化日本的綠色經濟,重點則在于支持政府當前采取的環境措施刺激經濟,對中長期則提出了實現低碳社會,實現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目標。2009年5月,日本正式啟動支援節能家電的環保點數制度,通過將日常的消費行為固定為社會主流意識,集中展示綠色經濟的社會影響力。

韓國欲借綠色增長戰略再創“漢江奇跡”。此次全球金融危機開始的時候,韓國就提出了“低碳綠色增進”的經濟振興戰略,依靠發展綠色環保技術和新再生,以實現節能減排、增加就業、創造經濟發展新動力等政策目標。

2023年3月韓國政府發布了碳中和綠色發展基本計劃綱要和具體實施方案。為實現2030溫室氣體減排和2050碳中和目標,韓國制定了十大中長期溫室氣體減排政策,以及四項國家戰略,包括高效碳中和、民間主導創新型碳中和綠色增長、共同合作的碳中和、適應氣候和引領國際社會的主動碳中和。同年5月,直屬韓國總統的碳中和綠色增長委員會和國務會議分別審議通過了韓國首個碳中和綠色增長基本計劃。該計劃是地方政府具體行動和國家長期戰略的總體規劃,包括凈零社會轉型的國家戰略和愿景,碳減排目標和建立健全碳中和路線圖實施體系的相關政策。

2005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9]中明確指出,我國發展必須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2008年,為了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和改善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并于2009年正式實施。2015年,《中國制造2025》提出,將可持續發展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著力點,加強節能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的推廣應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回收利用效率,構建綠色制造體系,走建設生態文明的綠色發展道路。“十三五”時期,工信部將綠色制造作為工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出臺《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以重大工程、項目為牽引,以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建設為紐帶,帶動綠色技術推廣應用、產業鏈供應鏈協同轉型,支撐起綠色制造的“基本面”。

1.1.3.2 行業企業層面

作為國家級綠色工廠,江山歐派始終恪守環保理念。在原料甄選上,采用不含甲醛、甲苯等有害物質且環保指數更高的水性漆;在生產設備端,江山歐派不斷進行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進,研制了油漆回收、自動噴漆設備等智能裝置,實現對漆料的回收再利用,有效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保護生產環境和生態環境;在綠色產品設計方面,推出了環保無漆復合門、健康櫥柜等產品,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

納愛斯集團秉持“環境友好、安全健康”的發展理念,將綠色、環保概念融入產品開發的整個過程,并貫穿產品策劃、研發、包裝設計、加工生產、市場營銷、品牌宣傳及售后服務的全過程。納愛斯在牙膏管設計上選用較易回收的全塑復合片料,避免相當數量的鋁塑片材填埋,減少土地污染。納愛斯的洗衣凝珠內包裝選擇無污染、無毒的綠色可降解的環保材料——PVA水溶性膜。此外,納愛斯近年來持續推進包裝減量化、減克重、降厚度,以及優化紙箱結構。

法拉基集團在綠色設計實踐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確保嚴格遵循綠色管理要求。在采礦環節,公司每四年對其采礦場所進行一次環境審核,用于評估和監測采礦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通過制定并執行礦山恢復計劃,以確保在采礦結束后能夠有效地恢復和保護環境。在生產環節,法拉基致力于減少污染物排放,降低資源使用強度,最小化危險廢物和其他固體廢物的排放。公司采用更清潔的生產技術,尋找替代材料,以及實施廢物管理計劃,以確保廢物的安全處置和回收。在采購環節,公司將環境績效評估納入供應商和分包商的選擇程序中,提高對供應商環境責任和綠色實踐的考量,以確保供應鏈的可持續性。在服務環節,法拉基努力提升其產品的綠色環保性能,以減少建筑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不良影響,確保產品符合相關環保標準和認證。

