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58:視三品官兒如糞土也!
- 南明小卒崛起
- 青椒炒回鍋肉
- 3179字
- 2024-04-15 20:36:27
“哈哈哈,此番迎頭痛擊,斬殺李訶子爪牙萬余,大壯我軍威,大快人心啊!”
“哼,這番也算是為慘死在其屠刀下的江南同胞報了一回仇!”
“還遠遠不夠,得擒殺此獠,悉數滅其爪牙,方才解恨!”
“放心吧,這荊楚之地就是李訶子的葬身之所,他在劫難逃!”
湖廣總督府大堂內,因首戰告捷,戰果輝煌,李過大喜過望,立刻吩咐大擺慶功酒宴;赴宴眾人皆大為振奮,言辭慷慨,信心爆棚,牛逼哄哄。
一干受邀前來助戰的“義師”首領們也被邀請在列,他們大口吃肉,大碗喝著酒,內心既震驚又佩服,紛紛暗想:“順軍如此厲害,看來跟著他們混是沒錯的。”
李過左首邊坐著兩位穿大順官袍的文官,瞧二人左右逢源的姿態,當是和一干順軍骨干頗為熟絡的。
只是李過原有的左右標配皆不在場;二人皆被禁了足,時間不長,也就一個月而已啦。
未請示上級,擅自帶領部屬執行軍事任務,無論結果如何,這在任何一只軍隊中都是嚴重違紀行為;往大處說,扣上一頂試圖謀反的帽子也不為過。
經歷過大落大起,大起大落的順軍,尤其忌憚這一點。
因而在趕回營地的途中,李立漸漸從殺人帶來的快感和興奮中冷靜下來,開始琢磨如何應付這一難題;一番冥思苦想后,計上心來,便腆著臉皮纏著高一功和田虎,左一個高叔,右一個田叔親熱叫著,好言好語疏通了好一番。
回營后,又對麾下人馬嚴正交代了些事宜,然后才與李來亨來找李過負荊請罪。
是真的那種負荊請罪,但光有態度不行,還得有充分理由。
那便是他李立覺得阻塞工事尚有缺陷,李成棟大軍將至,出于強烈的責任心,便連夜帶領人馬匆匆趕去察視,看能否抓緊最后時間補救一番(此乃份內之事,不算違紀。)
待趕到時,卻發現李成棟大軍已經敗退,工事已無修補必要,正欲率部回營,卻意外發現附近隱藏著不少清軍潰兵。
既然撞見了,總不能裝作沒看見吧,遂斬敵五百余。
此番說辭,合情又合理,堪稱絕妙好辭!
但李過什么人物,雖眇了一只左眼,但右眼仍目光如炬,一眼就看穿了這小子耍的伎倆;只要他派人稍稍察探一番,便可立刻揭穿李立的謊言,但他卻沒打算那般做,原因當然很簡單的。
加上剛剛立了大功的高一功,在一旁幫著說話,李過便佯裝昏庸了,免了二人五十軍棍等其它重懲,只下令禁足三十天!
并立刻頒發軍告,言二人雖是臨時起意,且率部殺敵五百余眾,但終究有違軍紀,不記軍功,禁足一個月,以儆效尤!
由此彰顯他李大帥治軍嚴明,絕不徇私枉法的姿態。
如此,此等嚴重違紀行為就被李立狡猾的化解了。
出了總督府大堂,二人皆長吁了口氣;拆了背上荊條后,李來亨對他自是佩服得不要不要的,但立即被帥帳親軍客客氣氣的給分散請走了。
咧咧嚷嚷,酒肉飄香中,慶功酒宴進行到一半時,李過與那兩名官員低語了一番后,便興奮的拍了拍巴掌,一名軍中文吏立刻帶著一名捧著錦盒的小吏匆匆走了進來。
除了極少數“義師”首領仍只顧大吃大喝,其余人皆停下杯箸,望向那只偌大錦盒,滿眼期待之色。
李過微笑起身,環視滿場,大聲道:“各位,荊州武昌之戰,我軍大獲全勝,將士們都立下了汗馬功勞!原本攻克武昌后,軍中各種晉升和賞賜就該下達,但為等老營那邊官職和爵位文書,因而推遲到了現在。”
停頓半晌,提高嗓門繼續道:“今日某借此慶功酒宴,特意將所有軍告和文書全部下發,以慰將士們懸望之心!”
