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與實施指南
- 閆寶琴編著
- 3701字
- 2024-05-22 15:17:30
六、科研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過程
科研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建設流程包括計劃籌備、風險評估、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內部控制體系實施、內部控制體系優化5個步驟。
準備—評估—設計手冊—運行—優化、修訂—運行
計劃—風險評估—設計—實施—測試驗收
(一)計劃籌備
1.宣傳培訓
科研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涉及行政管理、科研業務的每個部門,涉及行政管理、科研業務的每位工作人員,因此啟動內部控制建設必須做好單位內部的宣傳和項目組人員的培訓,明確“為什么做”“做什么”和“怎么做”。
宣傳做到“全覆蓋”“無盲區”,可通過召開啟動大會、板報、知識競賽、講座、網絡媒體等多種方式開展,宣傳項目實施背景、意義、主要工作階段、牽頭部門、各部門職責等,增強各級人員對內部控制建設的認同感,獲得單位領導和工作人員的理解和支持。
培訓要有針對性,對單位層面人員的培訓,側重于讓大家了解國家全面推行內部控制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掌握內部控制基本理念,尤其是讓單位領導明白在內部控制建設和實施中自身承擔的責任,從思想上重視內部控制建設。對業務層面人員的培訓,側重于技術,重點在內部控制知識、內部控制能力的培訓上。
2.成立內部控制項目小組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財會〔2012〕21號)第六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負責”,由此可見,內部控制建設是“一把手”工程,為使內部控制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單位內部應成立內部控制領導小組、內部控制工作小組,明確領導小組負責人、工作小組負責人,明確內部控制牽頭部門、配合部門、評價與監督部門和各部門職責。
領導小組負責人應由單位負責人擔任,工作小組負責人應由單位分管領導擔任。內部控制牽頭部門一般為財務部門或綜合部門、辦公室,配合部門應包括單位所有部門,評價與監督部門應為單位內部審計部門,內部控制項目工作組織、負責人、成員、職責等,如表1-3所示。
表1-3 內部控制項目工作組織

續表

(二)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
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是指單位在開展內部控制建設之前,或在內部控制建設的初期階段,對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情況進行的“摸底”評價。通過開展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一方面,明確單位內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重點內容,使各單位在內部控制建設過程中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數,圍繞重點工作開展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另一方面,旨在發現單位現有內部控制基礎的不足之處和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通過“以評促建”的方式,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工作。
1.評價內部控制現狀
《關于開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工作的通知》(財會[2016]11號)文件要求,各單位應當在主要負責人的直接領導下,按照《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指標評分表》及其填表說明,組織開展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工作。本書根據通知要求,結合科研事業單位實際情況,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指標評分表》基礎上增加了與科研事業單位相關的評價指標,補充指標的所屬類別、名稱、評價要點及評價結果等內容,形成《科研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指標評分表》,如表1-4所示。除表中列示的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指標外,各科研事業單位可根據自身業務特點,在評價過程中增加其他與本單位內部控制相關的評價指標,作為補充評價指標納入評價范圍。
表1-4 科研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指標評分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2.形成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報告
單位根據上述《科研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指標評分表》打分結果,編寫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報告,報告參考格式如下:
科研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報告
(參考格式)
________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報告
為貫徹落實《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的有關精神,按照《財政部關于開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工作的通知》要求,依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有關規定,我們對本單位的內部控制基礎情況進行了評價。
一、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結果
根據《科研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指標評分表》中列明的評價指標和分值,本單位(部門)單位層面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得分為___分,業務層面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得分為___分,共計___分。
本單位各指標具體得分情況如下表:

