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澈弩射之技,不弱近身廝殺。”
桓澈笑著道。
屈紹夫子教給他的太多了。
近身廝殺之術,搏斗之術,騎砍之術,弩射之術,劍法,槍法...
其中,弩射之術他堪稱最為精通。
戰國后期,在長平之戰前,中原六國中唯有趙國能與秦國抗衡,也唯有趙國不懼秦國。
這皆是因為,昔日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變法成功,讓本來貧弱的趙國一時間竟與強大的秦國相抗衡。
胡服騎射,乃是趙武靈王學習的趙國邊境婁煩古族騎射之法。
屈紹夫子更是將最為精粹的弩射之術傳給他,他這三十支箭矢,至少能射殺二十人以上。
箭矢數量少,桓澈給自己分發三十支箭矢,并不是為了怕死,而是想盡量節省箭矢,多擊殺韓兵。
身旁的蘇原,聽著桓澈的話,臉色頓了又頓。
他已經不知道該如何看待桓澈了。
從薪夢居到滎陽大營,到闕行道,到臨山。
桓澈自身的才識,用兵之道,個人勇武,都是那么的讓他感到震撼。
現在,桓澈又精通弩射之道。
這種種能力,任何單獨拎出來一項,在秦國都能獲得功名,而桓澈匯于一身,蘇原真的不敢想象未來桓澈能到達何等功名。
“阿澈,你和原說說,你到底還會什么?”蘇原感覺桓澈就像深淵,永遠無法看清,誰也看不出來桓澈究竟還精通什么。
聽著蘇原的話,桓澈搖了搖頭,“微末本事罷了。”
這還算是微末本事么?
蘇原臉色顫了顫,人與人,有時差距真挺大的。
不過他也算幸運,能與阿澈結識,交好。
咔嚓,咔嚓...
干燥的黃泥土被車輪滾壓的聲音傳來。
眾人不交談。
桓澈命令其他七人,由杜梁帶領,分布于桓澈、蘇原、難夫三人的身旁。
若有韓卒殺來,七人負責掩護桓澈三人撤退。
桓澈三人主弩射,侵擾韓兵行軍速度,其他七人負責掩護,若敵方殺到近前,則分散逃遁。
漸漸地。
車隊到了。
公仲徹是個很合格的將領,他已經算出來了有必勝的把握,但亦然不會涉險,他料定蘇角率中不會有用兵之道強于他之人。
但他依舊在剛剛到達臨山時,便分別派遣五十名韓兵,在臨山左右兩側搜查。
同時,他并未乘坐戰馬在最前方,而是左右前后兩側各有與他身著同樣將領甲胄的士卒乘坐戰馬,以防止被暗箭所傷。
公仲徹知道,一旦自己出現任何意外。
那么這些糧草輜重便很難送到陽曲城了,陽曲城也必然會被攻克。
主將亡,則三軍潰啊。
“射!”
桓澈的聲音忽然響起了,見已經有韓兵在山林中搜查,桓澈立刻下令。
然后同時帶領所有人身形,朝著這些韓兵車隊相反的方向而去。
也就是前往壽城的方向。
“此韓將謹慎...”桓澈立刻便看出了,韓軍主將非尋常將領,這種情況下必須反其道而行之,撤退到韓兵后方,追著韓兵侵擾。
如果撤退到韓兵前方,也就是前往下一道關卡涇山的方向。
那么他這里僅僅十人,根本無法對韓兵造成多大的侵擾,對方依照著充足的兵力,完全可以以正常趕路的速度,邊趕路,邊派人阻擋他們。
“人數并不多,百人足以,其余人正常趕路。”
公仲徹依舊很是平淡。
靜靜的處理,然后下令軍隊繼續趕路。
桓澈這邊,邊戰邊退。
他引駑射箭,箭矢像電般,疾速而逝,正中一名韓卒的脖頸處,將其射殺。
然后又連發三弩,再次射殺三人。
并且每次都射中韓卒脖頸。
同樣是屈紹夫子所教。
諸多甲氏護衛齊全,甲胄更是堅韌,有時勁弩都未必能射穿甲胄,而脖頸處往往沒有任何防護裝備,因為裝備脖頸處,行動太過不便,所以箭矢只要能射到敵方士兵脖頸處,以箭矢之鋒利,可以說對方必死。
因此,桓澈苦練弩射之法,每支箭矢九成都能射到敵方脖頸處。
他十支箭,能射殺九人。
桓澈邊戰邊退,很快他已經用完二十支箭矢了。
死在他弩下的韓兵,已經達到了十九名。
難夫用了五支箭矢,射殺三人。
蘇原用了五支箭矢,射殺兩人。
“阿澈,我們的箭矢都給你用,我和難夫也負責掩護你。”
蘇原立刻將箭矢放到桓澈身后的背簍中,難夫見狀也立刻行動,他們都能看出來,箭矢只有在桓澈手中,才能發揮出最大的用處,才能射殺更多的敵人,省下更多未用的箭矢。
遠處,那朝著桓澈這邊沖鋒而來的韓卒,已經有些退意了。
他們五十人,竟然短時間內就被射殺了三十人之多。
將軍下令,臨山兩側的山林,左右各派遣五十人。
所以他們這邊只有五十人,而這么短的時間就被射殺三十多人,誰知道對方還有多少箭矢?
現在,他們也只能匆匆見到幾個人影。
連對方相貌都未曾看清楚,就被射殺!
嗖!
嗖!
嗖!
又是連續三道箭矢,如勁風呼嘯而至,仿若雷電頃刻橫擊而來,速度之快讓人無法躲避,力量之大讓人難以抗衡,精準程度見之必死。
再次有三名韓卒被射殺,現在只剩下了十多人,桓澈立刻揮手。
莽和杜梁,帶著其他人,分包而至,再配合桓澈弩射,很快就將剩余的韓兵殘卒全部清理干凈。
“蘇原,立刻帶人去撿拾箭矢,然后跟上我!”
桓澈下令道,然后快步朝著前方而去。
這些進入山林中被搜查的韓兵盡皆被清理干凈后,他便可以緊追那些車隊身后,只要有箭矢,他便可以不斷地侵擾韓軍車隊。
遠處,公仲徹聽著手下的匯報,臉色微變。
“山中竟有擅射者,幾乎百發百中?”
“五十人盡皆被射殺,對方人影都未曾看清?”
公仲徹臉色變幻,他被難住了。
如果繼續派人搜查山林中的秦兵,那么該派多少人?
派五十人,很有可能還是死。
一直派五十人,豈不是會被活活全部消耗死?
而如果派的人更多的話,勢必會耽誤軍隊車馬趕路的速度,并且他要盡可能的保證,讓自己手里的兵卒匯聚在一起,不能分散。
不然的話,前方三道山林,三戰之后,他無法剩更多的士卒。
這樣沒有更好的把握,將最后一道山脈的秦軍消滅。
如果派更多的人,該派多少,一百人,兩百人,三百人?
“該死的擅射之人!”公仲徹臉色漸漸陰沉,最后他下達命令,“一百人,速入左側山脈,將林中秦軍殲滅!剩余士卒繼續趕路,行軍速度依舊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