話音落下,滿場頓時一片叫好。
待叫好聲停歇后,李過滿意的微微一笑,沖那名文吏遞了遞眼色,文吏立刻吩咐那小吏打開錦盒,然后取出一份軍告,用抑揚頓挫,飽含激情的聲音高聲誦念起來。
自從襄陽建制后,順軍軍功制度就已基本定型,后西安建國,殺入順天府后,又做過某些修訂;每戰皆有專門人員統計戰功,層層審核,層層上報,總體來說,搞得還是蠻正規的。
劉芳亮,袁宗第,高一功等人皆侯爵在身,乃武將的頂峰,自不會有晉升空間,只是多賞賜些金銀絹帛而已;而李自敬雖是名義上的國主,但當下仍處于動蕩期,未正式復國,所以伯爵晉升侯爵,子爵升為伯爵,也不太可能,均是多賞賜些物品或多領些兵馬罷了。
所以,此番晉升者都是伯爵,果毅將軍(一般掛伯爵)以下的中下級將領,以及殺敵勇猛的基層士兵。
李立和武昌投誠的二劉一宋的賜爵文書也在其列。
而李立的兵政府正三品右侍郎和公安子爵,無疑是全場最為耀眼的,可惜人無法到場。
那文吏每念完一份,在現場的便由本人親自領取,比如劉光,宋挺,劉祖榮;不在現場的便由相關大佬代領,再去營地下發。
李立的自是由李過代領了。
發完軍告和文書,眾人情緒更高了,繼續吃喝,繼續大吹牛皮。
酒宴散后,喝得有些微醺的李過前腳剛回到廂房,高一功后腳便跟了進來。
李過略一回頭,擺了擺手,語氣堅定的道:“臨朐侯,你就莫要得寸進尺了,那兩小子一個月禁足,一天都不能少!”
高一功笑道:“某可不是為了這事。”
“哦,何事,坐下說!”李過吩咐關上房門,邁步走到桌邊,提壺倒了兩碗茶,推過去一碗,指了指對面椅子。
二人坐下后,高一功喝了幾口茶,方道:“昨日回師夜里,李立這孩兒懇求了俺好久,希望俺能跟你說說,將那三千人馬的編員保留下來,由他親自指揮。”
李過怔了怔,輕搖著碗中茶水,語氣略帶責怪的道:“他既有此等志向,為何不直接跟俺講呢!”
“那你是答應了。”高一功喜道
李過獨目微微一闔,沒有明確回答,而是與他討論起戰局和其他事宜來。
鑒于二人的親密關系和軍中地位,實際上就是順軍一主一副兩大支柱,沒有高一功的全力支持,李過也很難全面掌控順軍(事實上,歷史上的忠貞營在李過病歿后,是由高一功接過了帥旗,高一功戰死后,才輪到李來亨的);私下二人會經常湊在一起討論事宜,而這些事宜才是順軍最核心的機密。
“毫侯,那些所謂的義師,個個能吃能喝,到時真能起作用么?”
“現在不好說,戰時才知道。”
“戰后是否考慮收編一些?”
“嗯……到時再看吧。”
“劉體純和賀珍為配合我軍,已經準備大舉反攻,猛造一波聲勢;襄陽王光恩兄弟原本也加入過俺們順軍,是否可以派人秘密聯絡呢……”
“……”
“聽說何騰蛟帶著人馬尤在黃州鄂州一帶逡巡不定……”
………
“先生,大喜啊!”
李立正翹著腿,百無聊賴的躺在床上,翻閱一本《大順官制詳錄》,門外傳來劉昆欣喜的叫喚。
李立眉頭微皺,懶洋洋的問:“是不是咱的官職和爵位文書下發啦?”
“先生就是料事如神啊!”劉昆佩服的簡直五體投地。
“其實早幾天前就應該到了,李過是故意壓著,現在拿出了,不過是挾首勝之勢進一步鼓舞將士士氣耳。”李立心說,大聲喝道:“那便拿進來讓咱瞅瞅。”
劉昆立刻應諾,推開房門,領著兩名軍中小吏匆匆入內。
其中一名小吏捧著軍告和文書,另外一名捧著官袍官帽玉帶印綬等。
李立側目一瞧,倒也來了興致,騰的翻身下床,走過來興致勃勃的看了看,摸了摸;最后饒有興致將官帽戴上頭上,人模狗樣的在銅鏡前晃了又晃。
奶奶的,混了這么久,老子總算也是堂堂正三品官兒了。
劉昆在一旁瞅著,滿臉艷羨,一個勁的拍馬屁。
小趙先生年紀輕輕就混到了這般高位,加上毫侯無比器重和信任,前途當不可想象啊。
跟著他混,前途也是大大的啊。
李立自戀了一會兒,突然一轉身,指著頭上官帽,很認真的問:“我且問你,我若用這頂帽子跟毫侯換咱和李來亨的三十天禁足,劃不劃算?”
劉昆頓時大吃一驚,連忙搖頭道:“不劃算,絕對不劃算!三品的官兒,也算朝中重臣了。
有小的好生伺候,三十天禁足很快就會過去的。
先生,你千萬莫要沖動啊,毫侯也是為您好!先生雖志向遠大,但也不可視三品官兒若糞土的啊!”
見他急成這個樣子,李立拍了拍他的肩膀,展顏笑道:“跟你開玩笑的,倒不是劃不劃算的問題,而是過不了幾天,咱就會被放出去的。
因為博洛和阿濟格馬上就要到了,若沒有咱在場,那天爐戰法是玩不轉的!”
正自鳴得意著,一名親軍匆匆走了進來,“先生,吏政府左侍郎藍大人,員外郎周大人已在院外,說受國主之托,特來親自前來慰問您。”
“李自敬居然也惦記著咱……”
李立一聽,頓時大感意外,略一沉吟,一揚手,“既然都在外面了,那便請二位大人進來坐坐吧!”說完,快速取下官帽,快步走到桌邊,肅然端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