續表

在本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過程中,存在扣分情況的指標匯總如下:
〔逐項列示存在扣分情況的評價指標、評價要點、扣分分值及扣分原因〕
二、特別說明項
(一)特別說明情況
本單位內部控制出現問題,導致單位在經濟活動中〔發生重大經濟損失/引起社會重大反響/出現經濟犯罪〕,特將相關情況說明如下:
〔具體描述發生的相關事件、影響及處理結果〕
〔如本單位未發生相關事件,填寫“未發生相關情況”〕
(二)補充評價指標及其評價結果
本單位根據自身評價需求,自愿將〔填寫補充評價指標名稱〕等補充評價指標納入本次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范圍。現將補充評價指標及評價結果說明如下:
〔具體描述各個補充評價指標的所屬類別、名稱、評價要點及評價結果等內容〕
三、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下一步工作
基于以上評價結果,本單位將〔描述與存在扣分情況的評價指標及評價要點相關的管理領域〕等管理領域作為20XX年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的重點工作和改進方向,并采取以下措施進一步提高內部控制水平和效果:
〔逐項描述擬采取的進一步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的工作內容、具體措施、工作責任人、牽頭部門、預計完成時間等〕
單位主要負責人:〔簽名〕
〔單位簽章〕
XX單位
20XX年XX月XX日
(三)風險評估
單位在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基礎上,應當建立經濟活動風險定期評估機制,對經濟活動進行風險評估,對經濟活動存在的風險進行全面、系統和客觀評估。風險評估結果作為內部控制體系設計、建設和完善的依據。風險評估具體內容在第二章進行詳細介紹。
(四)內部控制體系建設
1.內部控制體系設計
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和風險評估工作完成后,即可進入實質性內部控制建設階段。科研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制建設具體可分為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兩方面。
單位層面的內部控制主要是為業務層面內部控制提供環境基礎,直接決定業務層面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和運行。科研事業單位在開展單位層面內部控制建設時,應該致力于形成一個科學高效、分工制衡的組織機構,對關鍵崗位和關鍵崗位人員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關鍵崗位設置合理,關鍵崗位人員德才兼備,并且能夠提供真實、完整的財務信息,借助于信息系統實現內部控制體系信息化和常態化。
科研事業單位業務層面內部控制建設包括7個方面:預算業務控制、收支業務控制、政府采購業務控制、資產控制、建設項目控制、合同控制、科研項目控制。各單位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已建立了很多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內部管理制度、業務流程和控制措施等,實際上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內部控制,只是各單位的完善程度不一樣,沒形成統一的規范標準。業務層面的內部控制建設就是按照《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要求梳理現有制度體系、流程體系和控制措施,根據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和風險評估結果,建立完善相應制度與流程的過程。
2.內部控制手冊編制
單位內部控制體系通過內部控制手冊具體體現。內部控制手冊是單位實施內部控制的指導性文件,是內部控制建設的最終成果,其質量直接影響內部控制的落地,體現內部控制的實施效果。
內部控制手冊應具備兩個必要條件:一是手冊框架要符合《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要求,內部控制要素要完整,框架設計要體現科學性和系統性。二是手冊內容要符合單位實際情況,具有可操作性。只有這樣,內部控制手冊才具有其價值,才能發揮其功能。本書將以NK研究所為例展開敘述,附錄《NK研究所內部控制手冊》詳細列舉內部控制手冊具體內容,供各科研事業單位參考。
(五)內部控制體系實施
內部控制手冊編制完成僅僅是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開始,落地實施才是關鍵。實施一般要經過以下步驟。
1.組織動員培訓
內部控制體系實施首先要做動員培訓,重要是做好工作部署和具體安排。動員培訓應由內部控制領導小組出面進行,動員培訓對象應包括所有列入內部控制實施范圍的部門和崗位,以示領導班子的決心,統一單位上下的認識。
2.測試運行
內部控制體系全面實施之前,可以先選擇個別部門或業務試運行,對內部控制體系進行穿行測試和執行測試,以發現內部控制體系的設計缺陷和執行缺陷,針對發現的缺陷提出解決方案、優化內部控制手冊。
3.正式實施
內部控制體系試運行成功、內部控制手冊優化完善后,就可以正式運行了。正式運行就是各項制度全面生效,各項控制措施發揮作用,風險不斷被識別并被逐一化解。內部控制體系覆蓋單位所有經濟業務,覆蓋經濟業務涉及的所有部門和所有崗位。
(六)內部控制體系持續優化
內部控制牽頭部門密切關注執行情況,及時協調解決執行中遇到的問題,各部門根據職責劃分做好落實。
(1)2018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不再保留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2)2018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不再保留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