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鹵菜居然是中餐獨有的烹飪技術
- 相親失敗后,二次元老婆找上門
- 宅仙人喲
- 2085字
- 2024-04-11 12:26:00
晚上八點,江雪超市。
“知道鹵味最不可缺少的香料是什么?”
北條美代子問道。
“八角!”
林天想了想。
“沒錯!”北條美代子說道,“中華料理的混合香料配方五花八門,但涉及到鹵味,那么,最不可少的一味香料就是八角,八角堪稱中式鹵菜的香料之王!沒有八角,就沒有鹵味!”
“有道理!”林天點頭,確實沒有八角的味道,就不像是鹵菜。
北條美代子笑道:“但光有八角還不夠,還需要更多香料采購構建更加豐富立體的香料包。你覺得中餐鹵菜最常見的混合香料配方是什么!”
“五香粉?”
林天不確定道。
“不是五香粉,是五香!而五香粉是把五種香料,打成粉末。”北條美代子略微看了看貨架上的各種鹵料包,顯然并不滿意這些貨架上的商品,“某種意義上,五香應該是中華料理里面,知名度最大的一種通用混合香料配方。但即便是五香粉,也就是名稱一樣,不同廠商的五香、五香粉的配方,完全不一樣。”
說著,北條美代子在超市貨架上,拿起三包不同品牌的五香粉。
其中一袋配方是:八角、小茴香、花椒、桂皮、丁香。
另一袋配方則是:砂仁、丁香、豆蔻、肉桂、山柰
第三袋更奇葩,寫著五香粉,卻不止五種:八角、花椒、桂皮、山柰、白胡椒、砂仁、干姜、甘草
都直接八種香料了!
林天不禁無語道:“所謂五香粉,就沒有一個權威的配方嗎?”
“沒有!”北條美代子說道,“若是要用來作鹵菜的五香,里面必不可少是的是八角。”
“有的沒有八角!”
林天看了看幾袋五香粉的配料表。
“沒有八角的五香粉,未必是用來作鹵菜,可能是用于燒烤腌制,又或者做菜增香,又或者火鍋底料。但鹵味必須要有,這是鹵味的基礎。”
北條美代子給林天介紹道。
“做鹵菜,應該用鹵料包吧?”林天問道。
“普通家庭鹵菜,五香鹵料包,又或者其他的鹵料包,甚至是含有八角的五香粉,也都是能湊合!”
北條美代子解釋說道,“不過,湊合出來的鹵菜口味一般,只能說湊合!真正好用的鹵味的鹵料包配方,不是超市貨架上的五香粉,或是鹵料包!”
林天聞言點了點頭:“確實!”
“鹵味自古以來,就是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
一開始用了簡單的八角,加上一些其他香料,漸漸形成五香鹵料包。五香也就是一種理念,并不是一個有標準答案的配方,主要就是根據廚師的應用場景,選擇不同的香料配合。
至于,十三香,則是更加復雜的香料配方。
一開始的十三香全稱就是鹵水十三香,就是為了做鹵菜,而研究出來的香料混合運用的鹵料包!”
北條美代子笑道。
“也就是說,要是做鹵菜的話,用十三香,是比五香更好?”
林天問道。
“沒錯!具體十三香什么年代形成,說法不一。有說北宋,又有說明朝,但總體上,是伴隨著海外的香料貿易,香料品種極大豐富之后,鹵菜技術成熟,漸漸形成了鹵水十三香。”
北條美代子解釋道,“之所以,要介紹這么多,是因為……鹵菜的技術,是中餐獨有的。
全世界的各種料理,主要是燉、煮為主,卻并沒有類似于鹵菜的烹飪技術!
如果從其他海外的料理流派,法餐、日料、印度菜等等,都不會有鹵菜。”
林天也不由驚訝:“海外其他國家,沒有鹵菜?”
“沒有!”北條美代子表示說道,“烹飪流派,是受到本土的歷史文化的影響。料理越豐富,代表本土文化底蘊越深。論料理豐富的廣度深度,真還沒任何一種料理,能跟中華料理相比!
甚至可以這么形容,全世界其他的做菜的菜譜加起來,可能還未必有中華料理的做菜的全部菜譜多!
就烹飪技術和知識來說,也是可以說,有食譜記載的菜的做法,其他國家所有料理流派總和加起來,也未必有中餐的食譜全面豐富,類型眾多!
烹飪的知識豐富程度,應該是舉世無雙的。”
“這么厲害?”林天雖然也是覺得中華料理應該是世界第一吧?
但是還未有一個概念,就是個第一。
也就覺得,應該比法餐、日料、印度菜之類要明顯強一截。
但還未曾想過,中餐厲害到了,一己之力,其實能跟其他國家的菜品的種類總和對比。
嗯……大部分都是歷史遺澤,種花家的祖上,得多喜歡做菜啊?
北條美代子將看過的一件商品,放回貨架上,說道:“烹飪技術,是一種有錢又閑的環境下,才會鉆研的享受。
古代這種慢節奏的環境,文明達到工業化之前的那種農業時代,又形成了城市和餐飲行業,菜系才有逐漸積累發育的時間底蘊。
現代文明物質極大豐富,但并不是烹飪技術發展最快的時期。
比如,英國那種曾經的世界霸主,美國現在的世界霸主,都曾經抓住工業革命的機會,更早獲得了遠超過去古代千年積累的財富。
但料理水平都很一般,沒有形成具備世界級影響力的烹飪文化。
其大規模城市化,都是工業化之后了,工業化之后的料理,都是效率、速度、成本,跟大廚精心烹飪的理念背道而馳。
所以,美國的料理代表是麥當勞、肯德基、可口可樂之類的。
即便是高級餐廳的菜,基本上都是其他國家的料理!”
林天不由感覺是這個道理。
大致上,一個國家烹飪文化的底蘊和積累,主要是看古代闊過了多長時間。
古代那種慢節奏的城市,各種酒樓、餐館才有時間打磨烹飪技術。
傳到后世,中餐依然是舉世無雙,也證明了古代的中華文化,曾經闊過多久……
但到了現在,隨著工業化不斷的推進,工作節奏也被加快了。然后,就出現了各種工業量產的料理,快餐、預制菜之類的,雨后春筍的冒出來。
也說明了,工業化之后,低成本、高效率的快餐化,確實是餐飲行業是一種不可逆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