德國西門子集團通過西門子硬件和軟件無縫集成的能力,為客戶提供一套全面掌握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狀況的綠色數字化解決方案,全方位打通工業產品綠色設計與綠色制造一體化的路徑。如“數字化雙胞胎綜合方案”幫助客戶實現產品開發和生產規劃的虛擬環境與實際生產系統、產品性能之間的閉環連接,實現產品綠色化水平的定量分析和持續優化,大力提升了產品開發效率,降低生產和維修成本。

飛利浦一直將可持續性作為重中之重,據報道,其電力100%來自可再生能源。通過采用更節能的解決方案并選擇更智能的材料設計,使得飛利浦在2020年就已經提前實現了100%碳中和的目標。另外,該公司還在不斷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包括與各生產地協調使用本地的原材料,并以碳排放作為選擇原材料的基準;與客戶合作減少產品使用過程中的排放;與供應商合作減少供應鏈排放等。

施耐德電氣作為“全球500強企業”和“全球可持續發展企業100強”,在全球100個國家擁有員工17萬余人。多年來,施耐德電氣一直處于能源、安全及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前沿,服務于這些領域的多個行業,并隨著行業不斷變化的需求而不斷發展。施耐德電氣很早就將環境和生態理念引入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不僅將環境政策納入公司發展的總體綱領中,更有效地將其落實在公司的日常工作上。公司作為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的專家,施耐德電氣的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于樓宇、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和工業市場。施耐德電氣的宗旨是賦能所有人對能源和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推動人類進步與可持續的共同發展,并稱之為“Life is On”。

作為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倡導者、踐行者和賦能者,施耐德電氣一直將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戰略核心,并貫穿業務經營的方方面面。2005年起,施耐德電氣就推出量化評估體系,以衡量自身在踐行可持續發展承諾方面的表現,并每季度對外公布。2021年1月,施耐德電氣發布了全新的“可持續發展影響指數(SSI)計劃”,專注于氣候、資源、信任、平等、代際共五大影響領域的11項指標,同時提出3項本地目標,打造“可持續影響力企業”。

針對以“碳中和”為主要議題的氣候變化挑戰,施耐德電氣做出了一系列承諾,將減排范圍從自身向整個價值鏈拓展,減排效果從碳中和向凈零排放遞進,從而加速可持續發展進程,包括到2025年實現公司自身運營層面的碳中和;到2030年,在公司自身運營層面實現“零碳就緒”;到2040年,實現端到端價值鏈的碳中和;以及到2050年,實現端到端價值鏈的凈零碳排放。

施耐德電氣把可持續發展目標融入主業,并借力技術,聯手合作伙伴共同推進碳中和。依托數字化技術,施耐德電氣打造了從綠色設計、綠色采購、綠色生產、綠色運輸到綠色運維的端到端綠色供應鏈。在中國,施耐德電氣有15家工廠已經成為工信部認證的“綠色工廠”,同時還擁有17家“零碳工廠”和12家“碳中和”工廠,源源不斷地為中國和全球市場提供綠色創新產品。到2025年,施耐德電氣計劃幫助全球客戶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8億噸。基于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持續優秀表現,施耐德電氣12次登上企業爵士(Corporate Knights)評選出的年度“全球可持續發展百強企業”榜單,同時也成為了業界唯一一家連續11年躋身碳排放披露項目(CDP)“A級名錄”的公司。可持續發展已成大勢所趨,作為可持續發展的踐行者及賦能者,施耐德電氣未來將繼續依托領先的數字化優勢及豐富的可持續經驗,助力中國生態伙伴駛向數字化和低碳轉型的“快車道”,加速實現雙碳目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河市| 连平县| 民丰县| 离岛区| 鲜城| 南昌县| 天峻县| 淮南市| 福鼎市| 潞西市| 宜阳县| 搜索| 甘孜县| 厦门市| 花莲县| 北流市| 永春县| 遵义市| 宁国市| 武宣县| 于都县| 大竹县| 张北县| 安化县| 嘉义县| 敖汉旗| 乐平市| 会昌县| 安乡县| 昌宁县| 洱源县| 从江县| 宁陕县| 鹤庆县| 遵义市| 阳新县| 韶山市| 上栗县| 兰州市| 大新县| 彭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