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制造意外
- 今朝往
- 我叫中野
- 2257字
- 2024-04-30 20:30:00
隨著四根蘆葦管的制作完成,楚維山的動作并未停歇。他的目光在屋內掃過,最終落在了針線笸籮上。
他的手指靈巧地在繚繞的棉線中穿行,挑選出所需的線材,宛如一位繡女挑絲一分為二。
楚維山將棉線細致地一圈圈纏繞在蘆管與線香的連接之處,確保每一個結都牢固而勻稱,整個房間只剩下他手下的織作聲和呼吸。
接著,楚維山取過一小段蘆葦,輕輕地套在了線香上,如同為一件珍寶加上保護。
隨著最后一縷棉線繞就,楚維山抬起頭,目光穿透窗外的夜色,審視著這一夜的天光。隨后將這個新做成的精巧玩意仔細地包裹好,藏入衣袖之中。
......
隨著太陽漸漸西斜,市舶司胡同口的惠明寺周圍街道開始熱鬧起來。
街道兩側林立著酒坊茶肆,五光十色,熱鬧非凡。
李國裕,百味齋老店的掌柜,邁著略顯沉重的步伐,在自家店鋪的院墻外繞了一圈。自從店鋪被查封,他不得不每日巡邏,以防小賊進店竊取財物。
李國裕剛轉入街角,便看見一個穿著公服的年輕捕快向他走來。
“李掌柜,”楚維山微微點頭,以示打招呼。
“小哥......”李國裕回應著,腦海中卻閃過一絲疑惑,這位捕快似乎在哪里見過,但一時又想不起來。正欲低頭回禮,楚維山已擦肩而過,快步離去。
“這位小哥,請留步!”李國裕急忙叫道,站在原地,有些焦急地望著那個年輕的背影。
楚維山停下腳步,轉身,面帶詢問之色。
李國裕心中一喜,走上前去,誠懇地說:“小哥,關于我百味齋的案子,您能否透露一二?自從家中出了那檔事,我這心就一直懸著。”
楚維山微微皺眉,上下打量著李國裕,只見那老掌柜眉宇間滿是憂愁。
楚維山目光深沉,低聲說道:“在西街口,永安縣衙開了一家軍巡鋪,您知道吧?”
“知道,”李國裕疑惑地應道,“但那和我店的案子有何關聯?”
“你還是沒明白,”楚維山搖了搖頭,嘆息一聲,“案子沒了下文,您也該去那邊轉一轉。”
李國裕愣住了,心中一陣茫然。楚維山看著他的模樣,不由得心生憐憫:“李掌柜,您仔細想想,等案子了結,縣里的大人們一筆定下,您這家店的興衰不就在此一舉嗎?”
“對啊!”李國裕眼睛一亮,如醍醐灌頂般茅塞頓開。
楚維山目光銳利,繼續道:“縣里的重要人物現在都集中在那家軍巡鋪,您現在不去拜訪,更待何時?”
“懂了,懂了!”李國裕恍然大悟,一臉感激地望著楚維山,迅速拱手作揖,“多謝小哥您的指點,我銘記在心。””
楚維山微笑著搖頭:“李掌柜,此案中的微妙人情,我也只是略懂一二。在這個節骨眼上,縣里的大人哪敢收重禮?只會讓人疑心。”
李國裕心頭一緊,感情感激之情,卻又不敢貿然行動。他問道:“那我該當如何?”
楚維山略一沉吟,輕聲道:“您不必親自出面,只需讓酒鋪的伙計送幾壇美酒,那誰送的他們還不知道嗎?”
李國裕茅塞頓開,連連稱謝,轉身便朝街角的酒鋪走去,心中早已盤算好如何挑選酒水,以示敬意。
李國裕漸行漸遠,楚維山靜靜注視著他的背影。
楚維山挪動腳步,輕車熟路地繞過街角,走進一家古樸的茶肆。他選擇了二樓臨街的一個角落位置,要了一壺陳年的茶水,靜靜地觀賞著窗外的街景。
他的目光,很快便定格在對面新開張的軍巡鋪上。那鋪就設在惠明寺的西側,正對著熱鬧的市舶司街口,鋪兵們檢查行人時頗為方便。
這時,楚維山看到原本空蕩蕩的軍巡鋪內,新搬來的水桶鐵鉤等滅火器械,五個新上任的鋪兵們正忙碌著整理打掃。
茶壺里的水已經續過一次,楚維山終于瞧見永安縣尉遲的身影出現在街口。他步履穩健,神態自若,一路走進了軍巡鋪,久久未曾離去。
過了片刻,主簿顧湛的身影也出現在了軍巡鋪中。他們在這里逗留了一盞茶的功夫,顯然是為了新兵的崗前訓誡,畢竟收了不少銀子。
楚維山的目光穿透了茶肆的紗窗,浮光掠影般掃過他們的身影。
尉遲與顧湛,一個是縣尉,一個是主簿,都是文職出身,自然不便于在這剛建立的軍巡鋪久留。
夜幕即將降臨,茶肆內的燈光漸漸亮起,楚維山獨自一人,品茗觀景。
這時,捕頭曹炳的身影出現在視野中。他和尉遲、顧湛不同,不僅職位更為接地氣,性格也更為大大咧咧。與鋪兵們打了一陣交道后,便沒再現身。
不久,街角酒店的伙計小心翼翼地抱著兩個酒壇走進了軍巡鋪。楚維山的目光微微閃動,嘴角勾起一絲意味深長的微笑:“這可是你自己作死。”
就在朱嘯宇的身影出現在街角,目光四下搜尋之時,楚維山知道時機已到,便起身結賬下樓,避開了與好友的不期而遇。
他沒有直接去見朱嘯宇,而是繞到軍巡鋪的房后,進入了一個隱蔽的小巷。
楚維山將公服衣襟掖進腰帶,兩步助跑,腳下一蹬墻壁,身形矯健地翻過了一丈高的圍墻,輕輕落在惠明寺的后院。
此時正值僧人晚課時分,菜園子里靜悄悄的,只有夜風拂過樹葉的沙沙聲。楚維山沿著墻根悄然移動,穿梭在這片青翠之中。
穿過了寬廣的寺院,楚維山再次越過一道圍墻,眼前出現了一片熟悉的房舍。
夜色深沉,后院靜悄悄的,一座柴房默默矗立于院落一隅。楚維山輕推開柴房的門,身形敏捷地閃入其中。
柴房內的空氣中彌漫著干燥的木柴氣息,柴堆整齊地堆放著,幾乎要觸及房梁。
楚維山從衣袖中抽出自己精心制作的“穿云箭”,這是一根巧妙的引火裝置。他輕輕拔掉蘆葦管,露出了里面細如發絲的線香。
他從隨身攜帶的火折子中夾出一縷陰燃的紙卷,在空中輕輕晃動,火光跳躍,點燃了線香的一端。楚維山心中暗自思忖:“這火折子用起來太過繁瑣,若能找到火柴的配方,豈不是方便許多。”
他小心翼翼地將蘆葦管插入柴堆中,三寸長的線香緩緩燃燒,火光搖曳。楚維山知道,線香燃燒的時間有限,十數分鐘后,當香火燃盡至蘆葦管時,管中的硫磺和硝石粉末就會引爆。
干柴遇火,烈焰騰騰。待附近的居民察覺異常時,至少已是二十分鐘之后。
待火勢漸起,蘆葦線香、宣紙棉線、硫磺硝石,都將化為灰燼,不留一絲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