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永別的“長江白鱘”

2020年1月4日早晨,我駕車送孩子上學。回來的路上,《中國之聲》廣播道:“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正式宣布,長江白鱘已滅絕。”我聽著聽著,情不自禁地把車停在了路邊,讓自己稍微平靜一會兒,才把車開回家。

“白鱘滅絕,聽到即是永別!”我回到家急忙在網上瀏覽相關信息,《楚天都市報》《人民日報》等全網各大媒體紛紛轉發,無數網友惋惜不已。長江白鱘有“中國淡水魚王”之稱。2019年9月中旬,圍繞長江白鱘等歐亞十幾種鱘魚物種的瀕危評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專家組在上海連開了3天會,我國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危起偉教授和他的學生張輝博士參加了會議。此前IUCN及國外專家曾幾次認為應宣布白鱘滅絕,危起偉一直不同意。但這一次,危教授接受了白鱘滅絕的評估結果。在多年監測無果的情況下,近兩年來,他和團隊開始按IUCN評估模型研究白鱘現狀,得出的結論是:白鱘可能已于2005年至2010年間滅絕,且可能早在1993年就已功能性滅絕,即自然種群無法進行繁殖活動。但在感情上和心理上,我能夠理解危教授,誰都不愿意接受這一事實。

這讓我想起愛德華·威爾遜教授,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倡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專家學者之一。他認為如果要給現代生物多樣性的研究確定一個開始時間,那就是1986年9月21日,這天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和史密森學會在華盛頓特區聯合舉辦了生物多樣性國家論壇。會議為期3天,60多名頂級生物學家、經濟學家、農業專家、哲學家以及資助機構和領導機構的代表會聚在一起。威爾遜經過兩年的編輯整理,將此次會議的成果以《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為題出版了[1],至少從科學類出版物標準來看,這是一本國際暢銷書。此后,威爾遜在他的著作中統一采用“生物多樣性”一詞,該術語也由此確立并普及開來。《生物多樣性》一書涵蓋了許多內容,主要側重于生物學。威爾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生物多樣性展開深入研究,后來又成了另一本書的主題,即1992年他首次出版的《繽紛的生命》。[2]

《繽紛的生命》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紅皮書》告訴我們,人類進入工業社會,生物多樣性滅絕速度提高了上千倍,17世紀和18世紀鳥獸平均滅絕速度為每年1種;至20世紀末,全世界平均每小時有3種物種滅絕。威爾遜指出,即使采用更加寬松的參數,選擇有偏差的方式,得出最樂觀的結論,每年注定要滅絕的物種數仍有2.7萬種,每天滅絕74種。在20世紀有110種和亞種的哺乳動物、139種和亞種的鳥類在地球上消失了。所以,威爾遜認為生物多樣性已經瀕臨高度危機,“顯然我們正處于地質歷史上最大的滅絕災變之中”。地球有史以來已發生過5次大滅絕,而正在發生的第6次大滅絕恰是人類肆無忌憚攫取和掠奪造成的。

想想我自己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過程,滿是慚愧之情。小時候自己做過彈弓,做過火槍,做這些“小玩具”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樹上那些可愛的小鳥,偶爾打掉一只,高興得就差沒雀躍到天上去了。伯父參加過解放戰爭,槍法超準,看他有那么多的獎章,像是立了很多功,父親便跟他學會了打槍,還時常領著我上山打野雞。每次回來他都會把那桿獵槍擦得亮亮的,一有空便又坐在那里一聲不吭地織起漁網,1960年鬧饑荒時,我們一家人多虧能抓魚打獵才活了下來。那個時候沒人告訴我要愛護小鳥、保護生態什么的,我只知道上山打柴時不能砍那些能夠成材的喬木,而那也只是為了讓它們長大成材,壓根兒沒想到生態環境之類的大道理。

那個時候天是藍的,水是清的,晚上可以數著星斗辨別方向,白天還能和小伙伴一起到收割完的地里去挖老鼠。剛出生的小老鼠眼睛還沒睜開,在我們的小手里吱吱地叫著,一群群的小麻雀也到地里來撿食遺漏掉的谷粒,嘰嘰喳喳地,伴和著小伙伴們的笑聲。

或許正是因為我們當時就生活在原本生態的環境之中,反而不去想什么生態環境了。甚至還把老鼠和麻雀列入了“四害”,不趕盡殺絕不足以為快。當我們失去了藍天,沒有了綠水,沒有了青山,地里的小老鼠沒了蹤影,河里的蝲蛄或已絕跡,身邊的親戚朋友一個個患上種種怪病相繼離我們而去時,我們這才開始反思,開始醒悟,原來我們在美好的環境中健康地生活著、快樂著,比挎著名包、開著豪車、住著高樓更能接近生命的意義。

我們需要美好的生態環境,而生態環境并不歡迎只會給它帶來創傷的我們。我們需要小鳥、老鼠以及其他生命,它們生活得好,我們才會有美好的環境,而它們并不需要從來只知道獵殺它們的人類。

愛護生命吧,包括那些所謂的害蟲和病毒(如果有什么“除此之外”,那么大概只有虱子和跳蚤了)。所有生命的共生共在,才是生物多樣性的原本造化。若有一種生命為了自己的生存享樂而不惜使用一切手段去毀滅其他生命,這不是生物進化,這是對其他生命的不公和傷害,而最終也會傷害到他們自己。因為所有的生命原本都是同宗,都是朋友,都是一起共同演化成的生物圈中的一員。生物圈中的每個成員都離不開這個由一個個生命體共同組成的生命網絡,而生物圈卻可以沒有我們人類。放下傲慢,學會謙遜,尊重差異,愛護生命,與萬事萬物共生共舞,這才是地球上最聰明的精靈所應持有的生活態度。

2021年6月,我剛考察過漢中,又有幸與同學一起到神農架祭拜了炎帝神農氏,并重游了三峽。雄偉的三峽大壩令世人矚目,讓國人自豪,巫峽、瞿塘峽雖已不同往日原樣,但仍不失其險峻壯美。看著長江沿岸新型的建筑和成片的橙林,一時感慨良多,自知不擅辭藻,仍禁不住詠成平韻《卜算子·與同學重游三峽》一首,試錄于下:

才飲漢江水,

又乘三峽船。

漢山腳下漢風在,

西陵不見猿。

雄壩驚世界,

秭歸再問天。

神農壇祭多樣性,

萬物共自然。


[1] 生物多樣性英文原為Biological Diversity,該書出版之后,Bio Diversity作為專有名詞逐漸被接受。

[2] 愛德華·威爾遜.繽紛的生命[M].金恒鑣,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友谊县| 万安县| 云安县| 青神县| 沾益县| 金阳县| 凤庆县| 香格里拉县| 弥勒县| 休宁县| 太保市| 平度市| 乌拉特中旗| 东乡族自治县| 晋城| 全州县| 容城县| 凤凰县| 霍城县| 商河县| 虞城县| 澄城县| 大庆市| 漳平市| 宁强县| 三河市| 武山县| 龙口市| 永新县| 沂南县| 通海县| 江安县| 棋牌| 德州市| 耒阳市| 佛坪县| 南木林县| 平武县| 安多县| 临澧县| 寿光市|