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談生命
- 知道了:后悔藥101粒
- 陳相飛
- 746字
- 2024-02-27 22:41:20
生命,那是自然付給人類去雕琢的寶石。
——[瑞典]諾貝爾(1833—1896)
我感覺,如果不附加條件,貪生怕死是無可厚非的。我們固然不宜茍且偷生,但應該珍惜生命。
生命其實不只屬于自己。受之于父母,延續于兒女,師長們的教誨還增加著生命的寬度與厚度。并且,“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活得越長,在社會上的接觸面越廣,生命的總和便越大,怎么能說自己的生命與他人無關?某些輕生者說,如果一切洞破,自然四大皆空。倘若這不是出于信仰的需要,便是掩耳盜鈴。畢竟,任何主觀上的洞破,都遮掩不了客觀存在。
我不贊同“好死不如賴活”的態度,因為放棄底線的活乃是行尸走肉,這樣的生沒有絲毫尊嚴可言。活得太壓抑了,不能夠挺胸抬頭,必定“生不如死”。從另一個角度說,即便是死,也要死得其所,才能“快哉快哉”。
生命的存亡有許多不確定性因素,許多時候我們未必能夠主宰。假使飛來橫禍,生命悄然殞去,這絕不是我們的過錯,我們不需要遺憾和自責。然而,如果出自我們自身極不珍惜,那我們就應當引以為過,謝罪于一切豐潤與溫暖過我們生命的人。
我很同情某些人,他們似乎明白太多的道理。他們認為生死由命,行車快慢與交通事故沒有關聯,可我察覺,爭行于道與出事概率很有瓜葛;他們認為人在仕途,就得經常鉆營于酒桌之間爛醉如泥,可我發現,真正有為者必定注重大事、關注健康,而能夠辭謝不必要的應酬;有的人認為置身商海,就必須經常熬夜陪人打麻將豪賭,才能捕捉商機,可我看到,不少人在熬夜中熬垮了身體,在豪賭中輸得精光,甚至輸掉了基本的人格和尊嚴。他們似乎明白許多人生的道理,但仔細推敲,大抵是舍本逐末,抓了芝麻扔了西瓜。
在人生旅途中,我們必須依靠踐踏生命而讓生命閃光嗎?恐怕未必。假如真是如此,這也絕不會是一筆合算的買賣。道理不用多說,記?。荷挥幸淮?,生命在,希望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