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代表個人想法與觀點。舒適區是什么,是可以有時間去做喜愛的事,少些自己不想做的事,能心安理得自然地接受周遭的一切。我在我所處的時間空間舒適,那這便是我的舒適區。
你問我鼓勵找到和跳出,這本就不相矛盾,甚至有些相似。跳出是為了找到更好的舒適區,如果你熱愛跳出的這種感覺,那這也是舒適區,你在不斷地跳出中找到了舒適區。同樣,你去找到一個舒適區,又何嘗不是跳出了原來的舒適區?你說當代年輕人沒有舒適區,但人是有惰性的,躺平擺爛、一味醉生夢死不是舒適區嗎?一個正常的人并沒有那么多精力去永恒的不舒適,一定會有一個舒適區偷渡人生,盡管其并沒那么好。并且有思想這個東西在作祟,便讓你覺得這個舒適區并不舒適,于是迷茫成了常態。當今時代,其實不管在哪個時代,我們都不必悲觀。找到和跳出更像是兩種人生態度,找到是在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的過此時,我更喜歡這種,不求一飛沖天一鳴驚人,但求安穩寧靜豁然淡泊。跳出像是仰望星空,激流勇進,勇于嘗試與挑戰自我。你問我該鼓勵那種呢?我只能說我更傾向于前者。前者更像是心有薔薇的圣人,后者更像是胸納星辰的偉人。清風明月竹笛,熾陽波濤寒雨的對比,你能說哪個更好么,這不就看個人的心態偏于哪一方么。也如婉約詞與豪壯詞,各有千秋,但都不乏韻味與意境。當今這個時代,一定是二者皆可以存在的。沒有對錯,自然沒有應該。正向:因為我在我所處的區域不舒適,才需要舒適區供我修身養性,而我在找到舒適區后又去跳出,那是否違背了我找到的初衷,那你沒有找到,又何談跳出?就算原本有舒適區,那邯鄲學步的結果是原來的舒適區都沒了證明跳出有風險,有風險是否應該先闡明再鼓勵(如果對方沒說跳出的風險)
跳出了舒適區為了什么,一個更好的舒適區還是一個非舒適區,那前者與找到又有什么不同呢,后者你覺得合理么。合理的話,你身在非處的心理心態又是如何?這不是一種荒謬么。
當今的人太多了,競爭壓力充斥著生活,內卷的浪花不斷地襲擊我們,我們隨波逐流。我們在這樣一個時代,好似或多或少地都被強制性的去跳出舒適圈,我們并不喜歡這種感覺,因為如此我們只會與眾人一起在山腰處擁擠,最后被湮沒,所以我們更應該找到一個舒適區,一個可以自我掌控的領域,一個我在其不焦慮不內耗而又不缺勇氣與自信的舒適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